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文化导入中的渗透

2016-11-25 14:01:23傅凌芳
老区建设 2016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英语教学英语

傅凌芳

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文化导入中的渗透

傅凌芳

文化导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被大量引入到教学中,中国文化被边缘化。因此,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则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德育任务。本文主要就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文化导入中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常用的渗透方法进行阐述。在帮助学生尊重外国优秀文化,了解、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互相冲突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坚定牢固的爱国信念,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和世界有见识、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大学英语文化导入;必要性;紧迫性;常用方法

在国际化和全球化日益加剧的21世纪,中国处于以市场经济为首的整体社会转型期,英语学习日趋重要。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获得更多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面对环境的不断转变,学生是选择盲目从洋还是故步自封,或是始终能坚定牢固的爱国信念,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民族价值观立场。因此,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德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文化导入中的必要性

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教育的育人的全过程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而《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课程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此外,《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也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接触和了解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同时,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多角度思考。在了解、尊重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对世界、国家和社会的理解,增强批判思考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英语文化导入中的紧迫性

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中国人和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在各自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大学英语由于课时多、跨度大,其教学所具备的开放性、情景性等特点,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容易接触一些西方腐朽思想和不良思潮。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境内外的敌对势力也加快了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都不断加剧渗透。这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冲击,使得部分学生本就不稳定的爱国热情、理想信念日益模糊,价值标准日益实用化,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

然而,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素养,尤其是中国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围绕着“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课成了纯语言文字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被口头化、边缘化。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被大量引入到教学中,中国文化日益被边缘化,甚至被完全遗忘。很多学生过度强调自我价值、自由、民主,眼里世界只分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并从此只见外国的好。一味地追求、崇拜西方文化,贬低、否定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甚至认同“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要圆”的谬论,忽视民族精神,日益淡忘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导致学生爱国主义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也忽视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借他山石,攻己之玉”,是为了掌握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快速摄取各种信息,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英语这个工具在国际社会的信息大平台宣传中国思想,发出中国声音,维护国家利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和平方针,增加对中国的了解,减少甚至消除对中国的敌意。同时,很多老师也忽视了通过对中西传统文化、历史、价值观的分析和对比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紧迫感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使命感。有部分英语老师由于工作、生活或学习需要,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在密切接触不同宗教信仰的同时,自己改信基督教、天主教等,还把宗教的传播也带进课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由于英语学科所具有的强大思想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思想素质教育,密切联系当前国情、世界形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英语课堂的文化导入教学环节,教会学生“发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人文精神的回归,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化,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认同感的提升都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亟待改革的首要问题。

三、在大学英语文化导入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常用方法

如何在文化导入中逐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如何让学生坚定“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的信念?如何教会学生善用语言武器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尝试,取得以下几点体会:

(一)将英语学习的目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习主席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所以,学生学英语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变得和别人一样,而是要学会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别人我们的不一样。要学会处理“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价值偏好与客观理性”之间的关系。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学习是中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在这种后发式的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文化和特有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不能直接移植英语、文化、历史、价值和信念,而削弱了本土语言文化的发展。只有重视我们自己的母文化,才能做到在学习了解别国语言时,保有充分的自信,成就更好、更丰富的自己。

(二)加强英语教学节日文化的渗透

英语教材里常见的讨论话题基本围绕外国文化介绍,也几乎涵盖所有西方国家常见的节日。从圣瓦伦丁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到新年庆典等等,可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介绍却少之又少。所以,在英语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的渗透中国节日文化。比如,在学习Festivals(节日)这一单元时,学生能了解到西方国家常见的节日,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内容上展开该话题,请学生们谈论中国的各大传统节日。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在第一学期依次安排:教师节(补充关于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英文介绍),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和新年等节日的英文介绍,让学生重新梳理各节日的由来以及传统习俗。鼓励他们自己搜索资料,在课堂上分小组PK,识记常用传统英语词汇;在补充教师节介绍时可增加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英文介绍;在讲到中秋节文化时会提到嫦娥奔月和元朝关于月饼的故事;在讲述到感恩节时应提及美国人对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印第安人的血腥屠杀,美国对这段丑恶历史的淡化以及推荐学生观看《风中奇缘》这部极力美化甚至可以说是否认美国殖民侵略历史的动画片,让学生留意片中表现出的西方文化中强烈的“文化中心论”,警示学生电影中残酷的历史是如何被娱乐、轻松化的,让学生警惕“温水煮青蛙”效应;讲述到圣诞节时应强调这是一个为纪念耶稣诞生的宗教节日,既不是购物节,也不是狂欢节,并推荐学生欣赏Rudolph,the Red-nosed Reindeer(《红鼻子鹿》)这首英文歌曲;讲述新年时应提到公历新年和农历新年英文表述差异的来历以及它与辛亥革命的联系。第二个学期可以依次补充: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英文介绍,包括中国南北方的差异、节日禁忌等。通过比较中西方主要节日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历史、文化背景,讨论差异。要让他们在了解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后继而更加热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摒弃盲目跟从,要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承,牢记只有“自强不息的民族才能永立世界民族之林”,以此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老师在英语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除了鼓励学生多使用英语口头表述这些节日的各种习俗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展示中国人过节时的热闹气氛,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充分领略到祖国文化的无穷魅力。通过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发掘,让学生能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英语讲述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聪明智慧,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

