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刚,王 成
(南京大学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苏 南京 210093)
论新时期非奥运项目的发展*
陈刚,王成
(南京大学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分析了非奥运项目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反思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项目布局与发展。非奥运项目在价值体系中更多体现出人的主体性,是对现有奥运项目的调适与补充,更多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在其社会文化价值、社会体育价值和体育教育价值上均有所体现,奥林匹克运动内涵的不断调和与拓展,理应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非奥运项目;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价值;教育价值
非奥运项目,通常指那些没有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的运动项目。当今社会处于激烈变革当中,社会正处于转变动荡期,社会文化的价值构成与内容不断发生嬗变。对奥运项目竞技价值的过分强调,使得其他形态的体育文化的价值被遮蔽并忽视。传统奥运项目的蓬勃发展是国家层面公共价值实现的需要,但是造成普通民众的个体价值没有得到良性彰显。对于运动项目存在的另外一种形式,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在资源获取和生存空间上则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体育文化的整体健康发展,有碍于整个国民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2013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回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表示:“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关系,实则可以用竞技体育项目和群众体育项目的关系来代替。普通民众“个体价值”的诉求与尊崇,已经得到重视,这无疑为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契机:非奥运项目面对的体育发展现实
1.1奥林匹克运动面临发展危机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正遭遇到非常大的挑战。比如,政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但是现在越发明显。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国际上盲目夸大中国政府的政治目的言论,给中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比如,过度的商业开发,这一问题已经不存在任何的争议,更多的争论集中在:商业因素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再比如,锦标主义盛行带来的道德层面的争议,作弊、服用药物、对儿童的残忍的训练[1]等等。使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危机。
1.2偏离奥林匹克精神本质的奥运项目
纵观奥运的历史,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中。虽说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的情况,它们在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特别是对于非奥运项目。现存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是否就真正的合理,是否真正的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宗旨吗?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达·科斯塔所说:生理上的努力,全身的协调配合,寻找身体和精神的最佳配合状态,找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抓住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描述”的关键[2]。遗憾的是,许多奥运项目离这样的“精神描述”还有不小的距离。
拳击项目。曾经有电视机构做过相关的调查。NBC体育总裁兼NBC奥林匹克部主任迪克·爱默生,当提及广播电视网对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时说:“我们过去每转播1分钟拳击,就失去至少25%的观众,我们过去几年失去了所有的女性观众”[2]。客观的说,这类暴力的、富有攻击性的运动能够反映多少“促进和平”的宗旨,它所反应的“兽性”似乎多于“人性”。有研究表明,观看、参与体育运动可以缓解适当的压力,可是,也要视实际情况而定。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运动迷在观看攻击性的运动后,攻击性并不会降低,事实上,他们的攻击性可能更高[3]。
射击项目。这类借助于枪械的项目又和“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体育运动有多少联系?是否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描述。巧合的是,射击项目水平较高的国家好像都是一些国际上的军事大国: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作为士兵的军事技能的运动项目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呈现,也许更多的是国家军事实力的炫耀。
马术项目。当代社会有多少人能够有条件圈养一匹动辄几百万的纯血马,又有多少人能够接触到这样的运动项目。比的是“人力”,还是“畜力”,又或是“财力”?早在1894年赛马就被巴黎代表大会从总规划中删除,因为该项赛制看似某种体育运动,着眼点却是让马更彪悍而非让人改善骑术[4]。被打上“贵族运动”、“精英运动”烙印的项目还是不要出现在奥林匹克赛场为好,运动项目的参与不应该成为社会等级划分的标杆。
一些运动项目越来越借助于高科技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越练越依赖于场地、器材的更新。“人力”的角逐慢慢演变为“机械力”的竞争,奥运项目发展究竟是应该重新弘扬人的主体性价值,还是沦为科技革命的奴役,这是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1.3非奥运项目应对奥林匹克困境的调适
从非奥运项目的开展情况来看,非奥运项目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是一种对传统体育文化、传统身体文化的吸纳与保护,同时也为新兴运动项目的出现、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非奥运项目的特点,决定它可以游离于政治之外;强调参与,弱化不必要的竞争;依托商业化,而非被奴役;以一种包容的态度面对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观……朝着理想中的奥林匹克“精神描述”去努力。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鼓励非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出发展中的困境。
