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宁 张 宇 乔 婷 杨 慧 俞春雷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二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其 他·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安 宁 张 宇1乔 婷2杨 慧3俞春雷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二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行颅脑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诊断动脉瘤患者63例(75个动脉瘤),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组56例(66个动脉瘤)和已破组7例(9个动脉瘤),将未破组分为强化组21例(25个动脉瘤)和未强化组35例(41个动脉瘤),观察各组动脉瘤的特征,分析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 已破组全部强化;强化组和未强化组动脉瘤位置、大小、宽径、瘤高与颈宽比(AR)以及瘤体体率(S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子囊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破组和已破组瘤颈宽度、AR、S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子囊和强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强化和子囊情况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
动脉瘤;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外科手术是治疗动脉瘤的方法之一,但是应用外科手术将血管瘤夹闭存在一定风险,也会引起患者死亡或者残疾〔1〕。所以,如何预测颅内动脉瘤是否存在破裂的风险,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2〕,当动脉瘤管壁组织发生改变时,尤其是发生炎症反应时,会引起动脉瘤管壁发生变化,而这些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已经被用于评估血管炎性变化,但是用来评估动脉瘤是否破裂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行颅脑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诊断动脉瘤患者63例(75个动脉瘤),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均经血管成像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有脑出血病史,合并严重脑梗死,存在严重肝、肾疾病者。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组和已破组:未破组56例(66个动脉瘤),男30例,女26例,年龄49~75〔平均(59.3±5.3)〕岁;已破组7例(9个动脉瘤),男4例,女3例,年龄48~75〔平均(60.2±3.2)〕岁。将未破组分为强化组和未强化组:强化组21例(25个动脉瘤),男12例,女9例,年龄49~75〔平均(59.6±4.3)〕岁;未强化组35例(41个动脉瘤),男18例,女17例,年龄50~75〔平均(58.9±4.8)〕岁。各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选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均于CE 3.0T磁共振仪器上检查,应用嵌入式线圈为激发信号,鸟笼式线圈为接收信号,应用非门控多序列进行扫描,对颅脑进行多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发现动脉瘤则进行完整动脉瘤扫描。主要有T2加权成像、T1加权成像、反转恢复序列等。全部扫描约0.5 h,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读片师进行阅片,同时由3名主任医师复查。根据读片结果决定是否需行环形瘤壁强化检查。然后根据是否强化进行分组,并分析颅脑动脉瘤的特征,主要有动脉瘤位置、大小、宽径、瘤高与颈宽比(AR)、瘤体体率(SR)以及是否有子囊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测。
2.1 强化组与未强化组比较 强化组和未强化组动脉瘤位置、大小、宽径、AR以及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囊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未破组和已破组比较 未破组和已破组瘤颈宽度、AR、S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囊和强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强化组和未强化组特征比较(个数)
表2 未破组和已破组特征比较(个数)
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预后和破裂风险的研究较多,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3〕。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形状与预后存在较大关系,根据流体力学计算动脉瘤壁上的流体和剪切力,可以判断动脉瘤是否破裂,但是其准确性却存在较大争议〔4〕。采用CT或者磁共振评估颅脑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情况。颅内动脉瘤形成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5〕。多数学者认为,炎性反应是导致动脉瘤形成的病理基础,也是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根据炎症反应情况来判断动脉瘤的预后情况〔6〕。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具有无创伤、无辐射的优点,可以较好地利用影像学特点区分血液和管壁。但是现阶段,高分辨磁共振多用来检测中枢神经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而用于预测动脉瘤预后方面较少〔7〕。有研究利用巨噬细胞的活性来评估动脉瘤的炎性反应情况,若出现管壁信号增强则说明动脉瘤管壁炎性反应较强,存在较高的破裂风险。本研究发现,已破组强化例数显著多于未破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8〕: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检查需要时间较长,而已破裂者行该检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该研究纳入的已破裂者相对较少;除此之外,动脉瘤发生破裂以后可能存在管壁修复过程,可能会出现一定强化,但是此时不可以作为颅脑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针对此问题应该长期随访,收集动脉瘤破裂前后的影响学资料,然后分析预后因素。多数研究已经证实〔9〕,当子囊形成以后会导致管壁面的应力降低,而较低的切应力又会导致子囊生长,最后导致破裂形成。本研究结果说明子囊形成与颅脑内动脉瘤破裂存在一定关系;强化组有子囊者显著多于未强化组,而管壁强化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10〕,进而推测子囊的形成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存在较大关系,可能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前期征兆。因此,临床上行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检查时,若发现颅内动脉瘤存在强化表现或者子囊表现,应该警惕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进而及早处理,从而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1 陈胡萍,曾宪容,高 椿,等.无症状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9):643-7.
2 程少容,曾晓华,王 鹰,等.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793-6.
3 Macura KJ,Thompson RE,Bluemke DA,et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ssess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Parameters differentiating urethral hypermobility and 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J〕.World J Radiol,2015;7(11):394-404.
4 张祥海,陈金华,向建波,等.双容积重建透明影像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6):466-9.
5 鲍继锋,鲍 星,吴哲高,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2):216-8.
6 Wissmann L,Niemann M,Gotschy A,etal.Quantitative three-dimensional myocardial perfusion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with accurate two-dimensional arterial input function assessment〔J〕.J Cardiovasc Magn Reson,2015;17(1):108.
7 王成谋,叶 飞,郑永强,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5):933-6.
8 周明利,冯 骏,屈天荣,等.磁共振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后检查中的价值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1):101-5.
9 顾秀玲,李明华,李永东,等.3.0 T MR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与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49-54.
10 董文涛,张 振,靳张宁,等.运用CTA筛查中国北方有脑卒中家族史人群的颅内动脉瘤患病率〔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3):274-7.
〔2015-12-16修回〕
(编辑 袁左鸣)
1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重症医学科
2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急诊科
3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
俞春雷(1973-),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病学方面的研究。
安 宁(1983-),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病学方面的研究。
R74
A
1005-9202(2016)19-485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