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核电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政策选择

2017-01-09 02:24:17戴军涂海丽
老区建设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三省内陆核电站

戴军 涂海丽

江西核电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政策选择

戴军 涂海丽

随着内陆省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内陆核电建设势在必行,江西核电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江西省核电产业发展面临“缺资金、缺企业、缺人才”的现实挑战,未来外部竞争压力大。江西省应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运用政府的服务功能,提前布局核电产业链发展与核电人才培养及储备建设。

核电产业;内陆核电;可持续发展

江西省是我国较早勘查与开采铀矿的省份,在铀矿勘查、开采、冶炼、运输、保管、铀矿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中国正步入核电发展黄金时代,江西省有能力、且必须抓住这次核电发展大好趋势,乘势而上推动江西省由铀矿大省向核电大省的转变。

一、江西核电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影响,我国核电站建设在“十二五”期间一度停摆,江西帽子山、湖北大畈、湖南桃花江三所建设中的内陆核电站全面处于蛰伏停工状态。但随着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力的褪去,重启内陆核电站建设呼声重新唤起。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向全国人大提出“十三五重启内陆核电建设”提案,内陆核电建设重新启动迹象已非常明显,内陆核电在“十三五”期间可能得到高速发展。重启内陆核电建设,源于内陆省份经济发展、能源现状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一)赣鄂湘三省份步入经济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大

2015年,江西、湖北、湖南三省GDP分别为1.67万亿、2.90万亿和2.95万亿,GDP增速分别为9.1%、8.6%和8.9%,高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城镇常住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51.6%、56.85%和50.89%,全国城镇化率为56.1%,但沿海地区的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却分别为68.7%、65.8%和66.5%,沿海地区城镇化率远高于地处内陆的三省份。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沿海劳动密集性产业向内陆的梯度转移,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的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届时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大,电能的供需矛盾益加凸显。

(二)发展内陆核电可以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使居民可以更安全、更便利、更舒心、更平等、更自由的享有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我国正在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生活福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但我国能源总体结构为“多煤、少气、贫油”,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但消费煤炭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形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去年的巴黎气候峰会上,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而且积极协助其他国家实现碳减排。核电是清洁能源,核电代替火力发电可以实现碳减排。地处内陆的江西、湖北、湖南三省能源极度缺乏,油、煤、气高度依赖外地调入,但碳排放量大(见表1)。三省水能开发度高,水力发电增长有限,且拦河筑坝发电影响河流生态,西欧发达国家已逐步减少水利发电,将位于莱茵河与多瑙河上发电大坝拆毁,重新恢复河流原有生态。三省现主要依赖火力发电,2015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消费5104万吨标煤,用于火力发电煤炭约为2770万吨,约占总量54.3%;湖南省规模工业消耗煤炭6060万吨,湖北省则更多。而火力发电所用煤炭完全依赖铁路运输,我国煤炭运输占据铁路货物运输的八成以上。通过提高内陆核电发电量,减少煤炭铁路运输,将会极大提高我国铁路系统上商品运输流通效率,降低企业流通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内陆核电前期投资巨大,拖延建设将增加资金与生态成本

三省核电站大都在2008年获批就已开始建设,在核电站选址、居民迁移、前期基建、设备与物资采购等已投入大量资金。据悉,截至2011年内陆核电停摆,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前期投入已近40亿元,江西帽子山核电站与湖北大畈核电站前期投入都已各超34亿元,前期巨额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成本,建设停摆推迟了资本获利时间,对三省经济发展形成不小压力。另外,工地停止建设造成土壤荒芜、流失,设备停转、材料长期堆砌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小压力。

(四)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三省核电建设步伐

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是承接长江经济带东、西两端的纽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涵盖了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具有活力与创新能力地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发展,将实现经济增长1+1+1>3的规模效应。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我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显示,江西、湖北、湖南三地农民工外出规模在缩小,农民工呈现逐渐回流趋势,武汉、长沙、南昌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支点城市,已显出巨大的人口与经济的聚集能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绿色能源走廊,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不遗余力的将核电产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向其他国家推介。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内陆核电重新发展是必然的结果。

