宋盛庆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加强创新思维教育,不少高校把创新思维教育纳入高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创新教育课程,增加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后,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发展,在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本文对目前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解析,发现并指出在创新思维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 创新思维 创业教育 对策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整体缓慢
高考经常被称作“最后一片净土”,虽然说明了高考制度的相对社会公平外,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高考和高等教育制度发展改革较为缓慢,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方法和理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进步,但是一些传统观念和一些旧有的模式仍然长期、大范围存在,制约着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还没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创新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受到制度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目前各个高校创新教育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多数仍旧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教育的层面上,高等教育制度对于创新教育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没有积极、宽松的整体教育制度环境,单独改革创新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才是推动创新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
在高校目前开设的创新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乏善可陈,以教师、教室、教材和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旧占统治地位。创新思维教育需要比较自由的教学场地、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合,这些软硬件要求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尚未具备,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任务目标没有完成。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师资的水平和稳定性都难以保证,没有建立相对优秀的创新教育导师人才库。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前提在于教师是否首先具备了创新思维,一些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还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照本宣科、教学方式生硬,与实践生活结合的内容较少,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想较少。高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必须且只能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和切入,具备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虽然在不断地增强,但受制于编制、岗位配备等因素,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仍旧困难重重。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措施建议
(一)加快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创新人才培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在教育观念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教育管理体制上,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更大的自主决定权和更高的学分比重,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硬件设备和人才配备上予以保障,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软硬实力,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积极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在教育体系上,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内容和课程目标体系,形成一整套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内容体系、途径与方法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及其具实施方案”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
(二)用创新创业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当务之急是改革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该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两方面去进行;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局限课堂和教材,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并运用于实践中去;第三,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媒介,立足第一课堂,开展实验、实习活动。在活动中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并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三)建设稳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在制度、经费、编制上给予支持,组建一批专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派送教师进行学习进修,掌握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即便是条件较差的学校,即便只安排一名老师作为创新创业教师也不是不可,但一定要是专职的,以专职老师为核心,建设一套专兼职老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保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探析
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设立清晰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目标。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突出领域,创新思维教育的改革必须具备清晰的目标和框架,这是保障教育改革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先决条件:
(1)高校创新思维教育改革只能作为高等教育制度整体改革大框架下的一个部分存在和进行。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
(3)高校创新思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
四、结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改革传统教育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国家和社会的时代主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创新教育的核心受众人群,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但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明珠.烹饪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2]陈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
[3]于慧.谢萍.论隐性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J].艺术教育,2011.
[4]黄超.王艳婷.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
[5]刘玉秀.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