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国防大学教授)
发展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五大障碍
徐辉(国防大学教授)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致同意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后不久,两军达成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共识。2015年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美期间首次提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互信、合作、不冲突、可持续”。其中互信是前提,合作是目标,不冲突是底线,可持续是保障。具体地说,没有互信就不会真诚合作;合作多了互信就会增强;有了互信与合作,才有可能不发生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②“范长龙访美首提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内涵”,http://www.chinanews.com/gj/2015/06-13/7341991.shtml(上网时间:2016年5月17日)
建立新型两军关系,既是中方的一种愿景,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需要。然而,就目前的两军关系现状而言,距离这一愿景的实现尚有很大差距,其根本的障碍,来自美国某些旧有的观念和政策选择。
一是冷战遏制思维。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虽然公开声称欢迎中国崛起,但实质上一直是执行在接触中遏制的政策,美国对华“接触加遏制”政策在美国国内有坚实的政治基础③Aaron L.Friedberg,A Contest for Supremacy:China,America,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11,pp.115-119.,美国甚至有学者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并不是接触与遏制,所谓的接触只是另一种遏制的继续”④Layne,Christopher:“A House of cards:American strategy toward China”,World Policy Journal,Fall 1997,pp.77-95.。虽然美国政府一再强调中国不同于苏联、美国不寻求对华遏制政策,但在具体对华政策实践中,仍有许多当年对苏政策的影子。美国防部长卡特2016年5月23日在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发表演讲,多次提及中国,把美对华战略态势比喻成“宛如与苏联持续近50年的冷战对峙”。①Ashton Carter,“Remarks at U.S.Naval Acedemy Commencement”,http://www.defense.gov/News/Speeches/Speech-View/Article/783891/remarks-at-us-naval-academy-commencement.(上网时间:2016年10月8日)这种有“遏制”色彩的行为很难让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相信美国真正欢迎中国的发展与强大。遏制思维的来源之一,是美中意识形态分歧。因为美国是反共意识形态根深蒂固的国家,从意识形态上很难容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稳固和崛起。②王缉思:“‘遏制’还是‘交往’”,《国际问题研究》,1996年第1期,第3页。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限制中美军事交流,阻挠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军事技术交流,坚持要在韩国部署萨的系统,都是这种冷战遏制思维的体现。
二是美台不正常的关系。按照国际法或国际惯例,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不应与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台湾保持任何政治和军事关系。然而,美国视台湾为“不沉没的航母”,对美国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一直凭借其强权实力,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同台湾当局保持着不正常的军政关系。这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严重威胁,并成为发展两国、两军关系的最严重障碍。每当美国对台出售武器或插手干预台海事务,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时,都会严重损害中美两军关系发展,甚至造成危机。
三是军事透明困境。“军事透明”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一个焦点。一方面,美国将军事透明与建立开放的信息机制,加强军事互信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在与其心目中的对手的交往中,美国常常把军事透明度作为谋取话语优势,获取军事情报、向对手进行政治打压、维护美国主导地位的一种手段和政策工具。其实,早在冷战时期美国提出军事透明政策之初,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12号文件》就为其设置了主基调,即将军事透明作为工具而非目标③徐辉、韩晓峰:“美国军事透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外交评论》,2014年第2期,第80页。。其目的是利用对手的“透明困境”(如果对手接受美国的透明标准,将使国家安全面临威胁,如果拒绝,则被指责缺乏透明度),迫使对手在“透明”博弈中采取拒绝的方式,达成妖魔化对手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对苏军事透明政策是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一环,为赢得冷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④徐辉、韩晓峰:“美国军事透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外交评论》,2014年第2期,第83页。有学者直接坦言,在推动建立信心措施名义下的军事透明,已成为美国与其心目中的对手之间进行强权政治博弈的政策工具。⑤James J.Marquardt,Transparency and American Primacy in World Politics,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11,p.93.近年来,美国这种动机的“军事透明”诉求,已经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恶化了中国周边环境,成为中美“战略互疑”的主要因素之一。⑥徐辉、韩晓峰:“美国军事透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外交评论》,2014年第2期,第89~90页。
四是过度航行自由。长期以来,美军为保持自身军事行动的自由,一直以航行自由的名义派军舰、飞机对中国沿海及周边地区进行频繁的抵近侦察和袭扰。2001年4月美军EP-3侦察机对华实施抵近侦察,最后酿成撞机事件,严重影响了两军关系的正常发展。近年来,美军加大了对中国南海岛屿的抵近侦察力度,2013年美军考彭斯号巡洋舰和中国辽宁号航母在南海对峙;2015年11月美军还派出B-52轰炸机飞临中国南海岛礁上空挑衅;2015年10月以来,美军就已有美军“拉森”号、“威尔伯”号和“劳伦斯”号导弹驱逐舰分别驶入南海中国岛礁附近水域。据报道,美军飞机对中国的抵近侦察一年可达500架次左右,且每次侦察留空时间相当长,超过10个小时。⑦“美军机对中国侦察每年约500架次,每次留空超10小时”,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827/c1002-25545168.html.(上网时间:2016年5月15日)。有学者指出,美军在南海用力过头,过度的航行自由已构成对中国的羞辱,从而迫使中国加力反击。从此,南海紧张局势或步入螺旋上升,中美冲突可能性大增。这已危及东亚和平、稳定与发展。⑧薛力:“致奥巴马的一封信”,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7611?full=y.(上网时间:2016年5月20日)。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两国为防止海空意外,建立了一系列海空相遇的战术技术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战术技术规则虽然很重要,但只能解决战术技术问题,而美国频繁高调的海空抵近侦察行为,发送的却是战略信号,后果很严重。往轻里说,这让对方感受到来自美国的敌意和威胁;往重里讲,则很可能导致冲突和战争。冷战结束以来的情况表明,美军在全球拥有的前所未有的“航行自由”,带来的未必是和平。
五是对盟友的过度承诺。奥巴马总统曾明确表示,美国“将关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并做好准备,以确保美国及其地区和全球性盟友的利益不会受到负面影响。”①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May 2010,p.43.美方在2012年6月的香格里拉对话上重申,要加强与美国传统盟友的关系,强化在亚太的军事部署②Leon Panetta,“The US Rebalance Towards the Asia-Pacific”,http://www.iiss.org/en/events/shangri%20la%20dialogue/archive/sld12-43d9/first-plenary-session-2749/leon-panetta-d67b.(上网时间:2016年5月12日)。。上述言论似乎表明,对盟友的承诺自动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提供了“正当性”理由。然而,这种“正当性”并不意味着公道和正义,更不一定会带来地区和平,因为美国的亚太同盟并未涵盖所有地区国家,只保障同盟成员的安全利益。更何况美国这种承诺,经常表现为在争端中不问是非地一味袒护盟国。例如,美国虽然多次表示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不持立场,但是在日本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时候,又多次重申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③“美国再确认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范围”,http:// military.people.com.cn/n/2014/0406/c1011-24837748.html.(上网时间:2016年5月18日)。,这等于把美国对盟友的承诺建立在牺牲中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反过来又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是进一步采取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
作为负有重要责任的地区大国,中国怎么能接受美国对其盟友的这种过度承诺呢?所以,正如傅莹大使所说,并非中国在挑战美国对盟友的承诺,而是美国需要走出旧有的思维定式和习惯,需要克服现有的所谓“安全秩序”缺乏包容性的缺陷。④“傅莹访美后谈感想:美国对中国存在深层的失望”,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50616/19849474_all.html#page _2.(上网时间:2016年5月18日)为了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是美国该反思其对盟友的过度承诺对自身和地区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王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