2主体性回归:非奥运项目之发展逻辑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身体被工具化的痕迹非常明显,可以是生产工具、军事工具、也可以是政治工具;人们主动或被动地锻炼身体,改造身体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得身体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更加具有被利用价值。而在此过程中恰恰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存在。当人们的物质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生活就越来越重要,这一点已被马克思、康德、马斯洛等哲学大师准确的预言,并且在现实体育实践中显现出来[5]。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主体性是相对于主客体关系中的客体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遵循主体性回归的逻辑思维,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有迹可循。非奥运项目所表现的自由性、愉悦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等特点,似乎正好体现了人的自由,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弱化了对身体的控制和物化的利用。
人之为人,就决定了人所追求的并不单纯是物质,而是精神自由。从人的身体和精神和谐、全面发展的角度看,身体竞争和内在自由的本质是不可任意偏废的。身体竞争且内在自由的身体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体育、未来体育、生活方式体育、户外体育等。从体育的身体竞争本质和内在自由本质两个维度来分析人类生活中存在过的、正在发生的、未来的体育形式和内容,可以发现我们对体育的本真的追求其实如此简单,它就在贴近我们生活的地方[6]。
传统的奥运项目强调竞争、拼搏,体现的是更快、更高、更强,而非奥运项目恰恰是对这种理念的调适与补充,强调的是一种身体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它强调的是在和谐的自然与社会双重语境下,重新找寻身体存在的意义。当人类逐步迷失在高楼大厦的水泥、钢筋当中,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徒步越野、登山等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人首选的锻炼项目。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转型,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也融入到这样一个发展进程当中。科技文化显示出科学精神,人文诉求则提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随着理性文化的回归,人的主体价值的回归,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将探寻到一些新的方向。
3拓展:非奥运项目的价值走向
从文化角度分析,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不外两大动力:一是自身的传统文化,二是吸收外来有益的文化。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又常常是本民族文化加速发展的催化剂[7]。现今的西方社会改革者,也已经意识到,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寻求其他文化形态的补充。同样,现代奥林匹克思想,也应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超越自身根植于“西方传统文化背景”的局限,借鉴和吸收其他背景、形态下的文化形态,避免陷入自我的不断重复和循环,而不是螺旋式的上升。非奥运项目的存在,恰恰给公众思考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非奥运项目对社会文化价值的拓展,有助于建立超越竞技的国民体育文化价值体系;为人文体育观教育提供鲜活的样本;为文化传播提供更丰富的“本土”样本。非奥运项目对社会体育的价值则体现在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推进非奥运项目的开展,也是新农村体育工作的切入点。非奥运项目在体育教育价值上的意义则表现在非奥运项目是中华民族精神展现的重要载体;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养成起到促进作用;非奥运项目的发展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的思想和空间。
非奥运项目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外在形式的有益补充;它的蓬勃开展是对奥林匹克主义内在思想的调和与拓展,是对奥林匹克思想价值的补充。加强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大力宣传非奥运项目,使得非奥运项目在“身体的教育,身体的超越,身体的休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非奥运项目,充实奥林匹克主义的思想,在思想体系中更多体现出人的主体价值,使得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更加的客观、理性。奥林匹克思想应该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发掘它的隐形价值,了解和把握非奥运项目的价值走向,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健康发展的关键。
4多元化:非奥运项目的未来发展
4.1借助政府或协会推广,成为奥运会表演或正式比赛项目
当前开展的非奥运项目,有部分是具有代表性的,也符合国际奥委会关于成为奥运项目的相关规定,其中大多借助国家和协会的力量进行全球推广。
韩国的跆拳道项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了推广跆拳道运动,韩国很早就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派出了大量的教练员队伍,无偿地支持各个国家发展跆拳道项目……1973年,首届跆拳道世界锦标赛得以举行,该项目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上是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不过当时还是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依然是表演项目,亚特兰大奥运会被取消,到了悉尼奥运会它终于成为了奥运会正式的比赛项目。
