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丹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认同”视角下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研究
——以贵州医科大学“卓医班”为例
彭 丹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和日常教育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的谈话中,有效地运用实现“认同”的途径,建立“认同”意识,能促进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的开展。文章从贵州医科大学“卓医班”具体工作实例出发,把认同理论应用于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的考察中,总结出较好的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
认同理论;谈话技巧;探讨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谈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中,对辅导员如何进行心理辅导也提出了众多指导。其中,陈志娜(2013)以集美大学为例,研究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明确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提出了非咨询性辅导、朋辈心理辅导、专业化分工、校内外合作、授课等五项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刘永强(2007)则提出辅导员要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并通过新媒体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陈平、张红梅(2012)则明确了辅导员心理辅导过程出现的角色冲突以及相应的调适方法。陈晓璐(2015)从工作能力、学生问题洞察力、常用解决方式等方面考察了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现状并提出改进办法。以上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参考基础。
2012年,贵州医科大学获首批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组成了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与大临床相比,卓医班学子具有入学起点高、课程重等特点。作为高中阶段的优等生,进入大学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周围环境的变化,思维模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都有可能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特殊的课程设置,如模块化教学、PBL教学模式,早临床、导师制等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多了一份特殊体验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压力。在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辅导谈话也成为了使用频率最高的途径之一,以“卓医班”201名同学为例进行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类谈话案例:因学业课程重无法适应类;不适应大学生活类;自我压力类;性格好强,人际关系差类。其中,学业压力类和不适应大学生活类尤为明显。因此,找到合适的谈话途径和方法,显得极其重要。
肯尼斯.伯克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百分百的同一,也没有百分百的分离。正因如此,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建立一种“同体”关系,以达到“认同”。也即是使两个个体之间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点等方面建立相同或相似的“同质”关系,该两个个体便成为了“同体”,最后实现受众者的“认同”。此外,他还提出了“同情认同”、“对立认同”、“无意识认同”三种实现认同的途径。下面,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入手,探讨卓医班常见心理辅导的谈话技巧。
4.1 “同情认同”视角
“同情认同”即说话者通过修辞话语显示其拥有某种与受众一样的价值,态度或信仰、需要、情感、认知等等。以实现说话者与受众者之间的“认同”。针对“卓医班”常见的心理辅导谈话案例中,要求辅导员运用一些学生相似的例子以及相同的经历,与学生进行沟通,最后再给出建议,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与辅导员的距离,并“认同”辅导员的建议。这种方式常用于能有典型例子的谈话中,如:因学业课程重无法适应类,辅导员可通过学姐学长的相似经历,让其感受到不是他一人的问题,打开心扉,再给出建议。
4.2 “对立认同”视角
“对立认同”即是当A、B两者有较大差异时,劝说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为其寻找一个共同的“同质”或者“目标”,以至让两者之间建立出一种共通点,从而实现“认同”。在卓医班的情况中,对立的情况较少,主要体现在因性格各异而导致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辅导员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做好其中的协调员,将对立方的难处和想法最大可能的告诉另一方,并从大局观出发、从个人服从集体出发、从人性真情的可贵出发,让对立双方发现对方和自己的共同点或想法,从而实现对辅导员建议的“认同”。
4.3 “无意识认同”视角
无意识认同主要运用在“卓医班”不适应大学生活类的心理辅导谈话中。辅导员在谈话过程中为其营造出一个美好的大学愿景,帮助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在谈话中能进入辅导员构造的愿景中,能把自己当做该大学生活的主角,从而减小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带来的枯燥和不安。在这样一种谈话中,既能增强学生对未来大学生活的自信,也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勇敢前进。
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是辅导员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卓医班”是贵州医科大学的教学改革示范班,通过有效的途径就卓医班所出现的常见心理辅导谈话方法进行探讨,对卓医班的管理起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无论是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还是无意识认同,其出发点都是在于与学生建立起心与心的桥梁,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因此,在日常的心理辅导谈话中,认同意识显得更加重要。
[1] 陈建文、杨一平.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J].高等教育研究,2008,(8)
[2] 程虎.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兰州学刊,2003,(6).
[3] 邓志勇. 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关于修辞学泰斗肯尼思·伯克的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本文是贵州医科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认同”视角下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研究——以贵州医科大学“卓医班”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彭丹(1991.01- ),女,贵州织金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444
A
1672-5832(2016)11-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