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赵华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关于中西文化哲学综述
罗赵华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文化哲学是对文化的认识,19世纪中叶以后,真正系统的文化哲学才开始兴起,中国文化哲学产生晚于西方,纵观中西方文化哲学,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许多差异性,西方文化哲学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中西文化哲学;同一性;差异性;启示
在西方,“文化哲学”一词是由文德尔班首次提出的,中国文化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深受西方文化哲学的影响,因此,中西文化哲学既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西方文化哲学对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西方文化哲学和中国文化哲学都是世界文化哲学的一部分,既有世界文化哲学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它们之间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同一性。
关于中西文化哲学的共同点,陈正夫和何植靖在《论中西文化哲学的异同点与结合点》认为中西文化哲学存在以下三个共同点:其一,中外文化都是人类与生俱来之物,是与纯自然相对应的人造的一切,是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象化、物化。它同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二,中外文化哲学作为意识形态,都是政治、经济的集中表现,它的发展,都受着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在阶级社会中,它受政治斗争的影响,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同时,它又反过来对政治、经济产生影响。其三,中外文化哲学都是一个历史现象,并不是一个凝固的范畴。由于事物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文化哲学也随着人的实践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深化而不断提高。[1]
而刘宗琴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中西文化哲学的共通之处。刘宗琴认为中西文化哲学在宏观上有三个共同点:第一,都是人类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象化、物化。它同人类的实践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其发展而发展。第二,中西文化哲学都是政治、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发展都受着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第三,中外文化哲学都是一个历史现象,并不是一个凝固的范畴。中西文化哲学都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实践的广泛化、复杂化而不断深化。刘宗琴从宏观上分析的这三点基本与陈正夫和何植靖一致。[2]
不同于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马国水从中西方文化哲学话语出发,他在《中西方文化哲学的同一性》中认为中西文化哲学同一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西方文化哲学话语的同一性,具体有神化传说的命题与话语形式的相同性,还有文化哲学发展中的唯心与唯物的命题及话语相同性。第二,不同的命题与话语中中西方文化哲学追求真、善、美的同一性。[3]
中西文化哲学共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都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但它们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也必然具有差异性。
关于中西文化哲学不同点,陈正夫,何植靖以及刘宗琴等学者认为中西方文化哲学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方式的不同。(2)人生观的不同。(3)伦理观的不同。(4)价值观的不同。(5)文化心理结构不同[4]。
柴淼认为中西文化哲学之间的不同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同。(3)人际交往间的不同。[5]
他解释道:对于文化背景,中国文化受儒家以及佛教、道教影响比较深远,崇尚的是一种个性修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对于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在法制观方面,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在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对于人际交往方面,中国人看重人情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的比较简单些。[6]
正是在这种差异性的关系中,中国哲学才能汲取西方哲学的精华。
有学者认为我国文化哲学研究至少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各自为政”,研究内容多样、研究角度多元、研究观点迥异,甚至对“文化”、“文化哲学”这样的基本概念也未能形成定论。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哲学的关系问题还未能形成深刻的理论思考,流于简单化,还未能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理论形态。三是当前文化哲学研究未能在实践层面获得充分展开,彰显文化哲学直面现实、反思现实的能力。还有一些论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哲学必须与西方哲学在问题、范畴、方法和体系等方面全盘接轨,因为只有这种哲学与文化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哲学与文化。
就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中国文化哲学毕竟不是西方文化哲学,它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对于西方文化哲学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曹晓丽认为西方文化哲学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1)西方文化哲学在对人的本质、存在、历史、价值、人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等一系列有关人的问题进行的深入反思建树颇丰。(2)西方文化哲学注重反思理性,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凸显了文化对人内心世界的终极关怀,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的突出作用。(3)西方文化中大力褒扬个性的发展、自我的突出。(4)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唐金生,周晓阳,黄梅芳认为西方文化哲学流派发展同样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大部分现代西方文化哲学流派放弃了传统的建立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的企图,而是从某一特定维度或视角来研究文化问题。其次,现代西方文化哲学流派大多企图摆脱传统哲学的“二分”倾向,力图超越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传统分类法,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中超脱出来。最后,现代西方文化哲学流派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人本主义思潮中渗透着科学理性主义因素,而科学理性主义流派又渗透着人本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因素。
不放弃原则和立场,在此基础上,将中国文化哲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1] 陈正夫; 何植靖:《论中西文化哲学的异同点与结合点》,《南昌大学学报》,1996(9),39-44.
[2] 刘宗琴:《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中国人民大学》,2005(4),1-41.
[3] 马国水:《中西方文化哲学的同一性》,《社科纵横》,2013(3),176-178.
[4] 陈正夫; 何植靖:《论中西文化哲学的异同点与结合点》,《南昌大学学报》,1996(9),39-44.
[5] [6]柴淼:《中西文化哲学比较及其当代意义》,《河南大学》,2012(5),1-31
B026
A
1672-5832(2016)11-0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