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 范仲淹划粥苦读
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没办法上学,只好搬到长山醴泉寺的寺院中,在一间僧房里读书。为了可以好好读书,他省吃俭用,每天煮一锅粥,等粥凝成一块冻儿后,用小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没有菜的时候,就切几块咸菜吃。范仲淹的一个同学把他每天喝稀粥、埋头苦学的事情讲给父亲听。同学的父亲很感动,让儿子拿些鱼肉给范仲淹吃。范仲淹委婉地拒绝并解释说:“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美味的食物,就不习惯穷苦的日子了。”(摘自《少儿国学一百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8期2023-08-08
-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艾公子范仲淹曾写过一篇《灵乌赋》给梅尧臣,在赋中,他斩钉截铁地说,不管人们如何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自己将始终坚持一生的信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1勇气,是范仲淹生命的底色。可以说,他的一生,都被体内一股热气推着往前走,不管刀山火海,宁死都不回头。27岁中进士之后,范仲淹有十几年时间在地方上任小官,积攒口碑。他在地方做了很多实事,但视野并不局限于一县一州,时常就全国性的时政问题发表观点。在母丧丁忧期间,他向朝廷上了万言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晏
领导文萃 2023年2期2023-05-30
- 范仲淹的“三义”
承前辈胸有江山范仲淹一生最被人称颂的功德,是在杭州做知府时创下的。当时的范仲淹已经年过六十,本应安享晚年,然而,他依旧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当时,范仲淹非常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在家乡开设义田、义宅、义学,统称为设义庄。义学,就是他出钱给教授者束脩,对范姓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鼓励族中孩子读书,以使“子弟知读书之美”;义宅,就是购买宅邸供那些住不起房子的范氏族人借居;而义田,则是范仲淹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吴县买下上好的良田千亩,
做人与处世 2022年5期2022-05-26
- 范仲淹赋诗解字谜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勤奋好学,但是家徒四壁,根本无力支付学费。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便到山上的寺庙里借读,并在那里打杂,勉强糊口。范仲淹虽然家贫,但他学习刻苦、谦逊上进,寺里的人都很喜欢他。不知不觉,他已经在寺庙里度过了三个寒暑。这三年里,范仲淹的努力都被方丈大师看在眼里,他也经常帮助这个苦命的孩子。这天傍晚,方丈大师召来范仲淹,一老一少伴着夕阳的余晖在山间散步。方丈大师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给范仲淹出了一个字谜:“竹林高高留僧处。”三年来,方丈大师时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3期2022-03-24
- 不以小错废人才
文/姚望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为官方面,他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在用人方面,他力排众议,大胆起用曾经被罢免官职的人,令人敬佩。庆历四年,范仲淹开始担任河东宣抚使,准备干出一番成绩。当时,由于身边急缺人才,范仲淹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些能力出众的帮手来辅助自己工作。当一些人得知范仲淹正在寻找人才时,有的毛遂自荐,有的则走后门托关系,想以此谋得在其身边工作的良机。不过,除了几个具备真才实学的人被录用之外,剩下的那些人则被范仲淹统统打发了回去,甚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23期2021-11-14
- 范仲淹的“三黜三光”
的事,此人便是范仲淹。被朱熹誉为“天下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其所作的《岳阳楼记》是千古流传的佳文,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被视为一个有识之士该有的人文情怀,但他仍不免遭受被贬官的命运。自古忠臣不逢迎谄媚,言所当言、行所当行,然而这样的臣子,不免会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于是轻则被贬官,重则被株连九族。范仲淹正直敢言、不畏权势,所幸他所处的宋代有“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的祖训,而且宋仁宗也算是一位宽厚的皇帝。因而,即便范仲淹屡次说了“不该说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10期2021-10-23
- “弯腰”写作的范仲淹