这种模式在许多的国家获得了成功,不但把自身独有的、非常具有优势的项目带入了奥运会,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宣传了本国特有的文化、历史、民风和民俗。
4.2坚持项目的特点与属性,拓展身体的另类演绎形式
有部分非奥运项目,从参与人群到推广机构,从未把以进入奥运会作为发展目标。它们坚持项目发展的独立性,坚持以参与的目标人群为依托,给被“工业化”压迫的难以喘息的人提供身、心、灵放松的机会,自由和自然是这些的项目根本。如登山与攀岩、定向越野等运动项目,不去过分迎合奥运会项目的要求,坚持自己的项目特点。有时候这种坚持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项目的美誉度,引起更多人群的关注,促进项目自身的发展和推广。
现实中,年轻人抵制许多有组织的体育运动中的组织形式和成年人的控制,他们通过其他活动来寻找对身体的挑战,攀岩是那些替代性体育运动中的一种[8]。攀岩运动在国外已非常普及,有些攀岩圣地一到节假日,岩壁上挂满了攀岩者。据统计,从90年代始,美国的登山攀岩爱好者以每年53%的速度剧增。据美国这方面的权威杂志《Rock&ice》杂志统计,在美国如此庞大的攀岩爱好者队伍中,每年仍有大约10万名新成员加入。
4.3以时代文化热点为依托,关注亚文化群体的运动需求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具有强烈时代背景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大部分和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碰撞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与HIP-POP文化、涂鸦文化几乎共生的极限运动的出现,吸引了大批西方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青少年。通过相关媒介的推广、宣传,目前的极限运动吸引了全世界青年人、甚至是中年人的目光。
4.4借鉴成熟的市场运行模式,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体育产业以及体育衍生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一些非奥运项目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成熟的市场运行模式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以斯诺克运动为例,斯诺克锦标赛始于1916年,斯诺克台球在五六十年代遭遇了一个低潮,直到1969年,当时英国广播公司为了推广新的彩色电视广播,举办了新的斯诺克锦标赛,斯诺克台球和彩色电视节目一起得以迅速推广。大量的资金开始注入这项运动,一些顶尖选手成为百万富翁。成功的赛事组织,明星球员的包装,完美的直播技术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给这项运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5结束语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没有身体束缚,没有心理压力,回归的心灵体验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追寻的理想,是新时期非奥运项目发展的终极目标,也为奥林匹克运动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阿伦·古特曼.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花勇民,钟小鑫,蔡芳乐,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80,1,50.
[2] K.吐依,A.J.维尔.真实的奥运会[M].朱振欢,王荷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5,65 .
[3] Aronson,E.社会心理学[M].候玉波,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72.
[4] 国际皮埃尔·德·顾拜旦委员会.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刘汉全,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61.
[5] 于涛.社会转型与中国体育文化的三次嬗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1):5.
[6] 刘映海,石岩,丹豫晋.论体育的本质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研究,2014(9):28.
[7] 陈峰君.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取[J].国际论坛,2000(6):65.
[8] 科克利.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第6版)[M].刘精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37,636,636.
[9] 陈刚.非奥运项目的社会价值[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10] 赵鸽尔.后北京奥运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简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3):153-154.
Development of Non-Olympic Sport in New Era
CHEN Gang, WANG Cheng
(Sports Cultural Research Basis, Nanjing Univ.,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Olympic sport and the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Olympic sport. The non-Olympic sport embodies the human subjectivity, supplements the current Olympic sport and represents respect and concern. The development of non-Olympic sport embodies in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cultural value, social sports value and sports education value. The expan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Olympic sport is the key to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non-Olympic sport; Olympic sport; sports value; education value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6)01-0054-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YJC89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