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旸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扬州 225000 )
我国明清时期的围棋文化考析
刘旸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扬州 225000 )
摘要:明清时期的围棋棋艺、成就,以及对围棋理论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了我国古代的巅峰。在对明清时期围棋发展的概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围棋的四大流派即永嘉派、京师派、新安派和徽派进行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围棋的发展成就。对我国明清时期围棋文化的研究,旨在为今后我国围棋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围棋;围棋文化;围棋流派;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围棋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永嘉、新安、京师三大围棋流派,以及徽派围棋享誉当时,流派增多是围棋这种益智的体育活动发展的最重要标志[1]。几朝皇帝都是围棋的爱好者,直接导致朝廷要臣也是围棋能手。明朝传世的棋谱较多,各种围棋理论盛行明清民间社会。由此可见,明清两朝的围棋成了社会各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本文对明晴时期的围棋文化进行了研究。
1明清时期围棋发展概况
1.1明清时期围棋发展的原因
明清时期围棋的发展与帝王的喜好有着密切联系。明成祖朱棣在镇守北方的燕王位时,与刘璟下围棋,刘璟连胜,朱棣急了,感叹道:“卿独不让我耶?”明宣宗极爱下棋,一次,皇后生病,明宣宗亲自去请御医,看到御医正在下棋,不禁棋瘾大发,当即和御医下围棋,还题了一首诗,早把请御医给皇后看病的事情忘记了。明末时期的思宗帝也常与田贵妃下围棋,以消解宫中寂寞。清代的帝王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康熙皇帝曾以棋会友,借下棋之名铲除鳌拜的恶势力以巩固皇权。从历史遗迹和经典名著,也可以追溯当时围棋在宫廷里流行的风气。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多处描写棋局,与当时围棋盛行有关。故宫博物院里的养心殿所保留的清宫围棋嬉戏遗物,是一副精美的棋具,围棋子由青、白玉石制成,为当时帝王玩乐之物[2]。清宫中藏有的牙雕《月曼清游图》就绘有女子下围棋的场景[3]。此外,故宫博物院存放的明代折叠式棋牌桌,板背绘有黄地黑线的围棋盘,也反映出了明清两代皇宫里围棋盛行。
明清时期,举国上下迷恋赌博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围棋也成了赌博的一种手段。乾隆年间围棋高手密集,围棋国手梁魏今、程兰如,还有蒋再宝、胡肇麟、朱天直、李步青、吴来仪、藏念宣、童和衷、陈苑游、吴凤来、郑涟漪、朱天叙等人都棋艺非凡。但大部分棋手,包括四大名家的范西屏、徐星友、梁魏今、施襄夏,都是靠下棋、靠赌博吃饭,即所谓的职业棋手[4]。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大城市,许多人靠陪下围棋、教围棋进出酒楼、茶馆、大户人家、各处的旅游景点,甚至专门设置棋场的棋局。造成赌博成风的重要原因是,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以及世风日下。明代从万历末年开始颓废,从宫廷到民间出现了嗜赌人群,他们沉浸在纸醉金迷里,从赌场上寻求一时之欢。除了围棋这种益智的体育活动,打牌、掷骰子、斗鸡、斗狗、斗蟋蟀等也成为当时赌博的热门游戏。
1.2明朝时期围棋理论著作和棋谱
明代的围棋著作丰富,冯元仲的《弈旦评》、《弈难》,王世贞的《弈旨》、《对弈》,王穉登的《弈史》都是围棋理论的经典之作。此类著述介绍了围棋的起源和发展至明朝鼎盛时期的状况,并将围棋的代表人物贯穿其中阐述,重点介绍了明朝时期的围棋著作者。由于社会上盛行围棋比赛,又有围棋家以及围棋爱好者所著的大量棋谱,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围棋的喜爱。百龄的《三子谱》、《官子谱》、《适情录》、《弈志》、《石室仙机》都是当时颇受欢迎的棋谱典范,这表明围棋活动已经成为明代兴盛的益智体育活动。在这些棋谱中,大部分是翻录和抄袭,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处,且缺少创意。
清代出现了一批富有追求精神的著名棋手,如周东侯、汪汉年、周懒予等人。周懒予为清初棋手中的第一人,他推广了著名的应双飞燕以两压的下棋方法。清代著名棋手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一书中,对周懒予的应双飞燕以两压的下棋方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黄龙士八岁时就成了清代棋坛上的围棋新星,他所著的《弈括》、《黄龙士全图》这两本书,是对自己棋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清代施定庵著述的《弈理指归》是我国古代棋谱的文化艺术典范,其中的《凡遇要处总诀》总结了清代下围棋的全部方法,对我国后世围棋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李汝珍著的《受子谱》也对后世棋手掌握受子规律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1.3明清围棋的兴衰始末
