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视阈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的转变

2016-11-23 10:38王志明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地理

王志明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理念,论述了地理新教学理念的特点,通过此导入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到现时代的教学观点,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理念;转变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关系。同时,人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地理科学素养。地理课程改革显得极为重要,这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我们通常说,教育改革中,观念转变是基础,体制改革是关键,课程改革是核心。而其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理解课程标准精髓的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吴传钧院士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的地理教育比大学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人的一辈子。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又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也要认识人文世界,并且通过对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进而树立全球一体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高中地理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一、对地理教学理念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概述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1]。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地理新课标教学理念

世纪之交,为遵循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方针,从2001年9月开始新的课程标准走进了校园,也走进了师生生活,从而要求参与教改教师破除以书为本,以纲为纲,以教为学的旧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3]。新的国家《高中地理课标》提出了六大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事物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体现生活性、实用性,并能给学生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反映出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事例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开设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如:气象站、地震台)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和方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4]。

二、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理念的特点

(一)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结果是学生只是像机器一样在背诵记忆,再现课本内容。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抹杀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果差,如此不仅教师教的累,而且学生学的也累。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该表现为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持久兴趣

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价值观和崇高的敬业精神[5]。教师的这些品质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是学生想要学习的重要动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愉悦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兴趣的责任。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持久兴趣、设法调动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活跃课堂气氛会有显著的效果,学生会感到学习地理是一种享受,一种自我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综上所诉,现今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源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增加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地理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