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传说中的李光地形象[1]

2016-11-25 14:28钟建华钟金德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形象分析

钟建华 钟金德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福建泉州362000)

民间故事传说中的李光地形象[1]

钟建华 钟金德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福建泉州362000)

要要摘要要:在现有民间文学作品中,李光地形象与正史上的李相国还是稍有差距的,闽南各地流传着众多关于李光地的故事传说,体现了闽南民众对于本土著名历史名人李相国的自豪感,并积极消费着这一历史文化资产,同时也在有限的想象中努力拉近自身与李相国的距离,并折射出清代康熙朝以来以李相国为代表的湖头李氏家族与周边地区民众相处的某种紧张态势。

要要关键词:民间文学;李光地;形象;分析

诚如陈祖武先生在《论李光地的历史地位》一文开头所叙“在清代历史上,李光地既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久存争议的人物。”[2]经过比较客观的论述,陈先生认为:“李光地一生,早年为结束国内战争而建功立业,中年治理畿辅名垂史册,晚年则致力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大节彰显,无可非议。一代创业功臣,这才是历史对他的公正评价。”[3]这是今人对于李光地较为公允的评价。而民间文学作为正史的某种补充,则从草根的层面提供另一种观察著名历史人物一生一举一动的角度。李光地作为闽南的历史名人,在以其故乡泉州湖头镇为中心的地域,流传着诸多关于李光地的民间故事传说,当地老百姓以此塑造了一位符合他们想象的、更加贴近他们日常生活、也更加真实的李相国,同时也隐约反映出了周边民众与湖头李氏家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处的某种微妙的紧张态势。

一、有勇有谋的李光地

(一)未出仕之前的李光地

《清史稿》记载:“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4]几乎和其他著名历史人物一样,李光地一出生,亦是“巨雷震屋瓦”,长相“隆准方额,耳大口圆,眉清目秀”[5],为其不凡的一生奠定了最初的基调。等到李光地上家塾,“背书如竹筒倒豆子,习字端端正正,做对压倒全班,果然一回也没尝过竹板羹的滋味。”[6]更有李光地小时候被其父李兆庆带到姜埕村炼铁读书,以烟熏法验证了后来做土匪的林日胜所卖的两大缸全是破缸,因此得罪了林日胜。[7]更值得称道的是,当李光地小时候一家十二口被永春土匪林日胜抓到帽顶寨当“肉票”时,先是与林日胜孩子换床睡,躲过了林日胜的黑夜砍杀[8],后又急中生智,以尿湿衣服遮住鼻子的办法,再次躲过林日胜的烟熏火燎,[9]又与其四婶婆里应外合,靠着四婶婆暗地里送来的饭巴,撑过了林日胜的七日挨饿毒计[10],并趁机装神弄鬼成功愚弄了林日胜,使其心怯,并被收为义子,成功保全了自家性命,[11]等等,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他从小有勇有谋的性格与超乎常人的智慧。

当然,李光地要真正出人头地,光有急智还不行,还必须得苦读,《十字街头一盏灯》讲述的即是李光地未中进士前在安溪县南街龙津观后轩苦读至深夜,以至于十字街神明章相公夜夜在街头点灯为其照明[12]。另外,想要考中进士,还必须具备坚韧的心性。李光地未出仕时也和其时福建赶考的其他士子一样,喜欢考前跑去祈梦,先是到福清石竹山祈梦,梦见木头刺破眼睛,当时不甚明了,但仍发奋苦读,做上相国后才顿悟是“木目为相”[13]。后又到泉州洛江仙公山仙公庙祈梦,梦见一白发老翁对其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功名无心想”,第二句是“富贵两不成”。从字面上看,预兆都不好,可后来李光地依然高中庚戌科二甲第二名,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其后根据仙公山李道人解释,才知道“功名无心想”即为相,“富贵两不成”戊戌年成(或说是戊戌年逝世)[14]。其中的关键衔接,依然是李光地没有灰心,仰仗坚韧的心性,刻苦攻读,积极应试才能够取得成功。