表1 摇江西、湖北、湖南三省2005-2013年碳排放量

二、江西省核电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资金投入大、融资难且投资周期长

铀矿勘探、开采、冶炼需要大量资金,且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与较高的风险性;现行所需资金主要依赖国家投资,社会融资困难。核电建设所需资金更是巨大,如江西彭泽帽子山核电站预期投资为600亿元。核电投入资金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难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核电站建设需要经历前期调研选址、系统设计、审批、土建、系统安装调试等等,由于核电建设安全要求极高,对地质、水文、气候、周边人居环境等有严格的要求,所以选址时间长;而在后期土建与系统安装调试中对技术要求是极高的,工程监理严格,耗时长。一般而言,核电项目建设周期通常需要5-10年时间,而产生收益则时间还会更长。稳定、长期的资金投入保障是江西省铀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江西省经济实力与周边省份相差甚远,资金投入有限。2015年,江西省全年财政收入为3021亿元,湖北省、湖南省分别为4705亿元和4008亿元,两省分别高出江西省55.7%和32.7%。如何拉动民间资本投入核电产业,以弥补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是江西省核电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江西省核电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核电发电厂只是核电整个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核电产业包括了燃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电力辅业集团、发电企业核输配电企业等几个环节,具体主要分为:一是核燃料、原材料生产;二是核电核心设备制造及核电辅助设备制造;三是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维护。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中,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工业基础,湖北、湖南在核电设备制造与技术研发方面具有江西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武汉市有能力成为我国核电设备制造、核电站建设与维护及核电技术研发的中心;江西省在核燃料、原材料生产、电力输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从事核点设备及辅助设备制造、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维护的企业却非常少,缺乏竞争力。

(三)江西省核电产业缺乏专业人才

江西省彭泽帽子山核电站、湖北省咸宁大畈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地理位置较为接近,且获批时间、开工建设进度都大体一致,这种地理相近、进度相似的状况,必然会在将来造成三者之间关于国家政策扶持、资金、人才等方面激烈的竞争,而核电人才竞争将是重点。人才为一个地区经济腾飞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未来的区域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总是流向最适宜其发挥效率的地区。人才流动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但经济因素是影响人才流动的第一要素。与湖北省、湖南省相比,江西省在留住核电人才并不具有优势,而且处于劣势。江西省虽培养了不少核地质与核工程方面的人才,如地处江西抚州的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每年就为社会输送数百名此类专业的毕业生,但这些人才绝大部分流向了外地。

三、江西省核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选择

产业政策由政府主导制定以弥补市场运作之不足,引导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江西省核电产业主要存在“缺钱、缺企业、缺人才”的“三缺”状态,相关的政策也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加大对核电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2015年,江西省在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方面的固定投资为252.1亿元,约占固定投资总额的1.7%,用于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的财政支出为244.4亿元,约占全省财政支出的6.3%,其中用于核电产业的投资与财政支出更低。政府应加大对江西省涉核企业、研究机构在核能开发与研究、核电设备研发生产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在核电产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其次,建议成立江西核电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撬动民间资本进入核电产业链。对于相关企业注册成立、研发中心建设、专利申请、产品试产等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采取自身培育与招商引进并举,重点引进若干家核电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形成江西省核电产业的核心。围绕龙头企业,自育一大批分布于核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中小企业。鼓励与引导核电产业向赣江新区聚集,形成产业在区域上的规模效应。再次,江西省应尽早出台“江西省核电产业链发展规划”,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审视江西省未来在核电产业方面的定位与发展路径,以政策性的文件推进江西省核电产业链建设。最后,江西省应出台“核电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提前培育与储备未来最为紧缺的专业人才。

内陆核电发展势在必行,我国内陆核电产业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江西省应重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利用即将到来的核电发展黄金期,做大做强江西省核电产业。

[1]江西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湖南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3]湖北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4]杜国功,杜国用.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东经济,2009,(2).

[5]李兴平,张维,张帆.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融资思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2,(1).

[6]徐小杰,程覃思.我国核电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J].中国能源,2015,(1).

[7]朱学蕊.核电产业走向竞争性依存时代[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5,(1).

[责任编辑:黄贝如]

戴军(1964—),男,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涂海丽(1979—),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南昌330013)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江西铀矿业和谐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14SKJD30)

猜你喜欢
三省内陆核电站
费孝通题名“三省井”
时代邮刊(2023年11期)2023-06-19 09:45:18
赞大别山三省五市新田园诗大赛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飞碟探索(2022年2期)2022-05-31 01:28:03
学前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核电站护卫队
内陆移民(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6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中国核电(2017年2期)2017-08-11 08:01:12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