明朝围棋在朝廷的禁锢中曲折发展,这是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点。表面上,明初禁锢下棋,实际上在朝廷内是提倡的,围棋棋艺也获得了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卑微,虽没念过什么书,却养成了下棋的习惯。在下棋问题上,朱元璋也有极其残酷的规定。明周漫士著述的《金陵琐事》一书中,记载了明太祖造逍遥楼的目的,如果朱元璋看到类似博弈、养禽鸟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就一律将其困于逍遥楼上使他们游乐,最后将他们全部饿死。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明初在多年战乱以后需要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以至把下棋加以禁止,甚至施行苛刻的惩罚。朱元璋不反对皇室、官吏、士人下棋,因而明中期以前的朝臣中屡有围棋高手出现,但他反对百姓和军人下棋,这种作法没取得什么效果,相反,明朝的围棋获得了迅速发展。围棋不仅在官僚、士大夫阶层中流行,在城市市民阶层中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围棋发展到明代时期,已经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围棋这项益智的体育活动成为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传统爱好。
清代是我国围棋发展的顶峰时期。围棋兴盛的发端时期是在顺治、康熙两朝,出现了大量的著名棋手,比如百龄、盛大有、吴端征、黄龙士、徐星友、李元兆、汪汉年、周东侯等人。围棋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里也引起了重视。康熙时期著名的棋手黄龙士、徐星友就是因棋艺高超而被选入朝廷内供职的,他们对围棋进行大胆变革,以清俊飘逸的棋风开创了清代围棋全面鼎盛的局面。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迎来了清代围棋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西屏、定庵、魏今、兰如等优秀棋手,号称四大国手,释贯如、童和衷等人也是当时著名的棋手。到了道光、咸丰两朝,围棋已不如前期兴盛,此时,出现了张介轩、陈小仙、申之功等不少棋手,但他们缺乏创新精神,比起前面的黄龙士、百龄等人略输一筹。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清代围棋已经由盛至衰,原因是麻雀、扑克等益智体育活动的兴起。麻雀、扑克游戏参与的人数较多,且具有赌博性质更刺激,比起围棋更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2围棋流派
2.1永嘉派
明代中叶是温州永嘉地区在围棋史上大放异彩的历史时期,永嘉派的著名棋手鲍一中是正德、嘉靖年间继国手范洪之后名声最大的国手,年青时驰骋江一带,所向披靡。同时期的王世贞在《弈旨》一书中指出:“四明范洪重,洪之后,永嘉鲍一中重。”这里表明了鲍一中是“永嘉棋派”的首领。鲍一中与“徽派”的程汝亮、“京师派”的颜伦、李釜并称为“明代第一品”。鲍一中之后,永嘉派有名者就是李冲,李冲十年落魄江湖间,拜谒王世贞,靠巴结和赌博谋生,直到鲍一中去世后,李冲才一跃成为永嘉派领袖。稍后还有周源、徐希圣、赵文旦、赵文韶等人成为永嘉派的中坚力量。明代围棋三派中,属永嘉派的棋手最多。温州之所以能在围棋界中独树一帆,跟围棋在温州的普及和职业化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家庭之间经常切磋棋艺,对围棋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2京师派
北京是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嘉庆年间在棋风炽热的影响下,京师弈派异军突起,京师派的代表人物有颜伦、李釜。王世贞称颜伦为燕中国手,嘉靖年间是颜伦棋艺的颠峰时期,他是京师派的开创者,与永嘉派的鲍一中齐名。颜伦主盟中原十年后,遇到劲敌李釜,颜伦为保自己的盟主地位,竟罢棋,不敢与李釜一决高下,但晚年的颜伦又败给了岑乾。同为京师派代表人物的李釜刚出道时,远在颜伦之下,十年后,李釜棋艺大增,达到了与颜伦争雄的水平,两人齐名,号称京弈双雄。当时的李釜以棋艺闻名京城,深受达官贵人的青睐,后来颜伦罢棋,李釜在北方找不到敌手于是南下,李釜下江南,意味着李釜作为京师派代表出征江南对局棋坛名家。
2.3新安派
新安派棋手较少,新安派的代表人物有汪曙、程汝亮、方子谦,新安派的棋力比永嘉派、京师派略逊一筹。新安派的汪曙比永嘉派的鲍一中棋力稍差,晚一些的程汝亮是这派的中坚人物。《仙机武库》和《弈时初迭》中都收有程汝亮的遗局,其局“布局工整,奇正迭出,取舍各尽其妙。”王世贞认为程汝亮有以守为攻的特点。新安派和永嘉派小战不断,由于鲍一中的坐镇,永嘉派始终压制着新安派。当时的鲍一中棋艺天下无敌,早已是一代宗师,名震中华,新安派汪曙略逊一筹,程汝亮与京师派的李釜也是劲敌,但程汝亮败的次数较多。
