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化尝试

2016-11-24 01:15:24福建泉州一中陈凤兰
学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反比例过点生态化

福建泉州一中 陈凤兰

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化尝试

福建泉州一中陈凤兰

为了实现数学课堂中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形成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数学化等众多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教学生态化尝试,经过理论学习和初步摸索,初见成效。

保障模式魅力展望

一、教学生态化的保障

教学生态化要求备课活动能够合作分享,由专人负责课堂设计,然后大家共执一案或者实施同课异构指点三尺讲台。众人的智慧加上自身的灵感和魅力,教师确实可以玩转高效课堂,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迅速。因此,教学生态化离不开备课组的团结协作,组内分工合作和责任承包是基础保障。

二、教学生态化的模式

专家提出,数学课堂要正确对待数学的教育形态和学术形态。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基础,凸显实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质点,积极探寻数学学科的本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课堂上,学生不断经历自探,共研,试错纠错,交流成果,教师巡堂适时点拨,质疑答疑;课堂高潮处,往往能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最后教师点评,存优去劣,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反比例函数中考复习教学设计》为例,学生在完成了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练习后,进入例题的教与学:已知反比例函数。

(1)已知点A(x1,y1)、B(x2,y2)、C(x3, y3)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且满足0>x1>x2>x3,请直接写出y1,y2,y3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

拓展:当-3<x<-1时,直接写出y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

拓展:当x满足条件_______时,0<y2<y1。

(3)过A作AD⊥x轴于点D,作AE⊥y轴于点E,四边形ODAE的面积为S,周长为C,则S=__,C的最小值为__。

例题以一个简单的双曲线为背景,考查学生函数单调性的运用、k值的几何意义及均值不等式计算最值问题,层层递进,既有知识的深化又有能力的升华。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1)(2)题,拓展题微卡,(3)题只能猜出答案。他们自探完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进行交流和验证,小组共研环节热烈而深入,互相纠错,互为补充,共同完善。最后由老师点评关键处和疑惑处,并做一个比较到位的知识与能力方法的概括。接下来趁热打铁进行当堂检测。最后的课堂总结师生互补,归纳出本课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三、教学生态化的魅力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化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追求的正是学生自我的学习体验。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例如:

如图,点O是坐标原点,点A(n,0)是x轴上一动点(n<0)。以AO为一边作矩形AOBC,点C在第二象限,且OB=2OA。矩形AO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AGDE。过点A的直线y=kx+ m交y轴于点F,FB=FA。抛物线y=ax2+ bx+c过点E、F、G且和直线AF交于点H,过点H作HM⊥x轴,垂足为点M。

(1)求k的值;

(2)过点M、C、D能否确定一个圆,若能,请直接写出该圆的半径;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点A位置改变时,△AMH的面积和矩形AOBC的面积的比值是否改变?说明你的理由。

第(2)小步是少有的不存在问题,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生态教学释放了她的魅力,学生通过自探、共研至少得出了五种证明共线的方法:①直线MD、CD斜率相同;②对顶角相等;③邻角互补;④点D在直线CM上;⑤用路径通法得到函数解析式是一次的。学生们在班级交流,整个班级气氛高涨,大家争先恐后,又抓紧时间认真做笔记,对法⑤赞不绝口……这种现象在中考第二三轮的复习课里经常上演,师生总是尽情享受和回味无穷。

2.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生态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提供了出口,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共享,进行思维再现。这样的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学”“好胜”“成功”“依恋”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四、教学生态化的展望

教学生态化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微观的生态系统。作为老师,任重而道远,应该要有以下认知:

1.教学生态化,不是实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它具有发展性,它能赋予教学过程无限想象空间,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课前要进行预设,课堂要二次设计,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准确把握知识的广度、学习的效度和课堂的高度。

2.教师要拥有慧眼,敏锐发现、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并加以利用,在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同伴对话中互补、互构、互融,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亮彩。

[1]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 2008年.人民教育.第6期

[2]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反比例过点生态化
判断正、反比例三步走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绿色中国(2018年11期)2018-11-06 07:16:26
3.3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09
数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