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杨氏太极拳在四川发展研究①
——以出版图书为例

2016-11-28 15:13李胜领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拳种杨氏太极拳

李胜领(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李雅轩杨氏太极拳在四川发展研究①
——以出版图书为例

李胜领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李雅轩在四川地区传承杨氏太极拳,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弟子,为四川地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文拟从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主要是对李雅轩弟子陈龙骧、李敏弟等人出版的书籍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李雅轩杨氏太极拳在四川地区的传承境况,为杨氏太极拳在其他地区的传承提供一定的经验。

李雅轩 太极拳 图书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着许多的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活动,各地区因地域、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锻炼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中国有着丰富的拳种,其中太极拳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拳种,它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肢体活动这种表现形式来展示其活动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和发展出来的,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拳种中重要的一个支脉。

1 李雅轩简介

李雅轩,来自武术盛行的河北省,于1894年出生在交河县,在他20岁时,拜师于著名的杨氏太极拳传人杨澄甫[1]。1946年,李雅轩在原国民党二十八军军官总队供职,之后不久就调任重庆陆军大学任军简[2]。1957年,全国武术比赛开赛时,李雅轩作为裁判员评判当时的武术比赛[2]。李雅轩自从学习太极拳后,从未间断过对太极拳的热爱,一辈子都倾注于对科学的发展。

2 民国时期(1911—1949)太极拳图书的出版

从风格类型来分,太极拳就有陈、杨、孙、武、吴等几个重要的拳种派别[3]。太极拳的起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被称作是太极拳运动的起源地[4]。杨氏太极拳在其传播过程中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而杨澄甫又是杨氏太极拳传承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支脉[5]。在杨氏太极拳传播的过程的中,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师傅教弟子,使得太极拳的传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资料室的秦俭老师是李雅轩大师的弟子,他曾经说:“杨澄甫祖师这一脉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是‘打’出来的,就是在实践过程发展的,好多人都是从小学习太极拳,而且多数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导致在传播过程中只能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延续其传承,留下的纸质资料很少,就更不要说书籍。”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由于“土洋体育”思想的争论,使得当时有一部分人就开始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进而形成并普及学习太极拳的热潮[6]。在1928—1937年的抗日战争前10年间,共出版37种,约占这一时期总出版量的2/3,图书的出版者以民营出版社和社团为主体机构,全国8个省10个城市,上海占领了将近50%,共有28种在上海出版[7]。受到抗日战争动荡政治环境影响,民国后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8]。这一时期对于太极拳的发展是有益的,图书的出版可以使得当时的太极拳流传下来,对我们当代研究当时的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大帮助。

3 新中国成立后杨氏太极拳的图书出版情况

在1986年,得到了全国武术比赛雄狮奖优异成绩。1983年,陈龙骧认识了梁伟明先生,此后与《武林》杂志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之后《武林》杂志开始刊载系列文章,使的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技艺声名远播。该文以现掌握的资料统计了陈龙骧、李敏弟、陈骊珠3人出版的书籍,从中可以看出:在1988—2013这25年里,陈龙骧、李敏弟、陈骊珠3人相继出版有关太极拳的书籍多达23本,有些书籍虽不是在同一年出版的,却是同一个主题的,尤其是太极拳和太极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喜爱。

担任《李雅轩杨式太极拳系列丛书》的责任主编张建林先生曾经说过:一本优秀的武术图书,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将以非常精准的笔触把本拳种的技术套路,清晰明了地展现给读者这条标准除去以外,要使读者有易懂、易学、易练的感觉,还要注重并挖掘本拳种在外在形式之外所蕴藏的众多武学理念和内涵,将其中的道理讲清说明,使人顿生恍然大悟之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足见其对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的赞扬,更是对李雅轩在杨氏太极拳传承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1988年,陈龙骧主编的《三才武当剑》总共进行了4次印刷,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欢迎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践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实施,使体育有了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又颁发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得社会体育得以健康的轨迹向前发展。在体育消费支出等方面的调查表明:在1996年,家庭体育消费的平均支出比率,北京为261.19元,上海为482.10元,吉林为168.68元,内蒙古为142.54元,河南为137.41元,四川省为201.85元,甘肃为114.67元。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四川在这些地区体育消费支出比率并不是最多的,当时的四川地区对体育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健康的,是有利于体育消费的发展的。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之后的5的年内,陈龙骧、李敏弟、陈丽珠3人相继出版书籍达6本之多,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四川地区体育健身的热情。在1996,在成都的青城山开设了李雅轩太极拳武术馆。该馆成立以后,每周周末都会坚持活动,从1996—2000年,每人每年交费24元,现在是50元,基本上算是义务。太极拳在成都地区的传播使的人们对太极拳的了解更加深入,使越来越多的人从杨式太极拳上得到了切身的实惠。

2001年7月13日,北京得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仅陈龙骧、李敏弟、陈骊珠出版的关于太极拳的书籍就多达10本,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表明,四川全省的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的习练者已多达10多万人,而且更加让人感到欣慰的就是,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相继出版的太极拳的书籍,对李雅轩杨氏太极拳在四川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

4 结语

从出版书籍方面可以看出:四川地区李雅轩杨氏太极拳在传播方面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四川地区人们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出版的有关杨氏太极拳的书籍,既可以使人们对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有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又使得李雅轩杨氏太极拳在四川地区的传播乃至在其他地区的传播变得更加积极有效。同时有关太极拳书籍的出版也可以弥补了一些技术上的不足,太极拳研究会的成立使得太极拳在学术界的地位有所提高,使的对太极拳的研究进入到了新的层面,同时也使得太极拳的传承趋于完善。

[1]陈龙骧.“杨氏太极拳”的四川的传播者——李雅轩[J].四川体育史料,1983(2):43-45.

[2]陈龙骧.杨氏太极拳一代名家李雅轩[C]//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2007.

[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3):76.

[4]李永彬.太极拳起源辨异[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28.

[5]范艳娥.鲁迅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D].辽宁师范大学,2012:96.

[6]李真.杨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09.

[7]谢建平.民国时期太极拳专著出版述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0,5(9):15-17.

[8]郑学超.太极拳兴衰的时代特征及其当前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5.

G852.11

A

2095-2813(2016)08(a)-014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140

李胜领(1988—),男,汉,山东聊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体育史。

猜你喜欢
拳种杨氏太极拳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Fort Besieged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42式太极拳
消失的金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