侯兴锋范仲淹(fàn zhòng yān)早年家中贫困,但是他酷(kù)爱读书,后来终于考中进士,走向政坛(zhèng tán),成为北宋庆历年间政治改革的领袖(lǐng xiù)。忙于政事的范仲淹不忘读书和写作,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这要得益于他的“弯腰”写作法。有一次,范仲淹写了一首《采茶歌》,文辞绮丽(qǐ lì),在百官中传诵极广。可是文人蔡襄(cài xiāng)却认为这首诗的用词推敲(tuī qiāo)不够,毛病很大。范仲淹听到别人的转述后,
格言·校园版 2021年13期2021-09-10
- 范仲淹的赤子之心
范仲淹13岁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因为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总煮一锅米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一次,范仲淹带来的米全部吃完了,但距母亲给他再送来米的日子还有十来天,范仲淹不愿意麻烦别人,只好喝凉水充饥。老师戚同文发现异样后追问他,范仲淹才说出实情。戚同文当即带范仲淹吃了饭,还送了他足够十天吃的米。不过,范仲淹并没有对戚同文的“大恩”感激涕零,只是对他鞠了一躬。这让很多人意外甚至谴责,因为戚同文以前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7期2021-08-10
- 贫穷累人
路卫兵范仲淹在睢阳讲学时,秀才孙明复钦慕其名,不远千里从泰山赶来拜见。临别时,范仲淹赠给他十千钱。第二年,孙明复再来,范仲淹又赠给他十千钱,并好奇地问:“路途遥远,你为何风尘仆仆地一再赶来?”孙秀才忧愁地说:“家有老母无法供养。”范仲淹说:“两年奔波,你又能得到多少钱呢?不如我给你在书院谋个差事,每月可得三千钱贴补家用,你可愿意?”孙明复喜出望外,連连拜谢。范仲淹给了他一本《春秋》,让他加强学习。后来范仲淹离开睢阳,孙明复就辞职回家了。十年后,孙明复在泰山
读者 2021年16期2021-07-23
- 范仲淹巧用破衣换新衣
三年,37岁的范仲淹在兴化担任县令,他不仅修筑海堤,阻止了海水淹没田地,还兴建学馆,倡导园林建筑美化城市,对于当地经济及文学都有着突出的贡献,深受百姓的爱戴。有一次,当他外出上街的时候,看见老李裁缝店门前围了很多人,远远地看见李老板正站在台阶上,指指点点说着什么。范仲淹赶紧走了过去,一问周围的人才知道。原来范仲淹出台规定,酒楼泔水不能随意倒在街上,因此,很多酒楼都让附近老农来免费挑泔水,回去喂猪或者当肥料。今天,这位老农来挑泔水,回去的时候,走到老李裁缝店
小品文选刊 2021年13期2021-07-08
- 近水楼台先得月
文/蜗 牛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朝廷任职期间,不但为百姓造福,还知人善任,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范仲淹手下有一个叫苏麟的人,他虽然很有才能,却因为常年在外巡检而没有引起范仲淹的注意。眼看着许多人都得到了提拔,自己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苏麟十分烦闷,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一天,苏麟突然想起范仲淹喜爱诗文。于是,他便决定写一首诗,借着让范仲淹帮自己指点诗文的机会,向他表明心意。苏麟思来想去,最后终于写出了一首自己满意的诗,呈给了范仲淹。当
快乐语文 2021年14期2021-06-16
- 范式风流
彭敏锥处囊中范仲淹两岁时,父亲驾鹤不归,母亲带着小范同学离开苏州,千里迢迢改嫁到山东长山一户朱姓人家。范仲淹也在此后多年里,使用过“朱说”这个新名字。生性节俭的范仲淹,发现他几个兄弟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就一再出言劝止。没想到哥几个不但置若罔闻,还冲范仲淹翻起了白眼:我们用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何事?范仲淹惊疑之下一打听,这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别人家的孩子。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仰人鼻息,看人眉眼!一气之下,他只带着一张琴、一把剑,离家出走了。母亲听说后赶紧
意林 2021年3期2021-03-11
- 不以小错废人才
姚望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为官方面,他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在用人方面,他力排众议,大胆起用曾经被罢免官职的人,令人敬佩。 庆历四年,范仲淹开始担任河东宣抚使,准备干出一番成绩。当时,由于身边急缺人才,范仲淹的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些能力出众的帮手来辅助自己工作。 当一些人得知范仲淹正在寻找人才时,有的毛遂自荐,有的则走后门托关系,想以此谋得在其身边工作的良机。不过,除了几个具备真才实学的人被录用之外,剩下的那些人则被范仲淹统统打发了回去,
共产党员·上 2021年12期2021-01-05
- 范仲淹的“倔脾气”
文/张勇范仲淹是个“倔脾气”的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便是他早年的志向。范仲淹一生因正义敢言而数次被贬,但他从不为个人的际遇而悲伤,矢志不改初衷。天圣七年(1029),刚进京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因上疏反对皇太后铺张浪费被贬出京城。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坚持为他人讨回公道被贬往睦州。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升任礼部员外郎,时任宰相的吕夷简为防范仲淹直谏,影响自己专权,便奏请皇上委任范仲淹做开封知府,并传话范仲淹“不为言官,不要多费口舌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3期2020-12-23
