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郑春波,吴鹏,姜启平,童伟
(1.威海市文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山东威海 264400;2.文登市水产综合育苗试验基地,山东威海 264200)
池塘网箱冬季培育刺参苗技术
王海涛1,郑春波1,吴鹏1,姜启平1,童伟2
(1.威海市文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山东威海 264400;2.文登市水产综合育苗试验基地,山东威海 264200)
池塘网箱培育刺参苗具有生态环保、成本低、易管理、产量稳定、不使用药物等优点,培育的刺参苗体质健壮、成活率高、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深受养殖单位喜爱。池塘网箱培育刺参苗根据池塘水温等条件,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放养幼、稚参,10月份收获。2014年,笔者进行了冬季池塘网箱培育刺参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1 池塘条件
池塘有效水面3.47 hm2,硬泥底质,最高水深2.0 m,进排水闸门各一座,自然纳水便利。池底摆放分布均匀的石堆做附着基,高0.8~0.9 m,配备匹配的增氧机。池塘于2011夏季清塘,2012年春季放养刺参苗,轮捕轮放养殖成品刺参。
1.2 培育网箱
培育网箱规格3.0 m×1.5 m×1.0 m,用8目的聚乙烯网制成。先在池塘坝埂铺设两条平行的聚乙烯绠,按照网箱规格用竹竿隔成多个框架,框架四角绑浮漂增加浮力。用船将网箱架运送到池塘计划位置打橛固定,网箱四角固定在框架内,上沿高出水面10~15 cm,底边四周挂石坠,使其在水中充分展开。网箱内挂长15 m、宽1.3 m的附着基(附着基和网箱的制作材料相同),附着基折叠呈“波浪状”竖挂于网箱中,两端用小细线绑在网箱两侧的聚乙烯绠上。网箱相互连接成长条状,共600个,每100个网箱连成一排。培育网箱在5月下旬架设好,先进行夏秋季刺参苗的中间培育,9月28日前将刺参苗全部收获。网箱和附着基用喷枪冲刷干净,于10月3日重新架设好,黏附浮泥和底栖硅藻,为冬季培育刺参苗做好准备工作。
2.1 放养幼参
2014年10月27日,从威海市某育苗场购买平均规格2 000头/kg的刺参幼参600 kg,平均每个网箱放养幼参1.0 kg。
2.2日常管理
2.2.1 水质管理每潮汛换水,分4~5次进行,换水时避开潮头水,纳入浮泥含量高的海水。10月至11月上旬大量换水,每潮汛换池塘总水体的80%~100%,池塘水位保持在1.2~1.3 m;11月中下旬,多纳水少排水,逐渐将池塘水位提高到2.0 m左右;12月至第2年2月,保持池塘最高水位,不换水,添加渗漏水位;3月开始逐渐降低水位到1.4~1.5 m,每潮汛换水15%~20%;4、5月池塘水位保持在1.2 m左右,每潮汛换水30%~80%。
2.2.2 底质管理11月、翌年3月,每潮汛换水后全池施加化学底改剂,5月施加生物底改剂;3月、4月,每半个月在网箱内施加化学底改剂。定期检查网箱底部,发现有积堆的淤泥和粪便等,拉起网箱底部在水中摆动,将其从网孔中漏出去,保持网箱底部清洁。
2.2.3 饵料投喂整个培育过程不投饵。10月、11月和翌年4月份,通过大量换水,纳进浮泥及底栖藻类,黏附在网箱和附着基上供刺参苗摄食。12月至翌年3月水温低,刺参苗基本不摄食。
2.2.4 重视增氧冬季池塘冰封1个多月,该期间每3 d开机增氧2 h,将冰面打出透气孔。当冰面上覆盖积雪遮挡光照时,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至少敲开池塘水面20%以上的冰层。3、4月气温回升,每天开机增氧2 h,打破池塘水体分层,提高池塘溶解氧,促进刺参苗体能恢复。
2.2.5 净化池水11月上旬全池施加一次碘制剂,净化池水,为刺参安全越冬打好基础;第2年3月中旬连续使用2次碘制剂,净化池水并预防和治疗刺参化皮病。
2.2.6 保持池水透明度11月中旬,池塘施加无机肥肥水,促进单胞藻类适量繁殖;第2年4月上旬,连续2次施无机肥肥水,将池塘透明度保持在80~100 cm。
3.1 网箱培育结果