2.4徽派
徽派是清代围棋的派别,分为清初的承续期、清中叶的发展高峰期、晚清的渐衰期三个阶段。清初,徽州围棋承续了晚明徽派围棋的特征,出现了汪幼清、苏亦瞻、江用卿、汪汉年、吴贞吉等棋手。清代邓元鏸曾将清朝棋手划分等级,汪幼清、汪汉年等徽派棋手被列为名家。清中叶出现的围棋四国手梁魏今、程兰如、施襄夏、范西屏都是徽派,晚清出现程国贤、江嗣钰,但也难以挽回围棋渐衰的局面。清代徽派的围棋对弈,分出水平高低是首要特征。例如程兰如在当时棋坛的地位确认后,与他对弈的徐星友、范西屏、梁魏今、施襄夏获胜,后者名声鹊起,一举奠定围棋四大家的地位。徽派清代发展到了后期,休闲娱乐的功能愈来愈明显。徽派棋手把对弈看成一种雅好,在晚清国运渐衰的时代背景下,围棋成了消除寂寞、远离纷争、抚慰心灵的栖息地。
3明清时期围棋的发展成就
明朝围棋在朝廷的禁锢中曲折发展,明代统治者禁锢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态度异常明确,且手段令人惨不忍睹。日复一日衰败的明朝统治者实行自闭的文化政策,禁止平民百姓下棋,是明朝统治者愚民政策的一种手段。有关明代民间围棋活动的史料并不多,如果仅从史料中的记载去分析明代民间围棋的发展状况,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分析。明代的小说对民间围棋活动的描述较多,我们可以从中正确认识明代民间围棋的发展成就。例如,明代的小说《金瓶梅》一书生动地描写了城市的市民阶层参与围棋竞技活动的精彩情形,折射出明代城市的市民阶层对围棋的喜好。从明中期围棋发展的盛况看来,市民阶层中的围棋活动获得了很大发展,且完全适应整个社会围棋的发展。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以范西屏、黄龙士等人为代表的棋艺活动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水平。康熙、乾隆年间是我国古代国力强盛,文化、经济发展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为围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乾隆后,围棋也逐步走向衰落。清末,我国的围棋水平更是一落千丈。然而,纵观我国围棋的发展历史长河,明清两代是我国围棋发展的鼎盛时期。
4结束语
明清时期的围棋艺术家非常注重撰著棋谱,因此佳作传世不计其数。也正是由于明清两代的一些围棋家和围棋爱好者重视搜集、整理、编纂棋谱,于是收录了诸多散落民间的棋手遗谱,这些行为为保留我国围棋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猛补.明代永嘉棋派述略[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0-34.
[2] 向武云.清代宫廷体育活动史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7(1):63-67.
[3] 李久芳.牙雕《月曼清游册》[J].紫禁城,1981(4):54-56.
[4] 齐无悔.粱魏今——高山流水之师[J].棋艺,2006(3):46-52.
[5] 刘强.围棋棋谱的著作权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0):35-37.
[6] 张孝平,毕亚旭.围棋文化的启迪[J].体育文化导刊,2006(3):86-88.
[7] 陈东九.论围棋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33.
Go Cul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
LIU Yang
(Basic Dept., Jianghai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225000, China)
Abstract:The skills, achievements and theories of Go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 have reached the top in ancient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o in Ming and Qing dynastres and analyses the four Go schools, Yongjia school, Jingshi school, Xinan school and Hui school. The paper also researches the Go achievement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positive influ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o in China.
Key words:Go; Go culture; Go school;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收稿日期:2015-10-06)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6)01-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