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中的历史争端议题研究

2016-11-26 17:22万凯君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靖国神社中日关系教科书

万凯君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00)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争端议题研究

万凯君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00)

当今社会,中日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历史认知问题一直是中日交流的一大障碍,在靖国神社事件、教科书事件以及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中,日本政府一直与中国和其他亚洲受害国存在不同认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本文向读者展示这些事件的始末,了解历史,才能解决历史问题。

靖国神社;教科书;侵略战争

中日关系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处理好是关键。目前,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许多历史认知问题,双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般来说,日本历史认知的差异主要在三个方面:

1 靖国神社问题

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后来这个祭祀的地方却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之所,1951年吉田茂参拜靖国神社,从此之后,日本历届首相和许多政界要员几乎都曾到靖国神社进行参拜。

初期,日本当局碍于战后和平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在参拜靖国神社时心存顾忌,只以私人身份参与。在日本战败30周年的1975 年8月15日这天,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参拜了靖国神社,但是考虑到国内国外诸多因素,三木首相在参拜时是以私人身份参与的,当时被称为是“私人参拜”;以此为例,福田首相在1978年没有乘坐公车,自行前往靖国神社,也没有写明自己的职务,只是以个人名义参拜。同时就在1978年,被东京审判判为甲级战犯的东条英机等人被移进了靖国神社,这一行动是在日本政府的默认下进行的;1980年日本首相铃木参拜了靖国神社,之后在1981和1982年竟然率全体阁僚一起参拜靖国神社;更有甚者在1983 年一年内,首相中曾根前后四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同时在签名时表明自己是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前来的;此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至1985 年中曾根便不再顾忌国际影响和国内进步力量,公开率领日本政府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此次参拜成为了日本首相公开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先例。小泉首相上任之后,曾接连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另有两百名左右的日本国会议员进行参拜。

因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受到了国际上诸多谴责,为推卸责任,日本国提出“一国首相在何时或以何种形式追悼战争牺牲者,原本就是基于国情和传统习俗的行动,根本没有必要接受他国的干预”[1]。“单纯的神社参拜竟然演变成外交问题,实在令人匪夷所思”[2]。其实,许多国家都有特定的地点来悼念为国捐躯的英雄,日本人参拜英雄我们无话可说,但是日本人将二战甲级战犯的灵位放入靖国神社中待人祭拜,就是对二战时受到迫害的国家和人民的挑衅。

2 教科书事件

日本教科书事件是指日本政府在对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工作期间不进行政治干预,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歪曲历史真相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二战之后,日本右翼分子一直试图篡改教科书内容。

其实日本二战战败后制定了《教育基本法》,这是在美国占领日本的情况下帮助制定的,其中有规定允许民间编写教科书。1946和1947年日本中小学用书《日本历史》和《日本之历史》等历史教科书,还是有着较为正确的历史观的,但这是编写学者的意见,而非政府的观点。后来,大批的日本战犯被释放,他们回到日本,许多人重掌大权,这些人对教科书上所述提出异议,不赞同书中所写“侵略”一词,试图美化历史。

首先是在1955年.民主党发行了《令人忧虑的教科书》一书,对国会提出“新教育委员会法案”以及“教科书法案”这两个法案,他们意图由此来恢复日本战争之前的教育制度。但由于当时战后不久,正值日本百废待兴时期,人民依旧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所以民主党的图谋失败。

然后在80年代,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意图成为政治大国,日本右翼分子认为战后以来编写的教科书是对日本形象的破坏和丑化,不利于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于是他们利用“教科书审定制度”,钻日本政治制度的空子,制造了著名的“1982年教科书事件”。此年7月,铃木内阁教科书审定机关利用职务之便,对次年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进行修改美化,将“侵略”改为“进出”,淡化战争罪行,引起了中韩等国家的强烈抗议,日本国内也开始抨击有关当局。在1986年5月,日本教科书审定机关无视了“近邻诸国条款”,通过了《新编日本史》这一高中历史教科书,此书是由“保卫日本国民会议”所编写,这一情况又吸引了国内外的视线,引发众多批评。

3 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问题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但这仅仅是战争的终结,日本政府从未正确认识这段侵略历史,也未曾对其侵略国家真诚的道歉,而是一直坚决否认,还多次篡改历史教科书,试图抹去侵略这一事实。

1947年2月,东京审判法庭上进入战犯辩护、反证阶段,清濑一郎作为日本律师团副团长,他在辩护的开始就明确阐述了日本政府的见解:“关于主权国家行使主权的行为,或者因当时国家机关之故,如果说个人承担责任,作为国际法理是不成立的”,拒不承认纽伦堡原则的合法性,否认日本国家和战争指导者有战争责任。并声称“我国的当事者没有与德意共同征服世界的想法”,“如果即使说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本身也不是犯罪’,对苏联也没有侵略意图,毋宁说‘违反中立条约’的是苏联方面,‘太平洋战争’也只是自卫行动”[3]。

即使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依旧否认侵略历史,就算是田中角荣,那个被认为在中日建交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也从来没有承认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中曾根则说:“天皇陛下担忧我们民族的危亡,果断地做出结束战争的英明决断。结果,以维护国体为条件,同意我军无条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宣言’,从而终止了战争”[4]。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并未对这段历史进行忏悔和反省。

总而言之,历史认知问题的处理关系到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政府否认历史一事对亚洲各受害国都造成了伤害,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要理智的认识这些问题,处理好与日本的关系。

[1]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 中央社东京2004年1月6日电,《参考消息》,2004年1月7日

[3]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J],《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4期

[4]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J],《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4期

万凯君(1991-),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日本方向。

K831

A

1672-5832(2016)08-0186-01

猜你喜欢
靖国神社中日关系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藏起来的教科书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