(二)出仕后的李光地

许多人都应该注意到,李光地遗留下来的文稿对其官宦生涯透露着某种焦虑,其本人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陈祖武先生将其归结到康熙朝特殊的政治氛围与激烈的党争[15],是有一定道理的。李光地出身边远的闽南,能位极人臣,眷尽天恩,且逝后又能被雍正皇帝谓为“一代完人”,不可谓是一奇迹。除了战战兢兢忠君报国外,有勇有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先从《献〈蜡丸疏〉》[16]说起,民间故事中的“献蜡丸”,可能是出于为尊者讳的缘故,只做李光地献蜡丸疏的单线情节叙述,将另一个相关的纠葛人物即李光地同榜进士侯官人陈梦雷删除干净。现在把此民间故事与《清史稿》《榕村续语录》关于这一核心情节的内容相比较,发现大可不必如此。有了陈梦雷的准确参照,才能够进一步凸显李光地过人的胆识与谋略。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放在同时期遇见同一类棘手事的李光地与陈梦雷,优劣立判。陈梦雷可能更适合做和平年代的书生或官员,终其一生,充满了某种侥幸的心理,缺乏做大事的胆气,以及对官场人事一直怀着天真的幻想,明显缺乏对于现实存在危机的直觉判断。究其原因,抑或陈梦雷的家世与李光地家世有根本性差别?抑或是清前期福州与闽南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巨大差别?从李光地应耿精忠强征上福州之前,即“与家伯约,三日不至,便以家父病剧递信,以便脱身。”[17]后果然以此逃脱。未雨绸缪,是有勇有谋的标配。后又不惜身家性命,筹谋献蜡丸疏,言之家叔云:一为君恩,二为臣义,三为自明。[18]且蜡丸疏的北上进献方法,及其在疏中所建议的进军方案可行性都很高,所谓举一反三,即为此,李光地不但智商高,情商亦极高,亦足以代表其时湖李家族的集体智慧(与家叔谋)。其后,按照李光地的思维,让陈梦雷以立功来洗刷曾经受降任伪职的污点,显然比陈梦雷自己急于上京向康熙皇帝表明心迹来得现实可靠得多。证明李光地确实洞察人情世事,而陈梦雷则显得太天真了。对于崇奉朱熹理学的康熙皇帝而言,“生死事小,失节事大”,污点永远是污点,立功或许可以洗刷干净污点,空口白舌何以自明?判断与李光地几乎一致。

其后李光地有领乡兵拒退白头贼蔡寅之乱[19],有《拉哈达赠旧衙》讲述李光地出谋划策带领拉哈达将军保住泉州[20],后有《保荐施琅》,谨小慎微又能审时度势,举荐施琅,成功收复台湾,立下不朽功绩[21],都显示出了李光地勇谋兼备。至于《午时三刻到泉州》《失官印》《牛耳大,龙耳小》[22]充分显示出了老百姓能够想象的朝廷中残酷的权术之争,在《失官印》这则故事中,甚至写到李光地因此失去了一个儿子,但,这些政治倾轧都被智慧的李光地一一化解。

二、相国李光地与常人李光地

(一)相国李光地对家乡的名人效应

民间故事传说特点之一,即以地方物产附会历史名人,以此作为宣传。湖头作为李光地的故乡,许多地方物产也就自然而然与功成名就的李光地扯上关系。

比如最出名的湖头米粉,康熙皇帝吃没吃过湖头米粉,不得而知,但是李光地在老家肯定是经常吃的,按照普通老百姓的惯常思维,外加湖头镇人本来就“厚礼”,湖头米粉作为本地亲朋好友日常互相馈赠的礼物,李光地与康熙皇帝关系那么好,李光地上京顺便带点米粉进贡是很正常的事,故而,康熙皇帝与李光地得口福实惠,而湖头米粉因此美名进一步远扬,《“湖头米粉”的传说》[23]显然是一则于人于物相得益彰的好故事。另有《宫廷名菜“鸡卷”》[24],老百姓干脆把湖头“鸡卷”的命名权划归给康熙皇帝,君无戏言,哪怕闲聊也是有效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李光地与康熙皇帝日常对话与常人对话也差不了多少,俗话说“吃饭皇帝大”,他们俩朝夕相对几十年,除了国家大事,不顺带说点吃的喝的实在说不过去。说到湖头吃喝,哪里离得开湖头最好吃的炒米粉与炸鸡卷。另有《湖头“咸笋包”》[25],湖头“咸笋包”的原料更加的本地化,故事里,虽然这也是李光地进京带去的大厨“荣师”所新创,但是现实普及面与受欢迎程度毕竟不如湖头米粉与鸡卷,这种带馅的食物放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产麦地区的面食中间并非一枝独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湖头“咸笋包”没有特色,因此获得康熙皇帝的首肯还是有信心的,这回李光地再次帮上了忙,通过进献咸笋包而使得咸笋包不但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首肯,还得到了众多王公大臣的赞赏,总归也为“咸笋包”宣传了一番。

