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晶红(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866)
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吕晶红
(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866)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Maslach和Jackson提出的职业倦怠定义,即“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中,个体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的症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引用。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倦怠已经发展成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教师这一庞大的人群也免不了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那么,研究如何缓解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进而实现其消极情绪和行为倾向的积极转化是非常必要的。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查阅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的论文161篇,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Maslach设计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沈阳市18所普通高校149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其中男性83人,女性66人;大专学历15人,本科学历7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1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1人;初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58人,副高级职称44人,高级职称17人)。共发放问卷173份,回收167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149份,有效率为89%。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1 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
研究表明,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平均数为3.011,属于中等水平。就教学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而言,缺乏成就感的平均值最高(3.651),其次是去个性化2.964)和情感耗竭(2.418)。可以说,缺乏成就感是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问题。
在大学生亚健康水平升高、身体素质下降和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必将对高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的合理化开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那么,如何把体育教师工作重要性的理论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支持和实践工作价值,推动体育教师职业价值的合理内化和工作价值的适度转化,进而实现从个体和组织2方面对体育教师低成就感的有效干预势在必行。
2.2 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统计学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在学历和职称方面的差异不具备显著性。但是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之间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更多体验到情绪耗竭(P<0.05)。也就是说,女性教师在工作中更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对工作的专注性降低、身体不适、对工作的冷漠和厌弃情绪。
不可否认,经过同一教育体系的培养,女性体育教师与男性体育教师一样,具备了从事相关职业的基础,且在一些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社会对女性体育教师性别角色的期待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女性体育教师在入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难免受到缺乏竞争力和创造力等固有观念的束缚。与之相对,女性体育教师在家庭工作和子女教育方面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因此,在“低能力”和“高责任”的社会压力下,女性体育教师在情绪方面表现出比男性体育教师更多的情绪耗竭状态是不难理解的。
2.3 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2.3.1 个体因素
(1)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忽视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课外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2)面对高校对体育师资在学历和职称方面考评标准的提升,怨天尤人的状态有逐步蔓延的趋势,而通过自身努力来突破现有职业发展瓶颈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教师对学生喜欢某些体育项目,但是对相关项目体育课的态度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缺乏探究意识,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采用放任的态度。
2.3.2 社会环境因素
与其他学科相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歧视由来已久。近期,人们把任何课程学不好的原因归咎于体育教师。当然,这种氛围的形成并非凭空而降,国家教育体系中体育的地位为学校教育边缘化发展孕育了条件。一方面,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积极通过“新标准”和“新纲要”来阐释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如何通过相应的政策、体制、资金和监管模式,切实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评体系的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体育课程考评和身体素质测试的标准虽然细化,但是缺乏有效的支撑。
3.1 结 论
3.1.1 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程度,缺乏成就感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3.1.2 基于人口统计学特点的分析表明,女性体育教师正承受着更多情绪耗竭的困扰。
3.1.3 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导致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3.2 建 议
3.2.1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并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成就感。
3.2.2 关注女性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女性教师提供应有的社会支持。
3.2.3 促进体育教师心理能力的发展,完善体育体系建设。
[1]井玲.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武汉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42):81-84.
[2]吕晶红.大学生运动员择业效能干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16(1):96-99.
G807.4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1-092-02
2015-11-19
吕晶红(1977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