- 范仲淹的“倔脾气”
张勇范仲淹是个“倔脾气”的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便是他早年的志向。范仲淹一生因正义敢言而数次被贬,但他从不为个人的际遇而悲伤,矢志不改初衷。天圣七年(1029),刚进京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因上疏反对皇太后铺张浪费被贬出京城。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坚持为他人讨回公道被贬往睦州。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升任礼部员外郎,时任宰相的吕夷简为防范仲淹直谏,影响自己专权,便奏请皇上委任范仲淹做开封知府,并传话范仲淹“不为言官,不要多费口舌去议
共产党员·上 2020年12期2020-12-21
- 范仲淹三贬三光
崔 洁 黄海涛范仲淹一生体恤国事,因“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多次遭到贬谪。可遭贬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威望,反而让他名扬士林,在朝野中享有“三光”之赞誉。天圣七年(公元1029 年)冬至,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要仁宗皇帝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皇帝给太后叩头庆寿,是皇帝的家事,应该在后宫进行,并严厉地指出:“不可为后世法”,甚至上疏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归权仁宗皇帝。这道奏疏在朝堂上引起强烈震动,使得曾举荐他的宰相晏殊十分紧张,埋怨说:“没想到你这般狂妄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13期2020-12-09
- 范仲淹拒食官家饭菜
颜非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生活非常贫困。困难的生活并没有减弱范仲淹的学习热情。范仲淹自小读书非常刻苦。他10多岁时,住在长白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因为粮食不够,他每天煮一锅稀粥,等它凝成冻子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做主食。副食就更简单了,几根咸菜就行。“断齑画粥”讲的就是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的同学家境大多不错。有一位同学出身官家,他看见范仲淹每天只吃点稀粥,却不记挂在心,只顾埋头学习,觉得很稀奇,便回去讲
老友 2019年12期2019-09-10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不幸逝世了。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小仲淹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济世救人。他读书非常用功,五年中,他上床睡觉不脱衣服,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凉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范仲淹領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一直提醒自己:“先天下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21期2019-07-15
- 赦免不能成为规定
凯凯天禧五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有一次,范仲淹在检查仓库时,发现仓库里的盐少了一些,于是立即展开调查。调查过程非常顺利,很快就找出了“罪魁祸首”——仓库管理员监守自盗。范仲淹自然秉公处罚,不过在执行板刑时,范仲淹发现这名仓库管理员已经很老了,而且跛着一只脚。后来又得知,仓库管理员因为家贫,万般无奈偷了一些盐用以自家食用。再三思量之后,范仲淹免去了这名仓库管理员的板刑,称“年纪老迈恐承受不住”。范仲淹的这个决定赢得了很多人的支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9年4期2019-04-20
- 范仲淹的赤子之心
范仲淹在13岁时便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因为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总煮一锅米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一次,范仲淹从家里带来的米全部吃完,而距母亲给他送米的日子还有十来天,范仲淹不愿意麻烦别人,只好喝凉水充饥。在老师戚同文的追问下,范仲淹才说出实情。戚同文当即带范仲淹吃了饭,还送给了他足够十天吃的米。不过,范仲淹并没有对戚同文的“大恩”感激涕零,只是对他鞠了一躬。这让很多人意外甚至谴责,因为戚同文以前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1期2019-03-26
