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婷,周建东,2
(1.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论齐鲁体育的文化“性格”*
——基于“地缘文明”的视角
侯雪婷1,周建东1,2
(1.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从地缘文明的三个侧面即农耕文化、独立文明、宗法礼仪制度对齐鲁体育文化性格的形成进行了分析,通过齐鲁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射礼、武术、捶丸)归纳出了齐鲁体育文化的性格特点:尚礼、尚武、尚和。齐鲁体育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齐鲁文化;体育文化;文化性格;地缘文明
文化性格的形成与人文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社会经济的发展、风俗习惯以及政治思想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性格”被认为是由一定文化决定的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结构,它由一整套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积淀而成,贯穿在人一生的行为中。不同的地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受不同的地貌、地形、温度、湿度,不同的思维方式、社会礼法等的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较稳定的文化性格。本文主要从地缘文明的视角来分析齐鲁体育文化性格的形成及齐鲁体育文化的性格特点。
1齐鲁体育文化性格的形成
1.1农耕文明对齐鲁体育文化形成的影响
齐鲁之地——山东位于中国东部黄海渤海以西、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地势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为鲁东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为鲁西北平原区。土地较之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所有的这些自然物质条件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从而形成典型的农耕文明生活方式。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开始,就基本上完成了从渔猎向农耕文化的转换。他们生活安稳,农民们只需要遵照节气,日复一日的在土地上劳作就能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同食”是对农耕文化中齐鲁大地上的农人们最真实的写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农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平淡,安详,谋求稳妥与中庸。人们的这种农耕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性格。
劳作中浮现的体育活动雏形。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攀藤蔓摘果子、追捕野兽,他们捉住藤蔓越过山涧、树木,这就是最初的荡秋千的雏形。后来逐渐演化成了用两根绳子悬挂于横木上,下面拴一个踏板的秋千。春秋时代在《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弹弓也是我们祖先在逮捕小型野兽时所使用的工具,使用先于弓箭。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孩童们嬉戏的游戏工具,打弹弓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体育游戏项目。
作为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有在农闲的时候他们才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体育活动来打发闲暇的时光,像冬日街头的“斗拐”、“丢沙包”、“打陀螺” 等。并且齐鲁大地还是武术之乡,利用闲暇时间习武不仅可以防身自卫,还可以强身健体,培养行侠仗义的侠士风范。
1.2独立文明:齐国霸主文化与鲁国的仁义之风
1.2.1齐文化:体育活动的来源
齐文化的形成始于被封于齐的太公望。太公望 “尊贤尚功” 的文化思想确定了齐文化的发展方向。后来又经过齐桓公的切实实行尊贤尚功、选贤任能的治国方略以及管仲的改革才使齐国的国家实力迅速增强,成就了称霸的伟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齐国才具有了霸主文化的自觉,从“尊贤尚功”逐渐过渡到了“霸主文化”。后来齐国有所没落,但是“霸主文化”的自觉性逐渐被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文化自觉,构成了齐文化性格的主要特点。齐国文化的核心是追求霸业,表现出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因俗简礼、尊贤尚功、开放言论、不拘一格等特点。
这些文化特点为体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实践基础,是体育娱乐活动的基础来源。一种文化的形成通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风俗、大的文化氛围对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风俗、大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国家人民的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符合风俗习惯的就被传承和发展。体育娱乐活动就是在齐国的风俗习惯中得到了创新、传承和发展。
齐邦是在东夷文化的土地上发展而起的诸侯国。东夷人有喜动好斗的民风特点。司马迁有文记载:“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史记·货殖列传》在这种民风下就自然而然地刺激了争强竟胜的体育活动的发展,这为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人们只有吃饱喝足、满足基本的生活以后才有可能投入到体育娱乐活动中去。齐国在追求霸业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1.2.2鲁文化:体育活动的文化渊源
鲁之民风习俗,主要表现为好儒备礼、尚俭啬、尊尊亲亲、重教好学等方面,故有“周礼尽在鲁”(《左传· 昭公二年》) 、“举鲁国而儒服” (《庄子·田子方》) 的美誉。儒家特别重视礼文化,“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所以鲁国文化为体育活动的发展增添了很多的人文元素,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思想,使其更加易于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也非常重视义,舍生取义是儒家文化追求的人生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义是首要的,是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这对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追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然,孔子也是提倡强身健体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但是他是以修身养性的角度来提倡强身健体的,而不是以体育娱乐为目的。可以说他所提倡的体育活动是达到修身养性的工具,而不是以其本身为目的。
1.2.3齐鲁两国文化的融合发展
齐国文化和鲁国文化并不是彼此独立发展的。齐文化尚武为霸主文化,但是在两国后来的交往中逐渐受到鲁国礼仪文化的深刻影响。两国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齐鲁文化。体育文化更是如此,以齐国文化为基础,又在鲁国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2齐鲁体育文化的性格特点
2.1尚礼
齐鲁体育文化中的尚礼特点是区别于其他体育文化的最显著的特点。体育活动被冠以伦理至上的礼制特点,以礼法规则作为规范体育活动的最高标准。孔子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不以力自矜,知夫筋骨之力,不如仁义之力荣也。”从中都可以看出礼法至上的价值观。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教化人,培养人们尊礼守法的习惯和精神。
