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跃
女性小说英译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
张 跃
【摘 要】禾林出版的女性小说,寄托了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因其独有的形式美、意象美和音乐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赚足了女人的眼泪。本文试图从功能主义翻译观对于文本类型分类的角度,结合“目的论”,对禾林小说Montana Doctor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Montana Doctor 女性小说 文本类型 目的论
Montana Doctor一书同禾林出版社出版的其他小说一样,以曲折动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情节,赚取了众多女性读者的眼泪。这部作品符合禾林出版的一贯作风,即以女性读者为主要接受者,情节波澜起伏,吊足了读者的胃口。Montana Doctor这部作品系作者与人合译,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作者在翻译的同时试图以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故事情节,力图在吸引读者兴趣的前提下最好地展现原文的语言色彩。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意图探究女性小说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吸引目的语读者的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德国,它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 为核心。功能翻译理论将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
(一)凯瑟琳娜·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莱斯认为文本类型理论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层级(Reiss& Vermeer,1984)。她对文本的两种分类形式做了区分,
“一方面,文本类型(texttypen)按照主体交际功能(主要有传意、表情、使役)分类;另一方面,语篇体裁或变体(textsorten)则按照语言或惯例常规分类(如划分为工具书 、讲演稿、讽刺作品或广告等)。”
基于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与1934年提出的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莱斯提出了自己的三大文本类型:信息型(informative)、表达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文本类型影响着翻译方法,因此,对文本类型的分析有助于译者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
(二)弗米尔的目的论
弗米尔继承了莱斯的一些思想,但又做出一些突破。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一个目的”,因此,翻译显然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根据目的论法则,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因此,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更准确地来说,接受者,即读者是决定译文目的的主要因素。且翻译的目的应该在翻译开始之前就要确定,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在弗米尔的定义下,翻译不再是文本形式的转换,而是为了能够在不同语境中实现特定功能的目标文本的生产行动。
由于中西方女性所处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有所不同,若想让禾林小说同样在中国打开市场,译者必须采用功能翻译策略,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待翻译过程,提前确定好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下文预料来源于本书的前两章,作者将从“文本类型”和“目的论”这两个视角进行分析。
例1:At least she had a means of getting around now—the old but reliable car that had taken him through med school, a three-year internship/residency at Sheridan County Hospital and a two-year stint there as a family-practice doctor.
译本:所幸母亲还有自己的代步工具——那辆破旧但从未掉过链子的老车,那位陪伴马克读完医学院,走完谢里登县医院三年实习期并在那度过两年家庭医生岁月的老朋友。
此处用破折号连接,前半部分为句子主干,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为对“a means of getting around”的解释说明,为表达型文本。主人公对原文描述的这一代步工具已经有了深深的情感,作者在翻译时将“that”引导的有老车陪伴的几个时期拆译,用了“陪伴”、“走”、“度过”三个不同的动词加强了主人公对这一老车的依恋。与此同时,为了吸引女性读者的兴趣,作者将“old”和“reliable”这两个形容词译为“老朋友”、“从未掉过链子的”,考虑到中国的女性司机较少,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翻译让读者有更深的感受。
例2:On either side of him, the celery-green prairie grass and spring flowers bowed under the onslaught.No doubt, the steep drainage ditches lining the road would soon fill with churning water.
译本:高速公路两侧,绿油油的草地上春花烂漫,但此刻在雨水的冲刷下都弯下了腰。毫无疑问,沿公路一字排开的排水渠将很快被雨水填满,波涛汹涌。
此处为文中的一处景色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蒙塔纳起伏平缓、空旷辽阔的平原景象,属于表达型文本。文中“bow”一词带有拟人色彩,但若按照原文顺译则显得句子前半部分过于冗长,因此为了更好体现当地美景又不失拟人风味,作者将其拆开,先用独立的一个分句描述了花草,再用“弯下了腰”再现了原文拟人的风采。第二句话也是将原文的一个形容词拆开。美好的景色较易打动女性读者让其跟着景色一起进入美好的虚拟世界,因此在为数不多的景物描写方面,作者力求准确细腻地再现书里的美好场景。
例3:Through the large glass window fronting the reception area, Stacy watched the doctor start up the walk.He looked about her age, somewhere in his early thirties.Tall and well built, with a long, graceful stride.His jeans fit him well, and his pressed oxford shirt showcased broad shoulders.She noted his short, dark hair and strong nose, and a squarish jawand generous mouth.All of which added up to a handsome man.
译文:透过接待区前的大片玻璃窗,斯泰西注视着医生迈开的每一步。他看起来和她差不多大,三十出头,高大健硕,昂首阔步,姿态优雅。合身的牛仔裤,熨烫平整的牛津衬衫很好地凸显了他宽广的肩膀,深色短发,鼻梁挺拔,方下巴,嘴唇丰满,所有的一切造就了一个英俊的男人。
此处为对男主人公外表的描写属于表达型文本。众所周知,一个帅气的男主人公在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原文极尽溢美之词展现了以为英俊挺拔的型男形象。原文用一连串的偏正短语刻画,在翻译过程中作者将偏正短语和主谓结合。与此同时,作者还将描写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例4:“Do.Not.Move,” Mark repeated.“The medics will deflate it when they arrive.” He hunkered down to eye level.“What’s your name?”
“Florence Jones.”
“Age?”
“Seventy-three.”
“Is there someone I can call?”
“Dr.Tom.” She recited the number.
“Is he a family member?” Mark asked.
“With a name like that? Of course not.He’s my doctor.”
“Is there any family?”
“I don’t… I think so.Where am I, and who are you?”
译文:“不!要!动!”马克重复道,“医护人员到达时会将他弄瘪。”他随即下蹲到齐眉高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弗洛伦斯·琼斯。”
“多大?”
“七十三。”
“需要帮你联系谁么?”
“汤姆医生。”老太太背出了号码。
“汤姆医生是你的亲人么?”马克问道。
“那名字像么?当然不是,他是我的私人医生。”
“您还有其他家人么?”
“没……我认为有。我现在在哪,你又是谁?”
本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对话丰富。文章通过男女主人公言语上的一来一往将二人的感情历程描述得淋漓尽致,为信息型文本。此处是车祸之后男主人公和一位老太太的对话。原文表现出了老太太的顽固和马克医生的平易近人,因此,在翻译马克的话时,作者加了个您,而在翻译老太太的话时,作者用了“那名字像么?”这种类似的语句力图表现老太太严重的猜疑和防备心理。同时,考虑到读者的要求,此处的对话并没有车祸过后的紧张,反而有了一丝好玩的意味,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力图表现。
本文试图以功能翻译理论中“文本类型”和“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对Montana Doctor的翻译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得出在Montana Doctor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策略。
综上所述,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角度来看,Montana Doctor这一文本属于信息型和表情型的融合,结合迎合女性读者口味的目的来看,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既能表达原文的文体特征,又能传递信息内容,就翻译倾向来看,英译的过程中应当既能准确传达文中意象,又能保留异味,同时应符合女性读者的心理要求,用词方面也应尽量丰富多彩有变化,从而引起读者对情节的思考,更好把握原文。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张美芳,王克非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王宁.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2): 5~11.
[3]钟嵘.诗品译注[ M].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4.
[4]吕叔湘,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麻晓敏.从文化对等角度看《桃花源记》英译[J].湖南农机,2010, 37(6):168~169.
[6]吁霖.凯瑟琳娜·莱斯功能翻译理论评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2):52~53.
[7]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斯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2005(1):60~65.
[8]新华社译名资料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