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2016-11-28 15:23张婷婷马磊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正交设计蛋白饲料菌渣

张婷婷+马磊

摘要:为了综合利用菌渣废弃物,采用酵母菌协同固态发酵技术,探究将食用菌多糖提取废渣转化为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从不同基质、温度、水料比、发酵时间4个方面,分析影响固态发酵菌渣转化蛋白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渣固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蛋白质含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基质配比>发酵时间>温度>水料比;在酵母菌接种量13%条件下,菌渣与麸皮的适宜质量比8 ∶2、水料比1 mL ∶2.5 g、30 ℃下培养96 h,此时发酵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峰值18.43%。本研究将废弃菌渣转化高蛋白的方法,可促进菌渣的再利用,为高效资源循环使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菌渣,固态发酵,蛋白饲料,正交设计

中图分类号: S81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9-0270-02

菌渣废弃物一般富含水分、易腐烂、不易保存,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产品需求增大,致使饲料缺口逐年增加,出现了供求关系难以平衡的局面[1]。因而,寻求新蛋白源成为饲料科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2]。目前,运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越来越受重视[3-4]。本研究探讨不同基质配比、不同温度、不同料水比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对酵母菌发酵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进行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酵母菌、提取金顶侧耳菌菇多糖后残留菌渣、麸皮、马铃薯浸取液、葡萄糖、琼脂粉、玉米粉、浓硫酸、硫酸钾、硫酸铜、40 % NaOH溶液、HCl溶液、混合滴指示剂(0.1%甲烯蓝 ∶0.1% 甲基红=1 ∶4)。

1.2 方法

1.2.1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自制马铃薯浸取液1.0 L,加入琼脂粉15.0 g,葡萄糖20.0 g,121 ℃灭菌25 min后,取出斜面放置,冷却备用。

固态发酵培养基:分别以菌渣、菌渣+麸皮、菌渣+玉米粉为培养基基质,添加一定量的水分、配制成用于考察水料质量比(简称水料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蛋白含量影响的不同培养基,于121 ℃灭菌25 min 。

1.2.2 菌种的活化

在无菌条件下,将酵母菌种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放置恒温箱内,在30 ℃下恒温培养,活化72 h,得到优质菌种。

1.2.3 液体种子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用10 mL无菌水冲洗斜面培养基上已活化的菌种,接种至盛有80 mL 液体种子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置于摇床中,在30 ℃、160 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72 h。

1.2.4 固体发酵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酵母菌以13% 的接种量接种到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置于25~40 ℃恒温箱中培养72 h。待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物置于50 ℃烘箱中风干,测粗蛋白质含量。基础对照为未发酵样品,将试验所用的金顶侧耳菌菇多糖提取后的残渣在50 ℃条件下烘干,随机称取0.2 g未经酵母菌发酵样品,测定其蛋白质含量。

1.2.5 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含量。将发酵好的培养基烘干至恒质量,称取0.2 g烘干后的培养基,放入干燥的消化管中,再加入0.4 g的混合催化剂后,加入20 mL 的浓硫酸。待消化管中液体冷却后,加入蒸馏水20 mL,进行蒸馏,在接收瓶中加入2% H3BO350 mL 和2~3滴指示剂,用0.05 mol/L HCl 滴定接收瓶内的溶液,滴定溶液由绿色变成淡紫色或灰色时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HCl的体积(mL),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1.2.6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温度、水料比以及培养时间这4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每组试验重复3次,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基质配比、不同温度、不同水料比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对酵母菌发酵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温度、水料比以及培养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化。

2.1 不同基质配比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优化后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样品的蛋白含量(7.8%)。在1 mL ∶2.5 g的水料比、13% 接种量、30 ℃培养96 h条件下,不同基质配比所获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差异。当菌渣与麸皮以质量比9 ∶1的比例混合时,粗蛋白质含量可达最高值(18.3%),与纯菌渣组和质量比9 ∶1菌渣玉米粉组呈现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培养基的发酵体系中,麸皮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组分,其所含糖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是菌种发酵所必需的物质。因此,添加麸皮有利于菌体生长。同时,麸皮质地粗糙,能增强物料通透性,促进菌生长。添加玉米粉的培养基,粗蛋白质含量增加不明显,仅为12.1%,这可能是由于玉米粉颗粒较细,易使培养基黏性大、结块、通透性差,从而不利于菌体生长。

