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卫
摘 要:“三位一体”导师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本文分别阐述了学业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对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的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业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自我发展
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型期,学生在这个时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其今后的学业、专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而,高职教师要通过学业、专业、职业导师三位一体的角色作用助推学生自我发展。
一、学业导师对学生自我发展的策略
大一是大学与中学的分水岭,两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学习环境有极大的差异,许多新生往往会经历一段不适应期。因此,导师需要做好大学新生的衔接教育工作。
1.指导新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学习最忌讳盲目,常有这样的学生,面对教科书,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摸摸那本,最终却不知自己该学些什么;也有新生由于高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到了大学阶段,很想“咸鱼翻身”,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习无计划造成的,因此导师要指导新生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2.加强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引导。大学阶段学习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习,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同学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新生一开始往往很难适应,作为导师要帮助新生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平稳过渡,尽快让他们融入大学生活;要重视学习方面的教育,让新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明白如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公布与学习成绩相关的奖惩制度;而对于自控能力特别差的学生不能疏于管理,要把逃课旷课苗头扼杀在摇篮中,让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尽快跟上大学学习节奏。
3.加强对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导控。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产生孤独感,他们往往会通过“同乡会”“同室会”的形式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人员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良莠不齐,导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导控。因为新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行为还不成熟,他们往往会随波逐流,盲目效仿,如果群体内有某些消极因素,他们很容易相互“感染”,因此导师必须加强“导”,把他们的精力转移到正式群体活动中,发挥正式群体的服务功能;同时加强“控”,即控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净化该团体的内部环境,达到净化校园的目的。
二、专业导师对学生自我发展的策略
大二阶段,导师要着重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业、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成长夯实基础。
1.发挥导师专长,引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加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专业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大一新生所学的基本上是通识课程,他们与专业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少,对学科竞赛了解不多,而选择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可解决这一问题。
2.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走向成功。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只能用到20%(马艳秀,2006),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帮助高职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导师必须做的工作。
三、职业导师对学生自我发展的策略
职业导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角色,它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起重要作用。
1.面向全体,彰显个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过最后一个学期开设每周一次的就业指导课程来完成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个性化、实践性很强,不同的个体应该有不同的规划,缺少联系实际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必须通过职业导师来完善。
2.强调过程育人,全程指导。从新生入学那天起,导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自始至终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如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分阶段有步骤制订大学全程化的导学内容。比如大一时,职业导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做自我评估;大二时职业导师要让学生清楚目标,明确梦想,了解自己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大三时职业导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环境和职业分析,要带学生进企业实习,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此外导师还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总之,“三位一体”导师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比较适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在高职高专院校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