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云
【内容摘要】在阐述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和创建生物有效课堂内涵的基础上,从营造和谐氛围,让课堂灵动有效;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勇于探究;注重学生收获,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学会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 心理氛围 有效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的具体目标,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这些都要以日常每一堂生物课的有效教学为基础。据此,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就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创建生物有效课堂作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内涵
心理氛围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气氛。《中国教育大辞典》对课堂心理氛围的解释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心理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人格发展及社会化进程。研究表明,积极、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心理氛围能促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心智活动的展开和心理表象的建构,这时学生精力旺盛集中,思路开阔深刻,思维敏捷主动,联想丰富活跃,记忆积极有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智慧地营造生物课堂和谐的心理氛围,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二、创建生物有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课堂就是有显著教学效益的课堂,即师生双方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分别获得专业教育水平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新课改视角下的生物有效课堂是以建构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课堂,也是以营造和谐心理氛围、构建融洽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和谐教学课堂。生物有效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用教师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师生对话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师生协同合作中提高综合素养,在师生智慧碰撞中促进共同发展。
三、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创建生物有效课堂的策略
1.营造和谐氛围,让课堂灵动有效
营造平等、民主、宽容、和谐的心理氛围,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跃而有序,灵动而有效。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导入情境是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有效策略,它能使师生展现智慧,给教学增加动力,让互动增添主动,使课堂增强生命活力。它还能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融会贯通,以师生的情感体验生成融洽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在学习“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时,笔者设计的导入情境是: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于1993年在苏丹拍摄的照片,再告诉学生因照片作者亲眼目睹了饥饿的惨状,在心理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于是,在照片获奖后的三个月,他选择了自杀。这告诉我们,解决温饱问题是个人乃至国家的头等大事。在生物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完全可以运用生物科学与技术来解决全球面临的粮食危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育种方面的知识。在此导入情境中,震慑人心的照片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师生真切感受到粮食危机的存在,从而自觉内化爱惜粮食的情感,激起学好育种知识,报效国家的正能量。
可见,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需求,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与学生的心理合作。教师还要更多地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与学生一起以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2.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
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热爱、了解、包容学生,用个人魅力去感化学生;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教师,用积极参与来配合教师。这种尊师爱生、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可促进师生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形成一种和谐、宽松、愉悦、自由的课堂心理氛围。在这种平等、民主、信任、互尊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就不会畏惧教师权威,迷信书本知识,就会消除心理障碍,敢于质疑问难,形成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学风。例如,在探究果酒、果醋、酸奶的制作时,笔者是这样和学生坦诚相见的:“果酒、果醋、酸奶我们平时都在享用,但关于它们是怎样制作的,我也只是在书本中、在生活里了解到一些,我知道的可能还不及你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究、互相学习。”就在这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下,开始了富有情趣的探究活动,也真是在这种师生互相包容的氛围中,学生能勇跃提出种种问题。
学生缺乏质疑能力,除了不会质疑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敢质疑。这一方面是受长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因素所致。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与学生平等相处,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一起分担困难,一起体验成功,学生肯定就会敢于质疑。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勇于探究
新课标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并指出:“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据此,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并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瓶设计制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首先是成立探究小组。在认真分析学情和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6个合作学习小组,选组长一名,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其次是创设问题情境:模拟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设计和制作一种生态瓶。要求各组探究的内容尽可能不重复,可探究不同淡水的生态系统,或是不同陆地的生态系统;也可探究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关系,或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等。接着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生态瓶的取材和制作,经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采样制作,实验分析等环节,写出调查报告。之后组织表达交流,全班同学共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最后是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该探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增强团结协作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不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不同实验进行探究,可让全班学生通过交流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4.注重学生收获,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标提出的另一基本理念,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终身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收获,既是生物学教学的特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首先,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摆正提高学生素养和取得高考成绩的关系,这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做到双赢。其次应注重STS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和参加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些不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收获。除了满足学生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外,更要从教育公平出发,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课堂问题情境和练习训练的设置等环节上,应立足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与动力。
5.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学会学习
生物教学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及时反思,也应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以便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诊断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师生的反思,对课堂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有效教学的开展和教与学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例如,在高三生物“细胞分裂和可遗传变异专题复习”中,笔者结合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图来夯实核心概念,突出图形题这一重难点,并通过师生的及时反思,在思维碰撞中灵活理解与辨识图形变式,养成不断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在分析染色体变异中,总结出产生三体的原因是父方(或母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的出错,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来辨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的错。通过集思广益,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学习。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力的和谐统一,创建有效生物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而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又能促进生物的有效教学,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间需要师生的合作与配合,在这进程中,教师得到专业化的发展,学生收获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汪忠、刘恩山.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