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11-28 02:21刘宝山
人间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职数学

刘宝山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提升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刘宝山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要: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如何在高职数学课堂9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就其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益、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如何在高职数学课堂90分钟里,提升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体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一)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

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未来教学所做的整体设计和构想。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用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往往侧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式化,特别是细节化的准备,是一个倾向于“静态”的计划性的教案,无法适应交互动态的真实的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在预设时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在教学预设时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堂发展的可能性,从而使整个预设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有利于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调控,实现课堂过程的最优化。可以说,精心预设是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

(二)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数学课堂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和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素发展过程。教学动态生成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思考周密,力争将教学过程运筹于帷幄之中。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思维状态与其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在起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教学,以自己的兴奋情绪去激励学生,以自己的主动性唤醒学生,以自己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去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和教师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把教学带入乐思乐学、愉快和谐的境地。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突出其数学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采用评价标准个别化,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或可取的一面。

(二)利用学生关注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自然的参与。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动机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学习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内驱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结合教学实际,恰当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发现等活动感悟并获得数学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有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课堂应该是群言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提问、分享观点、合作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辩证、深刻、合理的方向发展。

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有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巧妙地设置坡度适中的阶梯式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沿着一个个台阶自然的登上题目的“峰顶”,使其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渐渐的提升到一个又一个的制高点,并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坚持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于有意无意之间形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使我们在处于类似教学情境时通常不再重新审视情境本身的具体特点,而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价值观、人才观和教育观都面临重大变革的今天,这种教学经验的局限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才能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生长出个性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丹.理解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通讯,2008,(7).

[2]王克亮.高中数学新授课“有效教学”刍议.数学通讯,201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81-01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高职数学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