2.2 不同温度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图2显示,在1 mL ∶2.5 g的水料比、13%接种量、菌渣和麸皮质量比9 ∶1、培养96 h的条件下,不同温度下所获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温度为30 ℃ 时,蛋白质含量达最高值,30 ℃也是酵母菌体较为适宜的生长温度。当温度升至35 ℃时,蛋白质含量开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加快了发酵物的水分蒸发,造成了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环境,从而降低蛋白质含量。

2.3 不同水料比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菌体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固态发酵物料中的含水量是影响蛋白质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图3可知,在菌渣和麸皮质量比9 ∶1、13%接种量、30 ℃培养96 h条件下,不同水料比会使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现差异。水料比为1 mL ∶1.0 g时,粗蛋白含量最低,仅有10.8%;当水料比为1 mL ∶2.5 g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17.7%;当水料比为1 mL ∶3.0 g时,粗蛋白量降低至15.3%。基质水分过多,培养基易黏结,多孔性降低,通透性削弱,基质易变质,杂菌易污染;含水量过低,则会降低培养基的膨胀程度,妨碍菌体利用基质营养,从而影响菌体生长,导致菌体生长不完全,蛋白质含量低。

2.4 不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在1 mL ∶2.5 g的水料比、菌渣和麸皮质量比9 ∶1、13%接种量、30 ℃培养条件下,不同发酵时间下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差异。发酵初始,粗蛋白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长,当发酵 96 h 时粗蛋白含量高达 17.6%;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至120 h,蛋白质含量降低至15.7%。由此可见,当发酵24 h时,菌体没有达到完全生长,随着时间的延续,菌体逐渐成熟。在发酵96 h时,菌体生长最佳。发酵120 h后,菌体有可能已经完成了生长周期,表现出衰退或死亡的现象,并引起菌体的自溶现象,从而降低粗蛋白含量。

2.5 固态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温度、水料比以及培养时间这4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见表2。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粗蛋白含量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基质配比>发酵时间>温度>水料比;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基质配比是影响粗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固体发酵菌渣蛋白饲料工艺中的最优组合为A3B2C1D3,即在酵母菌接种量13%条件下,菌渣 ∶麸皮质量比为8 ∶2、水料比1 mL ∶2.5 g、30 ℃下培养96 h,发酵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8.43%。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研究各因素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主次顺序,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蛋白质含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基质配比、发酵时间、温度、水料比。在酵母菌接种量13%条件下,菌渣 ∶麸皮质量比为8 ∶2、水料比1 mL ∶2.5 g、30 ℃下培养96 h,发酵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峰值(18.43%)。

本试验所用菌渣是金顶侧耳菌菇多糖提取后的废料,具有一定水分,易腐烂发臭,不易保存,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菌渣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5]。试验前测得未经固体发酵的菌渣粗蛋白质含量约为7.8%,条件优化后蛋白含量升高到18.43%。因而,以菌渣作为发酵的主料,再添加一些辅料,采用酵母菌协同固态发酵技术,可将菌残渣转化为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能大幅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而建立高效的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参考文献:

[1]孔平涛. 我国饲料蛋白原料现状与发展需求[J]. 饲料广角,2003,23(18):15-18.

[2]李志香,王一鸣. 废菌渣开发饲料蛋白质替代源的菌种筛选与多菌共同发酵[J].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4):19-22.

[3]王淑军,吕明生,王永坤. 混菌发酵提高甘薯渣饲用价值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6):40-45.

[4]赵凤敏,李树君,方宪法,等.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工艺[J].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8):45-48.

[5]马纯艳,王升厚. 菌糠单细胞蛋白饲料生产技术的研究[J]. 食用菌,2005,27(3):56-58.

猜你喜欢
正交设计蛋白饲料菌渣
抗生素菌渣(危废)减量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枸杞叶草粉营养价值的研究
我国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研究新进展
微生物菌渣管理分析
抗生素制药菌渣的处理技术探究
葛黄颗粒水提取工艺研究
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研究进展
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氮源优化研究
饲料中添加湿态发酵蛋白饲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