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11-23 10:12任晓璐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教学

任晓璐

摘要:朝鲜族人民具有民风淳朴的特点,并且朝鲜族人都善于唱歌和跳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民族独特的个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分析,提出几点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屈伸动律”;朝鲜族;舞蹈教学

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应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舞蹈内容,强化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使得屈伸动律优势得以发挥。

一、朝鲜族舞蹈动作特点

在朝鲜族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应用屈伸动律,就要全面分析朝鲜族舞蹈特点,并且根据朝鲜族舞蹈动作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朝鲜族舞蹈动作具体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鹤步”舞蹈动作是朝鲜族舞蹈中最基本的步态,主要因为朝鲜族人民对丹顶鹤较为喜爱,所以在舞蹈形态上追求丹顶鹤身姿的美观度。朝鲜族某位舞蹈家曾经提出“朝鲜族舞蹈必须要在仙鹤步调的基础上,达到杨柳式的身条,才能提升朝鲜族舞蹈的美观度”,进而形成了“柳手鹤步”的舞蹈动作特点。其屈伸动律的特点为内外、动静结合,要求舞蹈人员能够利用内在的动力带动外在动力,在协调自身舞蹈呼吸的基础上,带动全身步伐,使得舞蹈动作与音乐伴奏相互适应,进而形成韧性、顿性、弹性与含性动率,使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韧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就是在舞蹈过程中,舞蹈者通过松弛、收紧的舞蹈动作,配合自身呼吸与屈伸动率,表现出舞蹈的柔韧美,进而形成良好的韧性动率[1]。

第二,顿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就是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对呼吸进行控制,并且借助伴奏节拍形成顿的动作。虽然此类顿动作在舞蹈中属于静止形态,但是,由于舞蹈者呼吸作用,使得顿动作产生了“动”的效果[2]。

第三,弹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就是舞蹈人员在舞蹈过程中,能够利用肩、手腕以及脚等部位对动作予以表达,例如:在舞蹈者表演《安旦》的时候,可以随着音乐轻快的进行长短节拍表演,使得舞蹈观看者能够产生愉悦情感。

第四,含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此类舞蹈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舞蹈人员表演动作中的“晃动”,就像音乐中的颤音一样,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同时,此类舞蹈动作较为细腻,可以为观看者带来较为优美的感觉。“含”在朝鲜族舞蹈中有着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在视觉上呈现出“含”的舞蹈动作特点。第二,内在表现形式,就是舞蹈人员利用呼吸体现出“含”的舞蹈动作特点。然而,在朝鲜族舞蹈中,“含”是不可或缺的舞蹈动作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朝鲜族舞蹈角色内心情感深度,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

二、“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朝鲜族舞蹈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根据对朝鲜族民族舞蹈动作特点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确保能够提高舞蹈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文针对“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几点重要性观点,推进朝鲜族舞蹈教学的进步。

(一)“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朝鲜族舞蹈是国家各个民族舞蹈中的核心内容,是我国艺术经典体系。朝鲜族人们都能歌善舞,对于舞蹈艺术有着一定追求,能够在动静之间形成良好的气韵贯通体系,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朝鲜民族舞蹈中的音乐节奏能够表达舞蹈者内心节奏,舞蹈者对呼吸的运用与动作的把握是其内在力量,进而体现出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然而,在朝鲜族舞蹈教学期间,虽然可以利用呼吸节奏表现出舞蹈内在情感,但是,屈伸动律能够直接表达出呼吸的运用情况,由此可见,在朝鲜族民族舞蹈教学期间,屈伸动律是较为重要的教学依据,只有利用屈伸动律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膝部与脚腕等完成舞蹈动作,才能提高学生下肢使用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下肢波及上身与手臂,使其动作的协调性提升。另外,朝鲜族舞蹈教师应用屈伸动律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训练下肢屈伸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运用呼吸,达到控制内心节奏的目的,使得舞蹈艺术形象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4]。

(二)屈伸动律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朝鲜族舞蹈教师在应用屈伸动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古格里”节奏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因为此类节奏可以使学生在运用呼吸的同时,能够带动膝部的屈伸进而贯穿于全身。因此,朝鲜族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屈伸动率要求学生吸气时由丹田发力,然后双膝慢慢伸直经过背部与头部,同时,呼吸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特点,使得舞蹈的舞姿造型达到良好的状态。

朝鲜族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垂直与平移的屈伸动作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舞蹈步伐上形成良好的状态。这就需要舞蹈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合理控制膝部与腕部的动作,进而形成加强的控制能力。同时,朝鲜族舞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古格里”舞蹈的时候,能够将舞蹈含蓄、柔韧、细腻等风格特点体现出来,例如:仙鹤步、平步、之字步等,在每个步伐迈步之前,都要对腿进行弯曲处理,另一条腿抬起到一定的动势部位,脚跟与肩部位要有一定的控制力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屈伸动律”的动作特点学习朝鲜族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体系。

结语:

在朝鲜族舞蹈教学期间,教师要想有效发挥“屈伸动律”的教学作用,就要在教授学生练习腿部屈伸之后,再学习朝鲜民族舞蹈步法,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腿部的屈伸带动手臂动作,使得学生在全面掌握朝鲜族舞蹈动作特点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舞蹈风格。

参考文献:

[1]于立.谈屈伸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风格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戴赟.“屈伸动律”—民间舞教学的钥匙[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7).

猜你喜欢
朝鲜族舞蹈教学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KORE A TOWN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