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然
议范氏义庄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张梦然
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作为一种创新举措,体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忧乐观思想,以及舍己为人、关爱族人、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他的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在家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影响深远,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引借鉴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鉴义庄精神,亦是有所收获的。
范氏义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借鉴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喜欢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纳入其中,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分析范仲淹在苏州创建范氏义庄,作为一种前无古人的创新举措,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照顾范氏家族的老幼妇孺,保障族人的基本生活,此举措不仅体现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大爱精神,更对当今高校的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皇祐二年,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后,在其原籍苏州吴县捐助田地1000多亩设立范氏义庄,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范仲淹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范仲淹去世之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条,使义庄维持下去。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遭到了一些破坏,南宋时范之柔对义庄又加以整顿,恢复了原有规模。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如明末范允临捐助田地100亩,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范氏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它是最早的家族义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它还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朝代更迭,历经战乱,但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5300亩,且运作良好,共持续了八百多年。
范氏义庄以大量田地为财产基础建立,田地由范氏子孙有能力者捐助,所有权移交给义庄,也就是不再归任何特定人所有,且有义庄管理条例和专门的管理人,独立运作,具备了财团法人的基本特征。从设立目的看,义庄的受益者是范氏族人,八百多年来,只要是居住在本乡的本族人都可以从义庄受益。义庄的救济面虽然受家族的限制,但是受益者的数量还是比较广的。
范氏义庄强调慈善性和助人性,即使这种慈善的范围比较有限。以慈善为目的,建立在独立财产基础上,以财产运作来支持慈善,又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范氏义庄的这些特点表明它可以被看作一个初具雏形的基金会。
范氏义庄强调有序性和民主性。义庄有着比较严密的运作机制和严密的内部规范管理的措施,且设有管理人,负责经营管理。管理人有权处理义庄事务,不受他人干扰,但管理人以工作好坏决定领取报酬的数额。在领取报酬前,要有族人证明他工作有效。族人有权告发管理人的不公正行为,由公众作判断。由此可见,义庄有一个独立的决策机制和与之相配合的监督机制。
范氏义庄推崇孝顺和睦之道。范仲淹要求在义庄生活的族人,能够做到友善和睦、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自食其力、廉洁自律,彼此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从而营造出义庄里的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首先,推崇大爱教育。当前独生子女较多,高校学生中较多的出现一些较为自我的为中心的学生,他们不善于与别人分享、不勤于乐于助人,同时爱国爱校的情感不深切。在学习义庄精神后,了解到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读书时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贫寒的出身使范仲淹对平民比较关注,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农桑”、“减徭役”等降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士的人生理想,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治国以齐家为基础,范氏建立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是以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为目的的,这就是最典型的大爱教育。高校应积极宣扬爱国爱校的大爱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和爱校观,不偏激、不盲目,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和学校的爱,例如助人为乐、团结友善、先忧后乐等等。
其次,重视高尚的理想人格。范仲淹在儒学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影响下,在佛道思想的熏陶下,落实“利泽生民”的思想,建立范氏义庄、发展范氏义庄,救济族人,鼓励范氏后裔读书进仕,虽然经历了波折和逆境,但是因为他秉承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坚持用亲情感化族人,重视言传身教,最终才有了今日的范氏义庄。因此为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格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高校学生可以从范仲淹身上找到生命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义庄精神为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健全人格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在学习和了解义庄精神的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国爱校热忱,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继承和发扬范氏义庄精神的同时,充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将新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美德融合在一起,为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提供导向,从而成为引导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自律机制和他律手段,成为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