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2016-11-28 02:21谭延梅甘素参
人间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老子

谭延梅 甘素参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浅析老子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谭延梅甘素参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255000)

摘要:道家思想中纯朴的天人观和朴素的辨证思想,以及老子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断,无时不在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创作思想和审美趋向。

关键词:知白守黑;老子;大象无形;美学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具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之一。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美学思想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著作《道德经》

老子著五千言,距今两千四五百年,其间注释、疏解、立说,不可胜数。在道教先师的眼里,《道德经》具有重大意义。《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对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更是起着显而易见的指导作用。

二、道家思想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道”,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所以说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既是万物产生的本源,又有它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不能用主观的人为的力量去改变这种自然规律,而应当无条件地顺从这种自然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绝对尊重自然规律,却又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故而他崇尚自然无为,否定人的智慧与创造,主张“绝学”、“弃智”,对人为的文艺也持否定态度。“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对美的否定,只是否定其形式美,注重美的真正内涵,他要求的是完全摒弃人为而合乎天然的文艺,与道相合的美的境界和美的人格。

三、美学思想及对绘画理论的影响

《老子》一书中有不少关于绘画的论述,体现出哲学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导向制约作用和间接影响作用。历代画家将老子的“有”、“无”观念运用在绘画上,解放了视觉画面的局限性,将欣赏着的视线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正是中国画在唐宋以后弃真求实、偏重神似、逸笔草草的重要出发点。

(一)知白守黑。

1.含义。知白守黑是意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出自《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运用。

(1)在书法中的运用。在书法中一直讲究“知白守黑”。篆刻家讲“分朱布白”,书法家则有“分间布白”之说。笪重光《书筏》上谓:“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体度之变化由此而分。” 蒋和《书法正宗》说:“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由上可知,书法上对“知白守黑”的运用是极其普遍的。

林散之耄耋之年尚念念不忘其少时所受黄宾虹的教诲:“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由此可见“知白守黑”实是书法艺术形式构成的关键。

(2)在中国画上的运用。第一,善于运用具有丰富内涵的“留白”。在中国画中无笔墨处的白并不是空白无物,而是一种特有的语言,画中的留白可以是某一自然现象的替代。第二,善于把握虚实,运黑为白。画家可根据形式需要,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八大山人善于驾驭黑白,其作品大量运用“知白守黑”法,别具情韵。如那些停在老树、怪石、之上的小鸟,只用十数点形态各异的墨点写出,余部皆留白,看上去不仅不觉简略,而且益感栩栩如生。第三,善于把握黑白对比,引导视觉。“笔固要矣,亦贵墨与白合,不可用孤笔孤墨在空白之处,令人一眼先觑著他。“知白守黑”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是中国文化在书画艺术上的具体表现,只有深入理解这种“心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画艺术。

(二)大象无形。

1.含义。“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可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2.意义。老子对“道”的阐释,应解释为“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不矫饰喧嚣,智慧隽永明快而不邀宠于形,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大音希有,大象无形”原本并非是美学的范畴,是指“道”的特点,但这也符合他对文艺与美学的要求。无声可以让人去想像最美的声音,而不受具体“有声”之局限,故而是“大音”。因“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万物之母”,具体的“状”和“象”都是它派生出来的。所以,“无声”为“有声”之母,“无形之象”为“有形之象”之母。这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由此已经进入了“道”的境界。

老子“大音希有,大象无形”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艺史上具有巨大而深刻的思想。其着眼于文艺的审美特性以及文艺的创造过程,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道的思想境界统一起来。这种境界,要有某种具体的“声”和“形”来暗示,引导、象征,方能使人联想和体会得到。一个创作者和欣赏者,只有带着无任何利害功利、无任何陈腐偏见,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四、结语

通览历代画论,不难发现,许多学者多是从道家思想的审美取向出发,结合绘画实践进行总结,并由此形成了源于道家思想,成之于己说的绘画理论体系。也就是说,中国画中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是道家思想派生出来的,这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文化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绘画在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受到道家思想或强或弱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道家思想中纯朴的天人观和朴素的辨证思想,以及老子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断,无时不在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创作思想和审美趋向。

参考文献:

[1]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一版。

[2]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谭延梅(1991.11-),女,汉,山东,学生,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中国画研究。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64-01

作者简介:甘素参(1991.03-),女,汉,山东,学生,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中国画研究。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漫画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