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雅静
摘 要:任何一种理论的横空出世,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者对马克思的重要观点的理解偏离了马克思的本意。譬如有这样一种观点是马克思的过时之处在于过分痴迷于阶级理论,阶级斗争已不复存在了…本人认为阶级斗争的观点仍处于马克思理论的绝对核心位置。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反思、再认识,达到科学地理解并应用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阶级斗争;困境;反思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当下面临的困境
马恩的《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随之阶级斗争理论第一次被系统提出来。归纳起来这个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1)无产阶级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消灭私有制;(3)无产阶级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要使用暴力的手段。事实上,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不次于推动人类历史车轮前进的那股力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阶级斗争。①他的本意绝非字面的含义。 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从西方兴起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从社会主义方案中剥离出去。一些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存在阶级斗争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自古就以和为贵的国家。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讲究和、中庸之道。先秦·孔子《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注重人的道德和品性。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给人们带来这样一种误解——现在社会阶级已不复存在。②
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者对阶级斗争做出偏激的解读,误解,歪曲了它的真正意蕴。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单纯地理解为暴力革命。把社会上、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认为是阶级斗争,解释不通,便得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在现在社会是不存在的不负责任的言论。阶级斗争并不能包罗万象。无论马克思的初衷如何,“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并不是说世界上发生的每件事都是阶级斗争。他的意旨即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最基本的东西。[1]
《共产党宣言》开篇提出“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没有似是而非,含糊其词,没有包容含蓄,而是直接简明地呈现共产党人的历史观:“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对人类进入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再认识
人们总是被其固有的思维模式禁锢。资本主义一旦出错,人们就会马上想到马克思。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重新点燃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吸血本质的愤怒之火,与此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切怀念,引发了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我们今天有更好的条件去完整地、系统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在历史时空的传播中并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而是屡屡出现极端化的倾向。过去一度有人扩大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其实从实质上来说,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即阶级斗争无时无处不在,追本溯源,根源于辩证法理论,即认为对立斗争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世间一切事物之中。
当所谓的“中产阶级”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资本的经理人、高级经理人时,社会上出现众多白领,金领一族,难道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就真的消失了吗?正如伊格尔顿认为的那样,“阶级之于马克思,就如德行之于亚里士多德”。有关阶级问题,马克思所谈论的是个人在特定领域生产模式中所处于的位置。马克思对阶级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将自己对阶级的独特见解和生产方式的概念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历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在文本中强调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强调无产阶级斗争、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极端重要性,并把对此的态度看做其理论不同于资产阶级意识、各种机会主义理论的根本之所在。“只要取消了阶级斗争,那么无论是资产阶级或者是‘一切独立的人物就‘都不怕和无产者携手并进了!但是上当的是谁呢?只能是无产者!”“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2]虽然阶级斗争不是马克思的发现,但是马克思的学说同他的阶级理论是不可分割的。
三、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生命力——与时俱进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现代人们谈到阶级斗争,诚惶诚恐。我认为阶级斗争是一种宏观的经济现象。并非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现在,阶级渐渐弱化了,它被“阶层”一词取而代之。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水平得到提高,但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斗争更不可能消失殆尽,它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阶级斗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关于阶级理论的地位和重要性,列宁有着清醒的认识,把它看做共产党人“全部学说和全部策略的基础。他说:“阶级关系一一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阶级斗争理论为人们认识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在他看来,是否信服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尤其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判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毛泽东对这个观点解释历用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就是历史唯心主义。③
在我们看来,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其整个学说的灵魂,无论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们的理论目的都在于论证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坚持不妥协的批判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呼吁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回归。要始终坚持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不动摇,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从理论基础上做出转变,简而言之,就是把这个理论从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转移到人本辩证法的基础上来。当今世界的变化,并不能颠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用与时俱进、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以时代内涵。
注释:
① 阶级斗争,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② 和谐,是现代中国的导航仪,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从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大,全面部署,明确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③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提高到毛泽东则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提高到历史诠释学的高度:“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参考文献:
[1] 特里·伊格尔顿著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2] 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