- 范仲淹烧信
衅。当时,名臣范仲淹担任延州经略,有一天,元昊派人给范仲淹送了一封信来,范仲淹打开一看,这封信是写给皇帝的,元昊让范仲淹把此信转交皇帝。此信写得极其傲慢无理,对皇帝及宋朝极尽侮辱之能事,是在辱没宋朝皇帝的尊严。范仲淹看完此信后,二话不说,当着送信来使的面,把信烧了,然后命人将送信来使送出边境。但此事后来被范仲淹的政敌们知道了,他们便以此事上奏朝廷,说“范仲淹只是边境地区的一个官员,竟然把敌国的外交信件烧毁而不上报,所以應该将范仲淹斩首。”皇帝得此奏报,也怪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22期2018-09-18
- 范仲淹“忍穷”
张译之范仲淹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他读书十分刻苦,十几岁时,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学习。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到第二天早晨冻成块状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他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割齑”,“划粥割齑”的典故由此而来。生活虽苦,范仲淹毫无怨言,只专心于读书。范仲淹的同窗好友看他如此清苦,就从家里带来了鱼肉等好菜请他吃。范仲淹对此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
环球人物 2018年11期2018-06-07
- 宋代·范仲淹
范仲淹《远行帖》范仲淹画像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在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时,为巩固西北边防做出了突出贡献。范仲淹的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逝世后追赠为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为官时多次因谏被贬,但他仍坚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自言“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范仲淹在千
视野 2018年10期2018-06-06
- 人生的警枕
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不幸。为了节省粮食,他以糙米熬成稀饭,冷之成冻后划为四块,早吃两块,晚吃两块。每日食不果腹,但依旧坚持读书。每当乡里的富户施粥放粮时,穷孩子们都去乞讨吃喝,求得旧衣,唯独范仲淹无动于衷。同学张某将范仲淹忍饥饱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这位父亲十分感动。他做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让儿子送去,范仲淹拒绝了。张某以为范仲淹羞于接受,放下东西便跑了。三日后,张某前来探望范仲淹,桌上鱼肉一丝未动,已然臭了。张某忍不住责怪道:“多可惜啊,你怎么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10期2018-03-07
- 范仲淹乐善好施
学院主持教务的范仲淹让他坐下,详细了解他的情况。从交谈中范仲淹得知,孙复家庭贫穷,父亲很早去世,母亲支持他读书。在十分贫寒的日子,孙复只得起早贪黑东奔西走,依靠乞讨的微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知道孙复的糟糕情况,范仲淹拿来1000文钱,给他解决燃眉之急。第二年秋风扫落叶时,孙复又来应天府学院乞讨,范仲淹带着疑惑问:“你为什么忙碌着到处乞讨,而没有坐下来静心读书?”孙复无可奈何地解释:“我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难以赡养,从早到晚我都要四处奔波乞讨,只要每天有100文的
慈善 2018年5期2018-02-20
- 人生的警枕
乐妍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不幸。为了节省粮食,他以糙米熬成稀饭,冷之成冻后划为四块,早吃两块,晚吃两块。每日食不果腹,依旧坚持读书。每当乡里的富户舍粥放粮时,穷孩子们都去乞讨吃喝,求得旧衣,唯独范仲淹无动于衷。同学张某将范仲淹忍饥饱学的事情告诉了父亲,这位父亲十分感动。他做好一桌丰盛的宴席,让儿子送去,范仲淹却拒绝了。张某以为范仲淹羞于接受,放下东西便跑了。三日后,张某前来探望范仲淹,桌上鱼肉一丝未动,已然臭了。张某忍不住责怪道:“多可惜啊,你怎么
意林原创版 2017年3期2017-06-15
- 范仲淹的赤子之心
期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在13岁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因为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总煮一锅米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尽管如此节俭。断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一次,范仲淹带来的米已全部吃完了,而距母亲给他送米的日子还有十来天,范仲淹不愿意麻烦别人。只好喝凉水充饥。在老师戚同文发现异样并追问下。范仲淹才说出了实情。戚同文当即带范仲淹吃了饭,还送了他足够10天吃的米。不过,范仲淹并没有对戚同文的“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2期2017-05-03
