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梦”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2016-11-26 02:06:44曹红霞
长江丛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曹红霞



将“中国梦”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曹红霞

【摘 要】“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现世今生的梦。2013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含义,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的时候,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梦 ”的重要承担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一、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梦”: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汇聚与结合。蕴含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体现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协调统一,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国梦丰富的价值意蕴与深刻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国梦”: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是“中国梦”的重要承担者和践行者。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政治认同,不断激发当代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三)“中国梦”: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

“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奋斗。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也大家需要团结奋进,万众一心。所以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多侧面、多向度学习和感悟中国梦,有利于增进民族凝聚力,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对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长治久安意义深远。

二、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前沿阵地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中涉及面最大,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泛的活动。高校应掌控这块阵地,及时地将“中国梦”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在教学内容上:如讲到理想信念时,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教学方法上:除利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外,还可以运用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来讲授“中国梦”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广阔平台,提升当代大学生追求“中国梦”

要以“四进”为手段,以“四信”为目标,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组织开展一系列常态化、实效化、多元化的工作和活动,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其次可以开展拓展学习--经典阅读政策法规,师生互动的破冰行动,学生自主学习区的优秀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青春中国梦。

(三)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介,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掌握这一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动权,并结合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及时地予以回应,避免负面消息对他们造成影响。其次,加强网络教育,通过现在流行的微课,慕课等形式,大力宣传积极的、科学的,健康的学习内容,使之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潜移默化地使当代大学生理解“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现实意义,鼓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是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一代,他们担负着国家民族兴衰的重任,对90后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引导他们理解、接受、践行中国梦丰富的价值意蕴与深刻的时代内涵,使他们在思索中成长,在行动中领悟,让更多的大学生为坚定理想信念,认识历史使命,追求中国梦想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曹红霞(1984-),女,汉族,重庆铜梁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高职院校‘两课’与‘中国梦’主题活动融合的途径探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ZJG151271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