礼射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项体育活动,他具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和规定。按照等级分为四类: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大射:天子、诸侯在大型的祭祀前为选拔祭祀者而举行的射礼。宾射:诸侯朝拜天子或者诸侯之间互相拜访时举行的射礼。燕射:天子、诸侯休闲娱乐时所举行的射礼。乡射:每年的春秋两季或是三年一次的学子卒业出仕时或者乡夫、士在宴饮中的重要宴请活动中举行的射礼。
《礼记.射义》中记载:“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举行射礼活动以达到教化人们明白君臣尊卑有别,尊老敬老长幼有序、嫡庶有分。“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故,持弓矢审故,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礼记.射义》)这其中强调了体育活动中内修利益文化道德的重要性。
2.2尚武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了成就霸业“尊贤尚功”,选拔重用有勇有武之人。齐鲁两国尤其崇尚剑术和射术。剑几乎是每个习武者必备的自卫武器,佩剑成为尚武的标志。汉代的齐鲁境内,角力、角抵等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来经过三国、二晋、南北朝到隋唐多次战争的历练,齐鲁之地民风彪悍,形成了以骑射著称的青兖武艺。南燕王朝时期,勇武善斗的鲜卑人又给青兖武艺增加了勇猛的色彩,例如青州人赵犨圻“善用弓箭,为人果勇,重气义”。
齐鲁武术最能表现出齐鲁体育文化的“尚武勇”的文化性格。齐鲁大地尚武之风盛行,宋元年间武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其中权术的发展最为突出,门派众多种类繁多。明末清初以来,齐鲁之地汇集了各地方的名拳。有梁山子午门功夫,梁山人性格粗犷,行侠仗义,梁山子午门功夫自然而然的就表现出梁山人的性格特点。作为武术之乡的梁山,武术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习武之人随处可见。还有莱阳的螳螂拳、冠县的查拳、孙膑拳、文圣拳、梅花拳、华拳、潭腿等等。由此可见,齐鲁体育文化的尚武之风。
2.3尚和
齐鲁体育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尚和,身体活动的目的大都是为修身养性服务。“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这里的“和”的意思代表一种体育活动的养生理念:和谐、适度、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和谐:与天和,与人和,与己和。与天和,人们的行为要顺应自然规律。与人和,注意保持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儒家主张稳定的社会秩序,严格的社会伦理关系,同时主张通过积极的精神和道德修养来增强自制能力。人与己和,是指要保持自己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古人把人视为精、气、神、形的结合体,因此人自身状态的和就是这四者的和谐统一。“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横对,二六相当。见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蹴鞠铭》东汉.李尤)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蹴鞠这种发源于齐国临淄的体育活动非常重视内外兼修,我们在体育活动中要有公平正义的精神,并且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国家的管理上。
捶丸,也称作步打球。捶丸的活动量不是很大,能“收其放心,养其血脉,怡怿乎精神” (《丸经·序》),所以最能体现齐鲁体育文化的尚和精神。2002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出土宋代捶丸图华板——石栏杆构件,由此可以看出,捶丸在齐鲁大地上也是风靡一时。据《丸经》记载,捶丸最显著的特点是:场地要有地形变化、凹凸不平,设球穴,球穴旁要插上彩旗作为标记;捶丸所用杖(棒)有不同的类形,分“撺棒”、“杓棒”、“朴棒”、“单手”等,供人在不同条件下选用,打出不同的球;捶丸之球,一般用赘木制成,这种赘木即树身上结成绞瘤的部分,此类木质生长不规则,树纤维绞结紧密,十分牢固,久击而不坏。捶丸比赛时,既可分组,也可不分组。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寡又有相应的名称,多人参加的叫“大会”,七八人参加的叫“中会”,五六人的则叫“小会”,而三四人的称为“一朋”,最少的是两人,叫“单对”。比赛根据筹之多少,可分为大筹(20)、中筹(15)、小筹(10),比赛以先得以上各数者为胜。
3结束语
齐鲁体育文化呈现出的文化性格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风格。它的形成过程深受农耕文化中谋求稳妥与中庸、辛勤、简朴、自我守成、安土重迁与慎终追远的宗法文化的影响,形成尚和的体育文化性格特点。独立地域文明齐国的霸主文化,鲁国的追求仁义、内外兼修,以及宗法礼仪等级的儒家文化使齐鲁体育文化具有尚勇武、尚礼的文化性格特点。面对这些优秀的体育文化,我们不能仅仅追溯历史让其留在过去,而应充分继承并发扬齐鲁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于洪波.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比较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10-14.
[2] 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52.
[3] 王京龙.从齐鲁文化看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文化渊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592-593.
[4] 周丽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机制的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4):36-39.
[5] 张红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文化冲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4):36-38.
Cultural Character of Sport in Shandong Province
HOU Xueting1, ZHOU Jiandong1,2
(1. Sport Dept., Shandong Normal Univ., Jinan 250014, China;2.Education Dept., Shandong Normal Univ.,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form of sports cultural character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griculture culture, independence culture and religion culture, three aspects of geological culture. The paper also analyses three types of traditional sport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point out the sports culture character in Shandong province, i.e., courtesy, force and harmony. The sports culture spirit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cul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 sport culture; cultural character; geological culture
(收稿日期:2015-12-1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6)01-0063-03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规划项目“体育学”研究(SCXD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