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飞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24)
社会转型期信仰塑造的意义
周飞飞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24)
所谓社会转型期,就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由前现代向现代和后现代的转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的转变,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分水岭,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相应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转型期;信仰;塑造
信仰(faith)源于西方宗教术语,因而国人对信仰一词主观上为其披上浓郁的宗教色彩,进而将其划分为迷信一类,可谓谈“信仰”色变,形成一定的心理排斥机制。那么如何正确的认识信仰一词?《大英百科全书》给信仰一词这样定义:在理智无法保证一个命题给为科学的情况下,就予以接受或赞同的一种心理状态。万俊人的《现代性的伦理话语》信仰这样定义:“约略而论,信仰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群体和生活于该社群文化条件下的个体,基于一种共同价值目标期待基础之上,所共同分享或者选择的价值理想或价值承诺。①
2.1 情感依托功能
依赖感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一直生理情感,是指对周围环境所掌握的程度多产生的一种情感。它包含了安慰、感恩、惧怕、担心、敬畏等多种情感因素。它最早产生于对周围环境驾驭能力的匮乏,由于随着生活的不断宽展,渐渐由陌生到熟悉到熟练驾驭因此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依赖感。最终,发展成为人们情感上庇护的一种愿望。
2.2 人生定位功能
信仰可以成为人生追求方向的一种形式,个体所信仰的价值观成为个体做出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信仰是对某种价值观念极度信任的一种精神状态。信而后仰,只有对所认可的价值观念抱有坚定的自信,个体行为才会与之相适应。信仰可以对个体人生具有导向性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仰在不至于在人生之路上迷失,使生命的小船在大海中航行时乘风破浪。
2.3 信仰的精神动力功能
信仰不是单纯的精神冥想,他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情绪,意志等情感的相互融合。他是影响人类精神世界和实践行为的推动力。信仰以动机的形式外化并支配者人的行为。很难想象一个具有坚定信仰的人不会微笑面对生活一切挫折和变故。他们以饱满积极的姿态迎接每一次条件。因为心中有信仰,所以他们毫不畏惧。
马克思曾经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②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是提出了对信仰概念进行改造的任务。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中写道“共产主义的事业仍然在迅速发展……到处我都看到,从我上次访问以来,我们的思想又占据了一些阵地,并且每天都在占领更多的阵地。到处我都碰到一些新近改变信仰的人,他们都在无比热情的讨论和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③文中用了“改变信仰”这一表述,说明恩格斯也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4.1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最基本就是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以及人生价值等。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④列宁也曾说过“我们则把树立严整的革命人生观作为主要的目的 ”⑤意思就说要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就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处,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4.2 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使命感就是这个人对于社会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的一种认知和认同。而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信念,树立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命感是高尚人格的体现,使命感是人们甘于奉献的一种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录着多少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当中。我国目前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和发达国家缩小差距的机遇风险也面临风险挑战,我们要讲风险和挑战化为动力。那么就需要我们整个民族具有崇高的使命感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3 注重对青少年共产主义信仰的塑造
青少年是名族和未来的希望,肩负国家兴衰的使命。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的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那么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念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共同引导。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应该避免“填鸭式”、我打你痛,我说你听单向的教育方式,实际经验表明这些做法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可能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者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史,寓教于革面先烈的先进事迹中,这样才能起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注释:
① 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P448.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P593.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⑤ 《列宁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周飞飞(1990—),女,汉族,江苏人,苏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64
A
1672-5832(2016)11-0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