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腾杰
法官竹影
姜腾杰
法官作为一种职业,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庄重,严肃的,其实法官也是一群“可爱”的人,本文记叙了自己留守基层派出法庭期间与庭院竹林所结下的不解之缘。
法官 基层 竹林
庭审调解完毕,已近午时,此时审判庭外,“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正是一天最暖心的光景,我起身,“风前欲劝春光住”,想留存这份和煦于当事人心田,便陪同当事人走出法庭,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使得那行离人,不住回头、挥手,春风不相识,相送暖人心,我深吸一口气,乡间满满的纯朴味道,真好!
饭毕,午休时分,我习惯立于二楼办公室的窗前远眺,这个季节,正是大山深处的派出法庭最美的日子,瞧,远处的山峦已披上了绿衣,遍布四周的果园,白色的苹果花与粉色的桃花团团锦簇,争芬斗艳,婀娜多姿丝丝柳,山清水秀桃花含,正当我陶醉于这无限春光时,耳边传来熟悉的“沙沙”声,哦,院墙边的竹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我的好朋友,你在召唤我。
竹林与那些花儿不同,花儿虽美,却对环境和节令万分挑剔,而它“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将根须深深扎入泥土,待春笋破土,拔地而起!给燥热的人间带来一份清凉。不觉间自己也已经三十而立,择基层也已六年,期间,辗转于多地,始终未离开过基层,基层偏远、艰苦,有人想尽办法离开,而我却寸步未离,有人说我迂腐,有人笑我傻气,但伴着山路蜿蜒,自己深深懂得扎根基层的厚重,竹“有节不计出土,风流一身朴素”,它让我看清基层的美,让我流连忘返,不能自拔。
竹俊美、葱茏、英武,一竿翩翩风度;沉着、坚韧、和睦,一身嶙嶙傲骨。
它教导我在工作中敢于担当,挺直腰板。遇到问题,不回避、不掩盖、不拖、不放,如此,问题就不会积聚成山,就会解决。竹有节,人亦之。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自己的骨气,来自于每一次对事实调查的兢兢业业,来自于每一次对法律适用的细致考量,来自于一次次对案件的认真审理,事虽小,不为不成,平时的点滴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行不离德、行不离公、行不离规;才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才能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法官,落以实处。
竹“莫说笑上云霄,依旧虚怀若谷”。
它告诫我在工作中要破除“自满”,面对成绩,如果沾沾自喜,不求进取,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开展工作,都要向先进看齐。面对差距,要认真思考自身短板,不耻下问,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学”是“做”的基础,“做”是“学”的目的,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反复,才能让自己应对案件时得心应手,才能让自己审理案件时公平、公正,才能做一名合格法官。
竹“义薄云天,又人情味十足”。
它提醒我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责任意识。
人民法官,人民在前。审判权是人民赋予我们的,必须用审判权为人民服务,以此保障每一名公民的诉讼权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法官的“人情味”不是“吃拿卡要”、耍官老爷、衙门作风,而是在工作上,对待当事人要公心、热心、耐心、细心和诚心,热情接待当事人,认真答复当事人的问题,尤其是裁判文书送达后,要将判决理由详细地向当事人解释,只有将心比心,踏踏实实走进当事人,才能尽到自己的公仆职责,才能做一名合格法官。
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它要求我在工作中立场坚定。坚韧是竹的气节,体现在法官身上,须坚定立场、服务大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头脑清醒不糊涂,脚跟站稳不摇摆,言行一致不虚伪,一抓到底不落空。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快速反应、积极作为,深化开展“司法改革”,扎实推进“法官员额制”,唯有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在改革浪潮中,看清方向,不迷失自我,才能做一名合格法官。
竹,“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法官之“节”,司法良知是重点。
良知是人天赋的道德观念,是人的底线,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是“独自生生不息的天植灵根”,它皎如明镜,随物而行,古今同然。此种良知自在人心的定位,揭示了司法良知的存在机理——对于司法发自内心深处的向往,正是这种向往,我们才会有一种超乎一般职业人的责任心和道义感,司法良知是我人生中对于“公平正义的天平”所埋下的第一粒种子,它时时鞭策我不断为心中的法官梦而奋斗,当自己进入到司法角色时,面对一些利益诱惑,心中本能有一种抗拒感,司法良知是心中的一湾清泉,是日常工作中的明镜,它棱角分明,不卑不亢,指引着自己的言谈举止。
司法良知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坚守,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内在的修炼,只有坚守司法良知,才能做一名合格法官。
竹,弯而不折,折而不断。
它鼓励我,尤其是年轻人,在日常庭审过程中,主动承担责任。年轻人,需要阅历的磨炼,需要更多地承担事务性职责的锻炼,当年长法官有需要,抑或力不从心时,我们应当主动将问题接过,扛起来,解决它。“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即是传承也是责任,这样,我们的能力在压力下慢慢成熟,我们才能更快地适应庭审过程,成为法官的得力助手,才能朝着法官的目标一点点前进,最终做一名合格法官。
因为有竹,我留守基层而不俗;因为有竹,一身的骨头有节有度。我从那一片竹林处,感慨良多,法官的背影和竹林的品格交相辉映,法官竹影,成为我践行“两学一做,做合格法官”的路标,也成为自己不断前行探索的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