处理完国家大事,李光地与康熙皇帝吃饱喝足了,自然要聊点地方人物风情。自从李光地祖上明代李森开凿了渊港,疏浚了安溪县城到湖头镇的水路航道,湖头镇作为内安溪的货物集散地,自然日日兴盛,因此被称为“小泉州”[26],以喻其商业之繁盛。《湖头“小泉州”》[27]显然嫌弃约定俗成的湖头“小泉州”的叫法不够有底气,一定要借助康熙皇帝之口说出来才好,李光地自然又身负此项重任,并胜利完成任务。除了康熙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即是李光地,因此,沾不上康熙皇帝的光,沾染点李相国的光也是不错的。《李光地与田都元帅》[28]中的湖头镇湖四村魁镇店,《李光地题写 “成云观瀑”》[29]中的湖头镇美溪村龙贵山麓成云洞,《“官岭土楼”的传说》[30]中的金谷镇美洋村官岭土楼,《李光地与铜锣庙》[31]中的湖上乡盛富村铜锣寨铜锣庙,《湖头名山——五阆山》[32]中的湖头西边的五阆山,《李光地题名万寿桥》[33]中的蒲城西门外新桥上的万寿桥,等等,都因为历史上与李光地有某种渊源关系,李光地或亲自祭拜,或题匾,或题诗,或题名,而这些地方得以扬名。当然还有像《举荐南音上御前》[34]这样颇具李光地做事风格的,向康熙皇帝小心翼翼举荐家乡曲种“南音”,而成功获得御赐“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及宫灯凉伞,等等。可见,故乡人、事、物都沾染了不少李光地的光彩。

(二)作为常人的李相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相国,不论其在官宦生涯中如何谨小慎微,机智隐忍,谋勇双全,但在日常生活里难免也会流露出常人的声色。

1、信奉地理风水

在叶茂樟先生主编的《李光地民间故事》中,与李光地相关的地理风水故事只有一则,即《千金换墓地》[35],讲述李光地回家省亲时,带领风水先生为自己寻找墓地,不惜将女儿嫁人以换取“状元地”,结果,不但没得到墓地,还白送女儿,幸亏新女婿还有被培养的天分,不然“偷鸡不成蚀把米”。文末表扬了李光地知错能改,有眼光,培养了一个好女婿。但从这则故事来看,李光地就不再是那个谨小慎微,有勇有谋的李相国,而是一个大咧咧的,又颇能计较长短的封建社会里的老员外。当然,这也使得李光地的高大形象离常人近一些,自然一些。

笔者小时候也经常听过老一辈人讲述关于李光地喜欢破坏人风水的故事传说,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则《李光地破坏天子岭风水》的故事,因为发生地就在笔者家乡隔壁村,而这则故事尚未发现有现成收集整理的版本,故忆述如下:

雪山村,两山夹一溪,风水非常好,尤其得益于村左侧的天子岭,曾有地理先生预言雪山村将来:“溪头出天子,溪尾出美女,溪中出拳师。”不知为何被李光地知道了,于是李光地就赶紧带人来看,想破坏这里的地理。这种风水,原本只需要把半山腰的龙脉掘断就可以了,可是李光地头一天让人把龙脉掘断,第二天早上一看,龙脉又恢复原状,三番两次,就是拿天子岭没办法。有天晚上,碰巧李光地派来的仆从在天子岭脚下的土地庙里休息,半夜被尿憋醒,刚好听见土地庙的土地婆缠着问土地公:为什么李光地掘不断天子岭的龙脉?土地公刚开始没吭声,后来在土地婆的再三追问下,只好回答说:除非用铜针黑狗血,不然他休想破坏这里的风水。天一亮,李光地仆从就赶紧赶回湖头告诉李光地此事。于是李光地就用铜针黑狗血泼到掘开的龙脉,龙脉再也无法复原,天子岭风水就被破坏掉了。

