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花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我见

2016-11-25 23:20何庆莲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花鼓汇演花灯

◎何庆莲

弥渡花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我见

◎何庆莲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以及大理文化立州的大好形势下,弥渡花灯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2008年6月,弥渡花灯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月,弥渡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花灯)”,12月,弥渡县花灯剧团演出的现代花灯剧《正月十五闹花灯》,双双荣获全省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和全省第10届新剧目展演一等奖,在2010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花灯小戏展演中,作为大理州代表队参演的弥渡花灯小戏《普发兴推炉》荣获二等奖,2011年弥渡大型现代花灯剧《山村医生》荣获云南省第11届新剧目展演银奖,等等。但是面对诸多的大奖荣誉,我们要居安思危,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承载着民族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本文就弥渡花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保护传承是创新发展的基础

花灯艺术自从明代传入弥渡,在地域化的演绎过程中,吸收了当地彝族、白族文化艺术元素,形成了以《小河淌水》、《绣荷包》、《弥渡山歌》、《十大姐》为代表的、富有兼容、开放风格的弥渡花灯,并传承于后人。

弥渡县花灯剧团1956年2月成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但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弥渡花灯艺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创作、整理、改编出一大批花灯剧目,参加国家和省州文艺汇演、展演均获得过大奖,深受观众的欢迎。随着时代的变迁、演职人员的变动,一些优秀传统剧目,尤其是传统古装节目离我们晚辈演员远了,离观众就更远了。从文艺集成志书中得知:1956年3月,由我团首任团长包应禹收集整理、编剧张永泰改编的传统花灯小戏《大舜耕田》、《规划到乡》参加云南省文艺汇演分别获剧目整理、集体表演二等奖和个人表演一等奖,同年10月,自创花灯歌舞《十二月花》参加云南省青年文艺汇演获优秀节目和优秀表演奖。1957年2月,弥渡县花灯剧团青年演员杨庆和、吴丽华随云南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得到首都观众的好评,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些传统优秀剧目,既是弥渡县花灯剧团保留节目,也是弥渡花灯艺术的根脉。

首先是全团演职人员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保护继承弥渡花灯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弥渡县花灯剧团是全省有完整建制的5个县级专业花灯剧团之一。它承担着弥渡县花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弥渡花灯的普及提高中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是要精心策划、倾力打造弥渡花灯传统剧目。要组织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搜集弥渡花灯传统剧目剧本,重新复排上演,打造出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让观众留下长久回味、深刻记忆的弥渡花灯代表性经典剧目,长期保留。再次是加大投入,强势推进,扩大弥渡花灯优秀传统剧目的影响力。重新排演的优秀传统剧目,一方面先在县城上演,并录制成光碟,然后用数字电影在农村巡回放映,向全县农村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另一方面开展广场文化展演活动,引导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传承弥渡花灯优秀传统剧目;再一方面通过参加每年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汇演,云南省新剧目展演、花灯艺术周展演。扩大弥渡花灯优秀传统剧目和新创节目的对外宣传和影响力。

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追根溯源,弥渡花灯是历史上人口迁徙、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产物,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传入弥渡后,吸收借鉴了当地白族、彝族音乐舞蹈元素而演绎出的地方剧种。从它的曲调主要来源,可以清晰地看出弥渡花灯创新发展的脉络。一是源于明清俗曲或吴歌小曲。如[倒扳浆]、[叠断桥]、[劈破玉]、[闹五更]等流传最广,弥渡至今广为流传的《走板》、《罩毛驴》、《接姑娘》、《虞美人》、《苏州花数》、《闹五更》、《斗乡城》、《傍妆台》等就是最好的印证。二是源于省外的民歌小调。弥渡花灯曲调中流传的《虞美人》、《掐菜苔》、《叹五更》、《贪花叹五更》、《玉娥郎》、《阳雀调》、《叠断桥》等都与省外民歌有相似之处。如《虞美人》与江苏的《姑苏风光》,《掐菜苔》与陕北民歌《崖畔上开花》,《叹五更》与安徽的《穿心调》,《贪花闹五更》与上海民歌《春调》,《叠断桥》与江苏民歌《茉莉花》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三是源于其他剧种。如从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流传来的《磨豆腐》、《补缸》、《湘子渡妻》、《柳荫晒靴》等。随着这些剧目的传入,同时也带来其音乐唱腔。如《乡城亲家》中唱腔[斗乡城]、[罩毛驴],《王大娘补缸》唱腔中的《补缸调》,《大舜耕田》唱腔中的[栽秧闹五更],以及由《打花鼓》中演变而来的[老爷花鼓]、[少爷花鼓]、[夫妻花鼓]、[姊妹花鼓]等系列花鼓。四是源于本地和毗邻地区的山歌、小调。弥渡花灯音乐以徵、羽调式为主,尤以羽调式居多。这与吸收弥渡民歌[田埂调]、[采花调]、[放羊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把话剧、歌剧《刀劈王老五》、《张二小从军》、《送郎参军》,以及滇剧传入弥渡,本地花灯艺人受其影响,把滇剧移植为花灯,唱“灯夹戏”,如《关汉杀妻》、《匡胤送妹》等等。充实和丰富了弥渡花灯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改革开放以来,弥渡花灯表演艺术有了更新的进步,从内容到形式、手法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在参加省州各类赛事中获得的大奖,正是得益于艺术创新。但随着艺术院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推进,艺术资源的优化整合,其他姊妹艺术的激烈竞争和冲击,弥渡县花灯剧团面临严峻的形势。基于这种状况,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首先,要明确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充满艺术魅力的花灯精品,用弥渡花灯奏响时代主旋律。其次,要有“固守消亡,创新发展”的忧患意识,树立 “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的创新意识,把弥渡花灯跷得更丽、更有魅力,把《小河淌水》唱得更响亮、更有感染力以个性化的艺术创新展示弥渡花灯的艺术风格。再次,要大胆借鉴姊妹剧种的艺术精华为我所用,只要不改变弥渡花灯的艺术风格,只要能让广大观众认可,就要大胆地从剧目创作、音乐唱腔设计、舞蹈动作编创等方面去探索、去创新,把最具特色的一面展示出来,使之成为云南花灯艺术百花园中常开常艳的奇葩。

(作者单位:弥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

责任编辑:胡耀池

猜你喜欢
花鼓汇演花灯
全省审计机关第四届运动会及文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找不同
徐闻县举行庆“六一”少儿才艺汇演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翼城花鼓的保护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国学文化汇演
赏花灯
花灯艺人
精彩的“六一”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