- 贫穷累人
累人◎ 路卫兵范仲淹在雎阳讲学时,秀才孙明复钦慕其名,不远千里从泰山赶去拜见。临别时,范仲淹赠给他十千钱。第二年,孙明复再来,范仲淹又赠给他十千钱,并好奇地问:“道路遥远,你为何风尘仆仆地一再赶来?”孙秀才忧愁地说:“家有老母无法供养。”范仲淹说:“两年奔波,你又能得到多少钱呢?不如我在书院给你谋个差事,每月可得三千钱贴补家用,你可愿意?”孙明复喜出望外,连连拜谢。范仲淹给了他一本《春秋》,让他加强学习。后来范仲淹离开雎阳,孙明复就辞职回家了。十年后,孙明
爱你 2016年15期2016-11-25
-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亲刘太后庆寿。范仲淹上了一道奏章,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这是有损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这一事朝廷尚未答复,范仲淹又奏了一本,说仁宗已满20岁,可以独立担当大任,刘太后应退居后宫,不需垂帘听政了。这使刘太后十分恼怒,一纸诏书将范仲淹贬为河中府通判。3年后,太后病逝,仁宗即调范仲淹入朝任右司谏,工作就是评议朝事。此时又逢干旱和蝗虫灾害蔓延至山东半岛及江淮流域,范即上书请予救助。未果,范仲淹则直问仁宗:“如果宫中停粮,陛下该如何?”仁宗汗颜,遂派范仲淹去赈灾
百姓生活 2016年11期2016-11-19
- 范仲淹的眼泪
代连华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他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位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订出方案,调粮救急。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出两担。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子。范仲淹大怒。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却传来哭喊声。范仲淹将哭喊之人召上公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22期2016-09-26
- 弟子规
饮暴食。小故事范仲淹划粥范仲淹小时候就喜爱读书,他十几岁时,家人把他送到青山的一个大庙里,住在和尚的宿舍中读书。范仲淹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时机,夜以继日地苦读。因为家里穷,范仲淹经常吃不饱饭。有时家里给他拿的米很少,他就把米煮成粥,把粥晾凉,凝成坨子,然后在中间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范仲淹的一个同学发现他每天都吃粥,就从自己家拿来好饭好菜给他。可是,过了几天,同学发现他送来的饭菜范仲淹动也没动,还是原样放在那里。同学很不解地问范仲淹:“我看你
文理导航·科普童话 2015年9期2015-10-12
-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张松范仲淹在求学时,认识了一名刘姓同学。当时条件很差,每天只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刘同学家境好,总是把好吃的给范仲淹。范仲淹才勉强填饱肚子,得以继续学习。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多。临别那一刻,范仲淹暗暗发誓,将来如有出头之日,一定要感谢刘同学对他的恩情。在范仲淹当宰相后的不久,刘同学找到府上,说家里发生了变故,需要范仲淹的帮助。多年未见,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欢叙旧,一边喝酒一边聊起过去的经历。范仲淹说,几十年未见老同学在哪里高就?刘同学端起杯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期2015-09-10
- 范仲淹烧信
衅。当时,名臣范仲淹担任延州经略,有一天,元昊派人给范仲淹送了一封信来,范仲淹打开一看,这封信是写给皇帝的,元昊让范仲淹把此信转交皇帝。此信写得极其傲慢无理,对皇帝及宋朝极尽侮辱之能事,是在辱没宋朝皇帝的尊严。范仲淹看完此信后,二话不说,当着送信来使的面,把信烧了,然后命人将送信来使送出边境。但此事后来被范仲淹的政敌们知道了,他们便以此事上奏朝廷,说“范仲淹只是边境地区的一个官员,竟然把敌国的外交信件烧毁而不上报,所以应该将范仲淹斩首”。皇帝得此奏报,也怪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5年4期2015-05-19
- 范仲淹的眼泪
连华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位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食野草为生,心里很焦急,马上制定出方案,调粮救急。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出两担。后来,小偷被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子。范仲淹大怒,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却传来哭喊声。范仲淹将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妇人。她跪在公堂之上,不停地磕头,“大人呀,我儿偷粮实属不该,只是可怜我老妇人无依无靠,只求大人可怜放了我儿,老奴情愿替儿服罪。”老妇人哭得哀哀