雪山村溪头出不了天子,后来风水应在新加坡,听说新加坡李姓总理原是雪山村溪头一臭头李姓小伙子远渡南洋的后裔;溪尾出美女,本来是要出一位皇后娘娘的,结果溪尾只出现了一座娘娘宫,以供溪尾人祭拜;溪中出拳师,原本是要出不少武将的,风水被破坏,自然就出不了武将,但是溪中孔武有力的人依然比其他地方要来的多。至于多嘴的土地婆,听说被很生气的土地公赶出庙门,所以这一带附近的土地公庙只有土地公,没有土地婆。[36]雪山村属于湖上乡,位在湖头镇的西北方向,与湖头镇接壤,1949年解放后,曾一度属于湖头公社,可见两地关系颇为紧密。按照笔者小时候听村里耆老的讲述,李光地是因为怕别人做官大过于他,所以到处破坏人风水。长大后,接触到些许关于李光地的史料,发现李光地确实精通地理,信奉风水,但是很难想象李光地整天在湖头闲着,一有空就喜欢到处破坏人风水,完全不符合史书上李光地的形象与做派。然而,信奉风水在古今闽南这一带确实盛行,老百姓对此十分计较,甚至不惜拳脚相向,乃至引发宗族械斗也在所不惜。湖头李氏家族是清代本地最显赫的家族,李光地身为相国,晚年回湖头发现湖李家族有点问题:“吾族聚居于此十有余世,根衍枝繁,人丁众多,然乡土偏窄,恒产无多,又不能守分劳力,勤俭成家,遂有不肖子弟,日与惰游,无赖之辈,妄觊非分之财,小则赌荡以至于穿窬;大则霸据溪港行市,攘人之利,使宾旅裹足;又大则假借名色,出没招摇,不可穷诘;其尤可恨者,或聚凶徒百十辈,公执器械,与乡邻格斗,或妄断曲直,不闻官府;原此等恶习之所自来,盖因先年闽乱,山海猖獗,奸民倚盗贼之势焰而作威,豪家压乡里之柔懦而武断,而官府莫之能问也。”[37]“到家来,见子弟辈习气甚庞,匪类窜籍者多,因地方发觉,公同革逐。某随出家规乡约数纸,期改陋习,以奉善政,兹抄出呈正,尚祈广所未备,颁行条教,俾僻壤有所遵循,不胜幸甚。”[38]可见其时湖李家族科甲连第,但家大业大的同时,难免出现一二不肖族人,仗势欺人之事也应该时有发生。因此,李光地才制定了大量的族规乡约[39]来约束族人与乡党。地域相邻,村落或家族之间的关系难免会紧张,乃至发生冲突,湖李家族一二不肖族人借助李光地的名头,籍口抢占山地风水,也是有可能的,由此为本地民间故事传说的产生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同时,也可以窥见本地老百姓对于自家村落或宗族无法涌现李光地这样的大官,提供了某种合理的解释。

2、爱耍官威

《集美民间故事选》中有一则《李光地泼屎自己跪》的民间故事,这是为数不多的讲述李光地利用官威却弄巧成拙的故事。这也是笔者小时候比较熟悉的李光地故事,只不过主角关应僚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这本集美民间故事集里,而应该是在安溪本地的民间故事集里。当然也不排除这则民间故事从集美流传到安溪或从安溪流传到集美的缘故。此则故事的核心情节精炼如下:

李光地的亲家关应僚,代康熙皇帝到厦门“浔尾”祭江,拟先到同在福建的亲家李光地处拜访,因为关应僚女儿经常受到家翁李光地的奚落,因此关应僚想帮他女儿出一口气。李光地不知所以然,没有选择亲家礼仪,而选择官家礼仪与亲家相见,想让官职比自己小的亲家关应僚受辱。于是,相见当日,李光地邀集了远近士绅,在其家摆出御赐圣旨的香案,并在香案前泼屎尿,想让关应僚到时在香案前跪屎,没想到关应僚是奉旨祭江,曾经的御赐圣旨不如现奉圣旨,因此李光地带着一帮自己召集来看热闹的士绅,泼屎自己跪。关应僚女儿趁势扶李光地起来,顺带报了常被李光地奚落为“村人婆”的怨气。[40]

这则故事比传说中的李光地喜欢破坏人家风水,更让人难以置信。但是官场的倾轧,确实让李光地战战兢兢,比如前述《失官印》[41]讲述徐乾学为陷害李光地而偷李光地的官印,一招致命,确实让人心寒。而《李光地泼屎自己跪》更多涉及到的是名声问题,这是李光地爱耍官威的一则传说,同样印证了老百姓传说中,李光地不喜欢人家比他官大的说法。闽南人喜欢排比,讲究派头,在安溪地面上,李光地一枝独秀,确实容易引人侧目。如果非要解释老百姓流传这则故事的动机,笔者宁愿把原因仍然归咎于其时湖李家族一二不肖族人仗着李光地名头横行霸道,老百姓既然无力抗争,便乐以编撰故事,以此消遣李相国。《尚书·尧典第二》云:“诗言志”,而民间故事传说又何尝不是老百姓的心声?

