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品课题的实践价值

2016-11-25 18:10潘纯良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精品课题标准

什么样的课题可以算作精品课题?在2011年“无锡市首届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评奖活动通知”中,对精品课题的评价标准作了三点规定,这当然可以算作我们无锡市精品课题的评价标准。1.精心设计(起点高)。2.精细实施(内涵深)。3.精致提炼(辐射广)。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精品课题建设标准”,暂定五项:1.精心选题。2.精心设计。3.精当操作。4.精彩呈现。5.精致管理。分析省、市精品课题的评价标准,不难发现,设计者高屋建瓴,整体建构了学校教科研课题实践的方向、路径和努力奋斗的目标,对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提升质量内涵有巨大的引领作用。这些年来的精品课题建设实践也充分证明,评价标准不仅科学,且已为大家普遍认同和接纳。同时标准也关注到了实践层面的考核因素,如“注重实效”“物化成果丰富”“成果运用反馈评价良好”等。在省规划办的“标准解读“中,重点强调了“对问题的解决”。设计的理性框架堪称精心、精细和精致,优点自不待言。

但本人总觉得,精品课题标准的定位是否还可以向一线教师,向一线实践更加倾斜?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本身来源于中小学实践,又必将回归于中小学实践,评价标准能不能更进一步地靠近实践去定位“精品”呢?

这样的想法,来自于本人的亲身体会。某地有一所小学,“十五”期间申报了一个“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的县市级课题。应该说,立项的级别并不高,且教师们都缺少经验,研究方案写得并不像样。但他们课题组以“民乐工程”“写字工程”作为课题研究的二大抓手,通过五年的扎实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锻炼了学校整体的艺术教师队伍。课题研究深得学生家长好评,学校深得社会好评。甚至后来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仍对自己小学时给他的艺术、书法上的积累和训练,心怀感激,认为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宜兴日报》也曾作专题报道。可惜,最终结题时,学校也并未形成多么像样的“研究报告”。至少,在我们专门从事教科研指导的人看来,理性思考、归纳提炼都达不到精致的水平。可是,在全校教师的心中,这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精品课题”。

同一时期的另一所学校,承担了一项省教研课题,这个课题方案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与教研室专业人员共同设计制定,至今来看,仍称得上“精心”,起点不低。研究过程为期三年,开展了大量而生动的主题活动,有相当一部分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以现在的精品课题评价标准看,过程也称得上“精细”。最后课题研究报告也发表在某大学学报上,课题研究成果曾获省教研课题一等奖,也可称得上精品课题了。但教师们仍有不同的看法,承认一部分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付出了努力和辛劳,但教师的参与面不高。“物化成果”主要体现于论文上,改进学生心理健康面貌的效果并不怎么显著,关键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成效并未得到有效巩固和彰显。是否可以这样说,以文本形式反映出来的“精品课题”,既不被教师看好,同时,也不应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意。

那么,从实践层面去关注中小学教育科研精品课题,应在评价标准的价值导向上作哪些方面的改进呢?

第一,关注问题解决。首先,问题清晰。发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结题时必需回答:这个问题真正认识清楚了没有?原生问题经过研究,对其本质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应算作研究成果。现实中,有不少课题结题后仍对原来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其次,问题解决。这是个难点。不是说要解决全部问题,但提出研究的阶段性问题应该解决。如果我们能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一个一个地解决了,教育科研就获得了存在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当然,一个课题是否可被称作为“精品”,首要条件之一也应该是问题解决。否则,所谓的文字性“物化”成果再多,问题依然如故,这样的“精品课题”还是越少越好。

第二,关注工作改进。首先,把研究嵌入工作。中小学和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增加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含量”,目的是为了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进一步优化教师的工作。天天在工作,工作中有研究,自然就提高了教书育人的效果。其次,把研究效果反映进工作。作为“精品课题”的评价标准,至少也应该关注这个学校的整体面貌,办学品位及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发展。纯粹从文本意义上去定义“精品”,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大缩小了。

第三,关注自我提高。首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追求就是研究主体——教师的“自我提高”,这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准是否得到提升的重要标志。其次,教育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教师研究的成果是否成为“精品”至少需要个人行为的改进来佐证,如果研究成果研究者自己都不相信、用不了,是不会令别人信服的。这一点值得评比“精品课题”时作为标准来考虑。

显然,这里并未否定从理论层面概括、教科研专业人员角度制定“精品课题”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也未提出从实践层面考核标准的具体指标,这里只是更多地想表达:中小学教育科研本身应更多地关注实践,起到更大的改进实践,引领实践的作用。精品课题的评价应该包括这样的价值。

(潘纯良,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4200)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品课题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党员标准是什么?
精品画廊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