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2016-11-22 11:21张贵付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农村

张贵付

随着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工作的进行,许多地方建起了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有效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上学问题。但一些地方在条件相对落后、时机尚不成熟、资金得不到保证、政策尚未配套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寄宿制学校,导致一些事先想到的和未曾想到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校车及住校安全存在隐患、学校经费紧张、小一新生自理能力差等问题,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一些什么困境?解决出路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深入湖南省郴州市,对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了调查走访。

一、寄宿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笔者来到距郴州城区20多公里的五盖山镇九年制寄宿学校。这是苏仙区最偏远的一个高寒山区镇的寄宿学校,2008年一场冰灾将学校的建筑物全部损坏。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共投资1070万元兴建了教学楼、综合楼等主体工程。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共有教室20间,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电子备课室等一应俱全,有学生宿舍、食堂及其他寄宿设施,可容纳500多名学生寄宿。其他附属工程如围墙、改水、绿化美化等也相继完成,校园里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与城区学校相比毫不逊色。

到了吃饭时间,笔者随一群孩子来到食堂,看到有青椒炒五花肉、酸萝卜炒海带、清炒长豆角等菜,三个菜,荤素搭配,价格4元。对面墙壁42寸的彩电,正在播放中央台的里约奥运新闻……现在,这些山区孩子没有早晚赶路的艰难,也没有带冷饭冷菜的辛酸,寄宿制学校成为孩子身心成长的家园。

在郴州市十二中,初一新生陈红霞提起刚毕业的廖王坪中心小学,高兴地告诉笔者:“以前我们在村小只上语文、数学、思品三门课,2012年合并到乡中心校后,就多开了英语、美术、音乐、电脑、体育等好几门课程,上课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直观易懂,能用电脑绘画,能用英语问好……”

笔者随意走进一间学生宿舍,发现地面比较干净,箱子摆放整齐,被子叠得有模有样,就连口杯牙刷也摆成“一”字形,每层楼有一卫一池一阳台。负责军训的王教官告诉笔者:“我们从教孩子怎样铺床叠被到怎样打扫寝室,从衣物、毛巾的摆放到整理内务,从早睡早起到按时完成写日记……从洗手做起,从洗衣做起,从刷牙做起,孩子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该校在校舍改造的同时,以创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示范校为契机,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在综合楼装备了图书阅览室、书画美术室和计算机应用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让师生们足不出校就可了解国内外形势。

二、安全隐患、经费不足等制约寄宿学校的发展

农村寄宿制诸多好处不容质疑。但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数量不够,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寄宿需求。部分寄宿制学校条件尚不达标,管理人员配备还不到位,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较多,已成为制约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障碍。

“那些‘白天在幼儿园玩耍,晚上回到家跟母亲睡一个被窝还揣奶头的六七岁儿童,离开了母亲温暖的怀抱,生活自理能力差,吃饭、洗衣、睡觉等日常起居都需要专人照料,教师每天晚上都要轮流与—、二年级的学生住在—起。由于学生年龄小,宿舍门口每天在入睡前都要放—个盆子,方便学生大小便。”苏仙区岗脚学校校长廖初夏说。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国家只是解决校舍问题,不包括人员配备。食堂管理员、炊事员和宿舍保育员,既没有给编制,也没有拨付工资,上级又不准多收一分钱。好在郴州市2015年率先在湖南省实施农村寄宿生155元/年公用经费补贴,今年又增加到200元/生。否则,就会陷入寄宿生越多,学校亏损得越严重,有时连保学校运转都很困难的地步。

其实,农村寄宿学校最大的还是安全问题。桂东县沙田镇中心校校长方水松就直言:“如果说学校经费问题有困难,我们还可以节省和借钱解决,一旦学生出了安全问题,学校却担不起这个责任。”

“既当老师又当妈。”在学校加大管理的同时,许多老师面临角色转换,即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换。方水松苦笑道:“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对孩子的照顾就必须更加仔细,更加贴心,老师所花费的精力也就相对更多。不得已,我们的教师只能从单纯的白天教学转向24小时管理,延长工作时间,对寄宿制学生实施‘圈养,增加管理内容及难度,大部分班主任往往需要身兼数职,同时扮演老师、家长、保育员甚至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致使其压力不断增加,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

即便如此,岗脚学校现有418名学生,其中360名寄宿生,仅有29名教师。“按照国家规定的1∶21的师生配备比,教师是足够的。但要管理好这些寄宿生,人手还是缺。”廖初夏说,没办法,学校只能聘请2位厨师、2名宿管员。由于学校每年是按生均经费拨款,厨师和宿管员的工资只能由学校支付,压力不小。

此外,一些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摆脱发展困境亟待各方努力

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然各级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要从根本上摆脱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困境,还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

首先要解决寄宿生食宿难问题。以白露塘镇中心完小为例,学校地处郴州出口加工区内,现有560名学生,寄宿生350名。2005年,学校利用原镇农校8亩土地种植蔬菜,用空闲的四间平房修建猪栏,安排一名家属负责养猪,每年养生猪两批,可出栏生猪50多头。学校自养的生猪一头也不卖,每周宰杀一头,全部用于食堂改善师生生活,还用养猪种菜赚的钱补贴寄宿生的一元早餐费,此举深受家长们的好评。但校长首林峰却有苦恼,由于寄宿生人数增加较快,原有的287个床位现住着320名寄宿生。不得已,今年秋季要将六年级学生分流到镇中学。否则,寄宿生的拥挤问题难以解决。

其次要解决工勤人员及校医问题。“我们学校的老师现在是一专多能,上课是教师,开饭是厨师,课外是心理辅导员,晚上是寝室管理员。由于一、二年级学生太小,有的小孩尿湿了裤子,老师们需帮其换下来烘干;有的孩子上体育课撑开了裤裆,也要老师给其缝上。”首林峰说。学校没配备专职的保育员,每个宿舍尽量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搭配到一块住宿,老师们轮流值班,晚上定时到宿舍检查,真是操碎了心!冷暖交替的春季和秋季是最让人担心的时节,夜里背着发烧、肚疼的学生往医院跑,对老师来说是常事。对此,首林峰建议考虑并确定寄宿制小学的领导岗位和后勤、临聘人员的编制问题。

最后要加大经费投入。一些学校虽有漂亮的校舍,学生宿舍却依然是老式的木架高低床;有的学校连学生食堂就餐的桌椅也没有,孩子们只能拿着碗蹲在院子或在教室里吃饭。这些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都是难题,特别是学校后续建设和其它维修的高额费用,支付部分临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让学校苦不堪言。苏仙区邓家塘学校校长李磊说:“我们这所山区学校仅有210名学生,寄宿生较多。今年上期算了一下账,现在每增加一个寄宿生,学校至少要增加150元的经费支出,仅靠公用经费,学校每期要亏损一万多元。要不是有爱心人士的资助,我这个校长恐怕要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