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非人类中心主义下我们如何生态的活着

2016-11-26 13:03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

李 娜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20)

探析非人类中心主义下我们如何生态的活着

李 娜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20)

生态即“低碳”,天气炎热时,空调、交通工具使用次数激增,这样做是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态即“变化”,在变化中我们应如何做到“生态的”处理环境问题、成长问题。生态即“创造”,也就是不墨守成规。“人类中心论”向“地球中心论”的转变是环境伦理流派转变的表现。转变使人类对自身素质水平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基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研究如何生态活着,对我们人类有重大意义。

生态;环境伦理;人类中心主义

20 世纪 70年代,随着环境伦理学范围不断扩大,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使得我们从理论研究走向现实探索。本文从20世纪环境伦理的思想的由来、非人类中心主义内容等方面进行探析。

1 20世纪环境伦理的思想的由来

从词源意义上讲,“ 生态”是“ 生命之家”。“ 生态”(Ecozoic)一词与“ 经济学”(Economics)和“ 生态学”Ecology的词根相同“经济学”(Economics)是“ 家”的规则或标准,“ 生态学”Ecology是“ 家”的逻辑。

近代以来,我们坚信“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可生态哲学认为,人与动物一样,也是享有平等权力的物种。20 世纪 70年代,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伦理与生态哲学的相互交流,使得我们从理论研究走向现实探索。20 世纪 90 年代后,环境伦理学呈现停滞状态。伦理学发展缓慢,原因是以浪漫的方式来争论动物的权利,抽象地谈两者之间平等关系”,并未对环境保护提供伦理支持。

2 非人类中心主义下我们如何生态的活着

一切事物存在的依据都以人为基础,事物的实践是看它是否符合人类的利益。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我们得出结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方面,事物展示着自己各种独特的生命力。宇宙是一个生长和变化的过程,它不是停滞不动的。自它诞生以来,就是向前发展的,同时用强大的创造力使多样性更加丰盈。“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功能”。[1]非人类非中心主义包括关怀动物、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

2.1 关怀动物

杰罗米·边沁是近代西方第一个自觉而又明确地把道德关怀运用到动物身上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边沁是最早的动物权利拥护者之一,他提出动物感知痛苦的能力与人类及其相似。感知痛苦的能力应该成为人类把道德关怀运用到动物身上的标准,而不应把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作为判定标准。允许人类杀死动物,但是应该禁止去虐待它们。为什么法律拒绝保护所有具有感觉的存在物?[2]

因此,应将关爱的原则扩大至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实现所有生物的平等。就像泰勒所说,人与其它生物共同存在于这个有机的自然界中,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人不具有比其他生物的优越,也不具有高于其它生物的价值。[3]

2.2 生物中心主义

尊重其他物种的权利,保护地球得以维持生命系统的健康。不能因为保护野鹿的生长,就把狼大范围消灭掉。应该尊重他们生存的权力,顺应生态平衡去发展。按照生物中心主义的观点,所有生物都内在地抵御熵增过程,以保持自己的组织性,维护自身生存,追求生存。

因此,我们与其他生物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是与其他生物共享平等的权利,都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平等成员。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存于特定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生命或生命共同体都不是一座孤岛。

2.3 生态整体主义

其内容是大地伦理、深层生态学、走向荒野的哲学。生态精神,把地球作为一个神圣的共同体,肯定自然的价值,自然的原初神秘性。为恢复人类对自然的崇敬,为治愈人类心灵的健康提供了基础。生态精神有助于唤醒人类对自然界敏感,对宇宙创造力持续性的敏感。罗尔斯顿认为:“一种伦理学,只有当它对动物、植物、大地和生态系统给予了某种恰当性的尊重时,它才是完整的。”[4]

因此,我们既要从道德上关心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又要考虑社会的正义、自由的实现。当然,如现实所示,我们为吃饭而不得不杀死其它生命。我们应认识到我们只作为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不是与大自然相分离,我们作为人及其人的本性,是由我们与他人以及自然界中其他存在物的关系所确定和规范。彼此间互相依赖、竞争地进化,从而使大自然本身的复杂性上升、创造性增加,促使生命朝着多样化演进。

3 总结

大地伦理学通过把人看作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从而确证了人对大地共同体的义务;深层生态学则通过把自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某种理由:关心自我是人的天性,进而推及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每个个体义不容辞的责任。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试图通过论证生态系统的客观的内在价值,为我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一个客观的、独立于人们的主观审美喜好的道德依据。

[1] 史怀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

[2]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杨通进翻译.青岛出版社,1999:25.

[3] 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61.

李娜(1989—),河北秦皇岛人,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哲学。

B82-058

A

1672-5832(2016)02-0197-01

猜你喜欢
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
“非人类纪”的星际艺术及宇宙媒介——答林万山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上海首家“非人类”餐厅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论当代不分类属的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