三、余 语

经商是清代湖李家族兴盛的物质基础,这种对于“义利”有充分认识的商业睿智,在李光地一生的官宦生涯中可以得到相当印证,从而锤炼出李光地洞达世事、不贪财、胆大心细、能干又颇有远见的智慧人生,同时,他也信奉地理风水与家乡诸神,其中做事不乏存在类似于商业投机的思想与做派。这些内容非但在正史,在相关的民间文学作品里也都有所体现。笔者搜集到的这些关于李光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既有地方文人关于正史李光地事迹的演绎,又有完全来自民间的故事传说,两相结合,使得李光地的形象更加的饱满与生动,所呈现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遗憾的是,基于笔者短时间内所收集资料的有限,个人研究水平亦有限,无法进一步深入展开论述,只能借此抛砖引玉,请方家批评指正。

注释:

[1]近获叶茂樟先生赠送其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一书,对于本文撰写,无疑雪中送炭,特此致谢。叶先生在该书中附有其撰写的洋洋洒洒《历史的影像,心灵的洗礼——李光地民间故事文化阐释》一文,全面归纳了李光地一生的光辉形象。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集了一些李光地民间故事传说,再次实践这一从民间文学角度研究李光地的思路,以期对于挖掘民间文学中李光地形象的文化内涵起到些许补充。

[2]陈祖武:《论李光地的历史地位》,《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第5期。

[3]陈祖武:《论李光地的历史地位》,《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第5期。

[4]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四十九·魏裔介熊赐履李光地》,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5]《“光地”名字的由来》,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6]李树砥:《“赤脚”宰相李光地》,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6页。

[7]《林日胜卖大缸》,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8]《智取帽顶寨》,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9]《清代名臣 古庙题匾》,安溪县八社铜锣庙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铜锣庙志》(内部资料),1995年。

[10]《智取帽顶寨》,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11]《智取帽顶寨》,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12]《十字街头一盏灯》,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13]《李光地祈梦》,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14]《功名无心想,富贵两不成》,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15]陈祖武:《论李光地的历史地位》,《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第5期。

[16]《献〈蜡丸疏〉》,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17]李光地著,陈祖武点校:《榕村续语录卷十·本朝时事》,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18]非原文,系笔者总结,详细可见李光地著,陈祖武点校:《榕村续语录卷十·本朝时事》,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19]李树砥:《“赤脚”宰相李光地》,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第104~115页。

[20]《拉哈达赠旧衙》,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21]《保荐施琅》,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22]此三则民间故事,皆可见于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23]《“湖头米粉”的传说》,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24]《宫廷名菜“鸡卷”》,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25]《“咸笋包”的传说》,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26]《李森开凿渊港》,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27]《湖头“小泉州”》,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28]《李光地与田都元帅》,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29]《李光地题写“成云观瀑”》,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30]《“官岭土楼”的传说》,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31]《李光地与铜锣庙》,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32]《湖头名山——五阆山》,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33]《李光地题名万寿桥》,方彦寿、徐贯行主编:《闽北掌故》,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34]《举荐南音上御前》,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35]《千金换墓地》,叶茂樟主编:《李光地民间故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

[36]根据笔者小时候的记忆整理记录。

[37]李光地:《榕村别集》卷五《本族公约》。

[38]李清馥辑:《榕村谱录合考》卷下,清道光五年家刻本。

[39]李光地:《榕村别集》卷五《同里公约》。

[40]《李光地泼屎自己跪》,陈清平主编:《集美民间故事选》,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41]《失官印》,薛世浩主编:《安溪民间文学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责任编辑李 弢〕

The Image of Li Guangdi in Folktales and Folklores

Zhong Jianhua Zhong Jinde

In the existing folk literary works,the image of Li Guangdi is a bit different from that as a prime minister in history.There are many stories and tales about Li Guangdi in Minnan area,showing that the people there are proud of Prime Minister Li,the famous native in history,make the best of thi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igure and try to associate themselves with him in the limited imagination,and also reflecting the intense situation between Hutou Li clan represented by Prime Minister Li and other people in surrounding areas since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in Qing Dynasty.

folk literature,Li Guangdi,image,analysis

钟建华(1979~),男,福建安溪县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暨闽南文化研究中心2014级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钟金德(1976~ ),男,福建安溪人,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形象分析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