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2016-11-26 11:08:24王烁杰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方针思想道德

王烁杰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浅谈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王烁杰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基本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进行了梳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对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内容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振兴需要先进的文化来支撑,先进的文化需要伟大的人物来引领,毛泽东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又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党和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文化的转变,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 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它是大众的,为全民族的工农劳动者服务,并成为他们的文化。这些不仅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的属性。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是这样,并且是领导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新民主主义的。”[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时期就指明了的目标。作为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也要相应地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就选择了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社会不但需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需要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已经掌握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要超越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成果,因此,把新民主主义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文化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历史表明,近代以来的各种救国方案,都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没有被中国人民接受为指导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像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民主革命、在局部执政的党,成为领导社会革命和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这决定了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必然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因此,毛泽东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3]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而且特别强调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强调:“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要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里所说的本本主义,就是教条主义。要建设社会主义,就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话,而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状况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道德、思想、意识、风俗等方面还有旧社会的影响。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思想意识的任务将长期存在,反对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意识的任务将长期存在,继续完成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将长期存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才能大力发展。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也无从谈起。正如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4]

3 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4月28号,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毛泽东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历史和实践证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见,是为发展国家的文化事业而提出的基本方针。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初衷,就是为了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5]毛泽东的这一论述规定了“双百”方针的性质,是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是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体现。“双百”方针的实质,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辩论,自由讨论。在毛泽东看来,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也是贯彻“双百”方针。“百花”包含不同性质的花,不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花”;百家争鸣也包括唯心主义。

“双百”方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正确的东西是跟错误的东西作斗争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世界上无论什么新的东西,无论什么有生命力的东西,都是跟旧的事物、旧的东西作斗争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跟资产阶级斗争发展起来的。”[6]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要多角度的看问题,如果不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把各种思想和意见表达出来,进行争论,那么马克思主义就要衰退。“双百”方针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民主和争取知识分子的方针,是贯彻思想文化领域统一战线的方针。

4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比较关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优秀传统,是指引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去,确立思想道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完成一定阶段历史任务和实现基本目标的中介,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工作。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需要用新的科学的意识形态代替过去腐朽的思想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取代资本阶级唯利是图、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的腐朽价值观念,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教育人民群众,这需要长期不懈的思想道德建设。他说:“我是宣传共产主义的,要走向共产主义,就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真正富强的国家。”[7]毛泽东强调要加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厉行节俭,反对不劳而获,反对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他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集体主义,其中心问题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毛泽东认为,集体和个人是相互对立和制约的,又是相互统一和促进的。他说:“公和私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我们历来讲公私兼顾,早就说过没有什么大公无私,又说过先公后私。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集体利益增加了。个人利益也就随着改善了。”[8]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全体人民的利益解决了,个人利益也就解决了;而解决个人利益,则是解决全体人民的利益的基础。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会走向个人主义;而片面地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也会背离集体主义的本义。

[1]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5]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92版

[8]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烁杰 (1992-),男,汉族,辽宁营口人,硕士在读,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A8

A

1672-5832(2016)11-0156-02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方针思想道德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28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02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06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2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湖湘论坛(2016年2期)2016-12-01 04:22:38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火炬(2011年7期)2011-07-25 10:38:33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军事历史(1989年1期)1989-08-20 06:46:06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军事历史(1987年1期)1987-08-20 0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