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武术套路运动的动作结构特点
黄循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文章从对动作结构的定义和动作结构要素等部分作为主要切入点,从理论上探讨武术套路结构的动作特点与动作规律;以此探索武术套路更科学规律的编排方式,发展教练员指导教学和运动员认知学习套路运动更有效的方式。在此基础下发现武术套路运动动作结构及其编排组合的规律,促进武术套路运动动作结构和技术的科学优化,为武术运动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规律指引,使之向更高、更美、更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武术套路 动作结构要素 规律技法
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一种独特运动表现形式,也是我国武术区别于其他类别武术运动的一大技术特征。与时代变化相融合的武术套路运动现逐渐转变为一项难美表现性的运动项目。因此运动员在武术套路演练的相关规定当中,对于技术环节和动作结构特点的掌控把握,是难美性水平效果呈现的重要部分,对于套路整体精神意韵和风格特点的呈现有着至关影响。
武术套路是一连串含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它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徐疾、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排成的成套练习形式。
武术套路现指成套的技巧、程式、方法等,实际是动作的组合和编排;除体能、力量、速度、反应和精确度等要素的呈现外,更注重呈现和保留的是一些临敌攻防的拆解技巧。因此可以将武术套路运动理解为技击的高度提炼和一定程度艺术再现相结合的结果,但随现代文明的演进,动作的实战技击含义逐渐削弱更迭,因此它不完全等同于技击;是技击动作经过再造,进行组织编排和程序提炼后再加入其他艺术内容融合而成的存在。
武术套路中动作结构的认识和了解是分析武术意理内涵、把握动作技术规格和细节要领的重要环节,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探索武术套路运动的规律,进而促进动作技术的发展。于武术套路运动自身会是一种革新发展的方式,于教练员训练指导和运动员学习认知将会有更好的理论支撑和和科学指引。
1.1动作结构的内涵
结构是物质系统内部存在各个组成要素相互的排序、作用和联系的方式和过程,这是一个物质系统内部科学性和有序性的重要体现。
动作结构是基于身体运动这一基本属性,是身体运动的存在方式和呈现形式。空间上人体、躯干上下肢和时间上依动作顺序构建而呈现的各环节要素的相互联系、作用,最终以身体动作而实现外在的表达。
动作结构被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和多项动作结构等类别;在这些动作结构类型当中,从动作组成内容和动作的先后完成顺序来看,又被分为不同动作类别。动作组成内容基本呈现的是一个套路的流程,表现的是套路的基本结构依内容呈现套路动作的顺序、节奏、风格;后者则是在这种构建下的拔高和拓展,更多注重融入个人对套路的认知理解和风格特点的把握呈现。
1.2动作结构包含的规律
动作结构是动作的内容、阶段、阶段技术以及技术细节之间的有序性、规范性的编排,是一个有机建构的技术结构程序。
武术动作内容直接呈现技术动作,多个动作组合构建成具体的套路运动形式,加之以节奏变化和个人特点,呈现出各个动作不同的表达效果。动作阶段涉及动作排列组合,同时也要求节奏风格的融入;阶段技术要求各环节动作要素协调配合,这同技术细节的要求相配合,对风格特点和演练水平就在理论上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范。
动作结构是身体运动所表现出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身体运动的基本属性;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人体是促使自身或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动力。因此在根本上,体育运动在动作结构层面是相通的。不同体育运动的不同动作可以被划分成动作内容、动作阶段、阶段技术以及技术细节这4个层面。
不同运动项目在运动结果形式的呈现上会有差别,但不可忽略的是动作结构层面具有的共通性。这无疑利于动作指导者和学习者思维的更迭及相关技能学习迁移,发展优化不同的动作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于套路运动的组合编排也会有更好的促进和启发作用。
2.1单个动作的动作结构
武术套路运动有着和其他运动共通的动作结构,而又以自身呈现“技击”本质的动作结构特点展现出不同表达形式。
武术套路运动当中依据不同劲力、节奏和风格的呈现,有静态和动态动作区分。静态动作多为定势、平衡、造型或衔接过渡类动作;动态动作是动作内容具体运动过程的表现。以静态动作定势的手法、眼神、步法等来造型,为随后的动态动作伏笔;以时间点上的暂时停留反衬动态动作于时间、空间上的承起转换变化,通过这种转换变化的呈现来表达整体套路的节奏风格。这同时是对武术套路单一动作结构和多项动作结构相统一的佐证。单个动作在时间、空间上结合手、眼、身、步、法,并于动作演练方向、路线、力量、节奏等要素的转换变化,呈现出武术套路于多项动作结构中的表达内容,进而塑造出套路相应的意境风格和精神气韵。
2.2组合动作的动作结构规律
不论武术套路整体还是套路当中的组合动作,完整的部分动作应是多个单个动作组合而成。如腾空飞脚接侧空翻动作,这是一组多项动作结构的组合动作。完整动作结构可划分为:定势动作开始至准备起动,上步助跑结合步法、身法,主体部分是击响完成,并落地蹬摆接侧空翻完成过程;结束部分是落地缓冲预接下一动作。
组合动作中准确认知各动作环节,于环节的动静、快慢、高低、刚柔等要素方面良好承接下一动作,才能更好完成组合动作。体现组合动作结构规律的同时对其节奏风格有更好的形式表现。
2.3难度动作的动作结构规律
武术套路运动当中,分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两类。在难度动作组合中,动作技术程序依照动作结构规律排序,使各技术环节和技术程序衔接更为自然紧凑;连接难度中,则是在动作难度基础上的拔高,在不同难度动作于动作结构规律上有更科学、有效、规律的组合衔接,实现连接难度动作的呈现。
以腾空飞脚接侧空翻为例:完整动作结构过程为:上步助跑,起跳后控左腿时,快速击响右脚;后右腿积极下摆踏地,而后左脚蹬地右腿上摆,身体顺势顶肩控腰完成侧空翻。在侧空翻的基础下利用腾空飞脚动作环节动力,在起跳高度、向前惯性动力规律上与侧空翻更好融合;使主体在时间、刚柔、快慢和劲力的良好把握下,增强完成这一动作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同时也是对武术套路运动难美性特点的更好展示。
3.1结论
武术套路运动是成套的技巧、程式或方法,实质是动作的组合编排。从武术套路整体动作结构内部而言,它是单个动作结构规范、优化排序成多项动作结构;多个相异单个动作于动静、快慢、高低、刚柔等要素的变化实现多项动作结构组合,并呈现单个相异动作结构与多项动作结构之间的变化。表达套路运动整体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矛盾运动规律。
3.2建议
武术套路的创编和动作结构的组合更迭,可着眼借鉴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以动作结构共通性为切入点,在遵循动作结构规律前提下更加大胆的创新动作,提升和拓宽武术运动发展步伐,使之向“新、难、美”方向获得更多、更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词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吴图南.国术概论[M].中国书店,1983.
[3]周家颖,郭建龙.动作系统的结构及其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84-88.
[4]丁雷,吴松.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评价体系的探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4(1):55-65.
[5]余良华.论体操动作结构模型与技术偏差的调整[J].中国体育科技,2004(6):15-16,20.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b)-0051-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