党建文汇·上 2014年10期2014-10-29
- 范仲淹划粥苦读
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说的。范仲淹出身贫苦,两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带他改嫁到朱家。范仲淹自小酷爱读书。后来,他听说母亲改嫁的事情,又加上朱家原有的孩子歧视他,就愤然离开朱家,到长山醴泉寺的僧院里学习生活。他每天熬一锅粥,待稀粥冷凝后划个十字痕,分成四块,早晚两餐各食两块,也没有什么好菜,只是切几块腌咸菜下饭,这就是后来流传的“范仲淹断齑(jī)划粥”的故事。范仲淹在十三岁的时候,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千里迢迢来到南都(河南商丘一带)投师访贤,并且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4年36期2014-10-27
- 范仲淹的眼泪
代连华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在任为官时,他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明道二年,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位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只见百姓只能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订出方案,调粮救急。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了两担。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子。范仲淹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却传来哭喊声。范仲淹将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妇人。老妇人跪在公堂之上,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3期2014-07-17
- 范仲淹选才给我们的启迪
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更是在治国理政方面成绩显著,被朱熹称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的识才、育才、选才,在今日看来仍有很好的启迪。第一招,慧眼识才,量力而用。范仲淹说:“贤者在位,能者在政,可以医国救民。”一位名叫富弼的青年前来拜访,尽管言谈举止拘谨,但范仲淹赏识他的远大志向,就教导他博通经史,增广见闻,鼓励他参加科考,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后来,富弼不负厚望,官居高职,和范仲淹一起主持新政。范仲淹擅于根据个人特长来选才。年仅21岁的张载向范仲淹上
支部建设 2013年28期2013-09-15
- 范仲淹裁撤庸官
■刘 军范仲淹裁撤庸官■刘 军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北宋庆历三年,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新政。经过一番察访思考后,他首先从整顿吏治下手。因为当时不问政绩,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升迁官位,以致一批贪官庸官横行于地方。他亲自阅览记载各路官员政绩的班簿,对那些贪官自然是毫不犹豫一笔勾销,对那些碌碌无为的庸官,他也绝不手软。一时,朝廷上下像捅了马蜂窝,哭的、闹的、求情的,纷纷找上门来。一个颇有声望的前辈也来找范仲淹,为他的一个门生求情:“仲淹啊,我那
支部建设 2013年9期2013-01-30
- 梅花时到自然香(谜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没有钱上学读书,迫于无奈,只得寄居在醴泉寺读书。他节衣缩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他并不怨天尤人,而是胸怀大志,勤奋攻读。为了节省,他每晚用糙米煮一锅粥,待粥冷凝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没有下飯的菜,就挖野菜浸点盐水佐餐。醴泉寺有个心地善良的老和尚,见范仲淹学习刻苦,对他非常同情和怜爱,经常同他谈诗论文。一天老僧出了一句上联:芳草春回依旧绿,范仲淹立即应对道:梅花时到自然香。又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9年7期2009-09-09
- 范仲淹断齑划粥
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jī音基,意为切碎的腌菜或酱菜)划粥”的故事。庙里的老火头僧,很佩服范仲淹这种精神,时常称赞他。范仲淹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只知饱食终日,贪图安逸,那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范仲淹为了开扩眼界,寻访良师,增进学识,便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来到北宋的南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3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