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抑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腹腔注射阿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移植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2016-11-24 08:01王加良高月娟李海燕赵玉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抑素阿霉素生存期

王加良 高月娟 李海燕 赵玉梅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药学部,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内皮抑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腹腔注射阿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移植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王加良 高月娟 李海燕 赵玉梅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药学部,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 分析内皮抑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腹腔注射阿霉素抗血管生成和肿瘤杀伤作用。方法 在40只大鼠背部皮下接种H22鼠源性肝癌细胞,接种肿瘤直径在1 cm左右时,随机分为4组各10只,对照组瘤内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瘤内组瘤内注射内皮抑素和腹腔注射阿霉素,静脉组静脉注射内皮抑素和腹腔注射阿霉素,阿霉素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腹腔注射阿霉素,3 d后测量肿瘤直径,每15 d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大鼠生存期等。结果 给药后时间与分组因素效应显著(F=45.37,P<0.05),不同治疗大鼠肿瘤体积差异明显,不同作用时间下肿瘤抑制作用差异明显(P<0.05),瘤内组肿瘤生长显著低于其他小组(P<0.05),瘤内组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和VEGF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静脉组生存期显著长于阿霉素和对照组(P<0.05),瘤内组与静脉组生存期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内皮抑素瘤内注射联合腹腔注射阿霉素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更佳,但是对生存期影响与静脉注射无显著差异。

内皮抑素;阿霉素;注射;肿瘤

大部分肝癌患者发现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生存率超过2年患者不足50%,目前肝癌治疗中大多数药物具有很大毒副作用〔1〕,预后效果不佳,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及外周细胞受到刺激导致血管生成表型,肝癌治疗开始研究分子靶向治疗〔2〕,内皮抑素是近几年临床研究热点药物之一,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肿瘤有效治疗药物但是内皮抑素静脉注射费用较高〔3〕,本文分析不同给药途径联合腹腔注射阿霉素对肝癌大鼠抗血管生成和肿瘤杀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昆明大鼠(4~6周龄,体重18~22 g)40只,内皮抑素购自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阿霉素购自深圳万乐药业,试验均在SPF级动物实验室进行。

1.2 方法 肝癌H22细胞计数为1.5×107/ml,在大鼠腹腔注射0.2 ml肝癌细胞,1 w后每只大鼠背部皮下接种0.1 ml。

待大鼠肿瘤直径约在1.0 cm,将其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瘤内注射+腹腔注射各0.1 ml生理盐水;瘤内组瘤内注射内皮抑素,腹腔注射阿霉素;静脉组静脉注射内皮抑素,腹腔注射阿霉素;阿霉素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阿霉素。内皮抑素注射标准为10 mg/mg,阿霉素为1 mg/kg,注射2 w后,抽取5只标本检测生化指标,其余观察生存期变化。

1.3 观察指标 测定肿瘤直径,取均值。眼球摘除法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双夹心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肿瘤标本常规固定,按试剂盒说明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数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行t及F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肿瘤生长、抑瘤率比较 瘤内组移植瘤生长抑制,部分肿瘤体积减少,大鼠进食减少,未出现消瘦情况,静脉组移植瘤生长缓慢,进食减少,未见消瘦。阿霉素组移植瘤生长缓慢,反应迟钝,对照组移植瘤逐渐长大,毛发粗糙、消瘦。给药后时间与分组因素效应显著(F=45.37,P<0.05),不同治疗组大鼠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不同作用时间下肿瘤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内组肿瘤生长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变化见表2。

2.2 各组VEGF、MVD变化 瘤内组MVD水平和VEGF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见表3。

表1 各组不同时间点肿瘤体积变化

表2 各组抑瘤率比较(%,n=10)

表3 各组MVD、血浆VEGF结果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静脉组比较:2)P<0.05

2.3 生存期比较 瘤内组和静脉组生存期〔49(46.85~51.23)d、46(40.71~49.26)d〕显著长于阿霉素组〔29(16.12~41.85)d〕和对照组〔18(17.15~18.88)d〕(P<0.05),瘤内组与静脉组生存期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 论

目前在肿瘤治疗中,一般以最大程度杀伤肿瘤细胞为治疗目的,化疗药物往往选取最大耐受剂量,毒副作用很大,很多患者不愿采用化疗,内皮抑素是分析靶向药物,作用于内皮细胞,毒副反应小,但是内皮抑素发挥相关生物学效应本身还处于研究之中〔4,5〕,在临床使用中往往需要反复输入比较药物浓度,费用很高,研究内皮抑素采用何种给药方式对患者治疗有重要价值。在以往研究中发现实体瘤在缺乏新生情况下不会超过2~3 mm,VEGF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子〔6〕,内皮抑素为胶原XⅧ的C末端非胶原区NCI结构与氨基酸,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内皮抑素治疗恶性肿瘤给药途径包括肌肉注射、瘤内注射、腹腔注射及静脉注射等〔7〕,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原发病灶转移和复发,本文说明采用瘤内局部注射方式效果要显著好于静脉注射。内皮抑素抑制肿瘤生长与VEGF信号传导有关,采用VEGF作为观察指标之一,在肿瘤血管生成评价中一直采用MVD标准〔8〕,CD34作为微血管密度检测指标定量反映病灶内微血管生成情况。本结果提示采用瘤内局部注射方式能够有效抑制VEGF分泌,减少MVD,进而达到间接抑制肿瘤生长效果,可能是因为内皮抑素为活性蛋白、半衰期短,采用瘤内注射能够极大地缩短药物达到靶组织的时间,延长药物与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时间,提高抑制肿瘤生长效果;局部内皮抑素的升高能够抑制VEGF表达,阿霉素能够起到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目的;内皮抑素能够使肿瘤血管有序化,有利于细胞毒物进入肿瘤组织中提高治疗效果。本文表明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化疗能够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但是瘤内注射并不会延长生存期。

1 张翠翠,陈 程,金子良,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移植瘤及正常组织中血管相关因子影响的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4):952-6.

2 王海鹏,朱袭嘉,田小林,等.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42-3.

3 呙晓梅,戴晓芳,丁 洁,等.内皮抑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VEGF表达的影响及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2):171-6.

4 杨芝萍,杜月光,谢永红,等.人重组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对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抑制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4):259-62.

5 陈俊青,蓝 天,韩 娜,等.贝伐单抗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J〕.中国肿瘤,2014;23(5):408-11.

6 史红媛,田 迎,胡秋菊,等.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抑制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血管生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19-23.

7 王泽新,汪森明,周 琪,等.内皮抑素不同给药途径联合阿霉素治疗鼠肝移植瘤〔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8):1903-5.

8 王泽新,汪森明,胡喜钢,等.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鼠H22肝癌移植瘤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954-6.

〔2015-02-19修回〕

(编辑 苑云杰)

赵玉梅(1972-),女,硕士,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研究。

王加良(1978-),男,硕士,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学调剂工作研究。

R925

A

1005-9202(2016)19-470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12

猜你喜欢
抑素阿霉素生存期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慢病毒介导的卵泡抑素抑制下咽癌细胞FaDu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儿茶酚抑素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叶酸对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胱抑素C的变化探讨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
中成药对阿霉素致心脏毒性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柚皮苷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