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月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角色,更好地为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从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变成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转变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语文;角色转变
一、新课程目标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新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的创新,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笔者在实习期间,对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以下几点体会。
1.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备课的听、说、读、写已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更具备人的情感素养。如在教学生字“泼”时,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师:三点水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水。
师;右边是个什么字?
生:是头发的发。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记忆呢?
生:(学生自悟学法)水泼到头发上就是泼水的泼。
师:谁来演示一下这个动作呢(生活中常见)?
虽然备课是预设性的,但是在课堂中实施的这些步骤是可以准备的,这就是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2.重过程,重情感,重互动
新课程的资源来源广泛,拓宽了课程空间和教学视野,走出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教育误区。如笔者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一课时,有一段“春天到了,小鸟要飞到南方去了,她依依不舍地与小树告别”,小鸟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呢?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给学生很多想象空间。有的回答:因为南方暖和,所以小鸟要飞到南方;有的说:小鸟要去找她的妈妈,她想妈妈了;还有的说:她去找更多的小伙伴来陪伴小树。这些回答已不再是客观的认识,而是更富人情味的回答。接下来,笔者根据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表演小树与小鸟的离别场景,新课程的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改了将学习局限在书本和教室的现象,强调融入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与高尚情操。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成怎样的角色
1.合格学历者——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知识传授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探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寻觅,要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的疑虑中改善自己的教学。
3.分数评判者——学习促进者
在传统“分数至上”的压力下,教师扮演着课程分数评判者的角色,学生处于被评判者的位置,而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评价不只是评价分数,更多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
4.知识传授者——知识构建者
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5.孤独劳动者——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从备课、批改作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一般都是一个人承担的,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人建立合作关系,要与学生、家长或是教育管理者合作,与社区居民或村民合作。教师与合作者要在对话中实现知识、智慧、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共享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相互融合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最终要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在处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上,要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易于接纳新思想,不断对教学进行思考;在教学决策上,要学会利用新的依据或信息,重新思考教学决策的结论与判断;在教学方法上,要关注探究与发现,将教学变为创造的过程。
教师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和思考,要善于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反馈,分析自己的学习内容,最终从单一型教师转变为复合型教师。
三、怎样转变为新课程所需的教师角色
1.改变教师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理解、信任、支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2.改变教师形象
教师要微笑上讲台,每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教师要亲切、和蔼,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近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3.培养对教育的爱心
新课程需要教师付出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的爱”是对教育的一份承诺,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坚持教育的理想,以对教育的关怀与觉悟实现人生价值。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得到社会的认可,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个转变需要时间与经验,在与时俱进的时代变革中,要不断发掘教师潜力,更好地为现实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