(三)借助词汇、句型、语法教学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在课堂上讲解英语单词、句型和语法时,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结合历史、文化、国内外当前形势等,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在讲到“Agree to disagree”这句话时,告诉学生它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尊重不同声音”,而这句话也被一些教材视为美国思维的一部分。但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自诩为“世界的领导者”,岂能容许别的国家在国际社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走不同的道路?更不可能让其他国家享有和它平等的权利。再例如,在讲到“黑人”的翻译时,通过讲解“negro”和“the black”两个单词的不同含义,提及美国的民族政策及现状,以及黑人一直以来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等。在讲解“democracy and freedom”,进而提到两党制下的党派之间相互牵扯,拖后腿,消耗内力等。在课堂上,只有当老师怀着满腔的爱国热诚,才能用自身的爱国情唤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并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才能在面对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时始终坚持爱国的坚定信念。

(四)利用课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善用大学英语教材里通过精挑细选的课文,善用每一个主题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到Environment Protection(环境保护)主题文章时,除了要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能一味的感慨“美国的天空蔚蓝,北京的雾霾灰蒙蒙一片”,还必须要提到美国的发展也是在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下才实现的,要提到导致几百人死亡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要提到发达国家把制造业大规模转到发展中国家的动机及产生的后果。还要向学生们介绍1962年美国出版的蕾切尔·卡森的著作——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这本在当时极具争议的书。这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虽然受到一些企业和部门的猛烈抨击,但也强烈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开启了人类的环保事业。在讲解Traveling(旅游)单元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不仅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多了解祖国的秀美山川、历史文化,唤醒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虽学西夷之文,不忘中华之本”。

(五)善用听力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听力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导学生在手机上安装英语学习APP软件,每日收听VOA,BBC等英文广播。但是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节目中对中国的恶意抨击言论。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典型的音频、视频节目,重点讲解,反复播放,增强学生对这些言论的识别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用语言工具捍卫国家权益和民族利益。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帮助学生发展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运用资讯科技能力等在内的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收听原版英语音频材料的过程中既会欣赏和尊重多元社会文化和观点的多样性,也能处理互相冲突的中西价值观。

(六)利用情景对话、影视欣赏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在情景对话中侧重教育学生交流中的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友好相处,不卑不亢。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努力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内涵赢得对方的尊重,时刻牢记我是中国人,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形象,时刻展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独特魅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发人深省的优秀电影,例如,描述美日太平洋战争史实的动作片《风之语》(Wind Talkers)和《战争之王》(Lord of War)等经典电影,了解战争背后的阴谋,明白“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要增强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贫弱不能强国”,“没有国哪有家”,“团结就是力量”等硬道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主权独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尊严。在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之时,努力为维护国家和世界和平继续奋斗。

(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除了课堂教学,在课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得学校处处成为教育场地。利用英语手抄报、英语朗诵、英语写作比赛、英语角、英语协会等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渗透。也可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通过英语辨认赛的形式让学生先自己收集材料,分组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和概括能力。把辩论赛引入到英语课堂,既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英语的思辨能力,又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举两得。

总之,在英语文化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应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德育教育的重任。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多样、古老的文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先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让他们肩负起富强祖国和振兴民族的重任。只有先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多元社会中文化和观点的多样性,并学习处理互相冲突的价值观,才能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既不盲目随波逐流,也不会孤芳自赏。此外,在学习、对比中西方文化时,不可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善于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细节,激励学生多思考,多比较,拓宽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牢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师夷之长以制夷”。教会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能多反思,快速做出抉择和判断,最终成为对社会、国家、民族和世界有见识、负责任的公民。只有拥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催发的民族精神,树立牢固的必胜信念,我们的青年才能拥有民族豪气,肩负起民族未来的重任。

[1]柴保华,张旭.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林区教学,2011,(6).

[2]黄凯锋.怎样讲好中国故事[DB/OL].中国智库网,2015-09-08.

[3]曹现芳.谈在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2).

[4]教育部.把爱国主义融入各级教育各环节[Z].财经网(北京),2016-02-09.

[责任编辑:熊昂琪]

傅凌芳(1974—),女,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江西南昌330013)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及应用”(13WX217)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英语教学英语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读英语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
雕塑(1996年4期)1996-07-12 07: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