池塘网箱冬季中间培育刺参苗历时6个月,于2015年4月25至30日全部收获,培育的参苗健壮、活力强。共培育出平均规格304头/kg的刺参苗1 910 kg,平均培育成活率48.34%,平均出苗量3.18 kg/箱。
3.2 不同放养密度的网箱培育结果
不同放养密度的对比试验设置5个梯度组,每组3个网箱,分别放养幼参0.50、0.75、1.00、1.25、1.50 kg,放养规格2 000头/kg,其他条件、管理等相同。
试验结果表明,幼参放养密度在0.50~1.25 kg/箱时,出苗量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放养密度超过1.50 kg/箱时,出苗量开始降低。参苗越冬成活率整体差别不大,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最高和最低相差9.82%;收获规格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见表1。
3.3 不同放养规格的网箱培育结果
表1 不同放养密度对比表
不同放养规格的对比试验设置6个梯度组,每组3个网箱,放养幼参规格分别为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头/kg。每个网箱放养幼参1.0 kg,其他条件、管理等相同。
试验结果表明,幼参放养规格在2 000~6 000头/kg,出苗量随着幼参放养规格的减小逐渐下降,放养幼参2 000头/kg组出苗量最高,1 000头/kg组和3 000头/kg组次之;成活率和收获规格随着幼参放养规格的减小而呈明显降低趋势。见表2。
4.1 效益分析
池塘冬季网箱培育刺参苗,共实现销售收入18.31万元,扣除幼参苗种、水电费、运输费、工人工资等生产成本6.85万元,实现生产效益11.46万元,新增效益2 204元/667 m2。开展冬季刺参苗网箱中间培育,在夏秋季池塘网箱培育的刺参苗收获后,及时洗刷并架设网箱和附着基,或者准备两套网箱和附着基轮换使用,10月底前放养幼参,一年培育两茬苗,在不影响池塘刺参养殖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和资源,可明显提高池塘整体经济效益。
4.2 冬季池塘网箱培育刺参苗风险小、成本低
冬季池塘网箱培育刺参苗和夏秋季节培育刺参苗相比较,一是冬季管理更加简单,不需要投喂饵料,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费用;二是冬季水温低,刺参苗病害少、杂藻及敌害生物少、培育成活率高;三是冬季没有台风、高温等极端恶劣天气,出苗量比较稳定,降低了中间培育风险。
表2 不同放养规格对比表
4.3 适当提高幼参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
冬季网箱培育刺参苗,放养较大规格的幼参出苗量明显高于放养小规格幼参,放养规格在1 000~3 000头/kg较适宜,放养规格在2 000头/kg出苗量最高。在一定的放养密度范围内,适当增加放养密度,能明显提高网箱产量。该试验在不投喂饵料的条件下,每个网箱放养2 000头/kg的幼参1.25 kg出苗量最高。如果在秋末和春季适温期适当投喂饵料,是否可以取得更好的培育效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试验。
4.4 适时放养幼参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
该地区10月中下旬,池塘水温在15~20℃,11月上旬寒流来袭,池塘水温会迅速下降到10℃以下。10月份放养幼参,水温适宜,幼参能尽快适宜网箱和池塘环境,并摄食浮泥及底栖硅藻,恢复和增强体质,为提高越冬成活率打下基础。池塘水温下降到10℃以内放养幼参,不利于幼参的体能恢复,成活率会明显下降。
4.5 关于饵料投喂的问题
试验池塘位于威海市文登五垒岛湾海区,近海滩涂面积大,自然海水中浮泥及底栖硅藻量特别充足,在秋末和早春加大换水量,黏附在网箱及附着基上的浮泥和底栖硅藻基本可以满足刺参苗的摄食,不需要人工投喂。如果海区水质较清、瘦,或者幼参放养密度大,在秋末和春季就需要适当投喂饵料,以满足刺参苗生长。
10.3969/j.issn.1004-2091.2016.09.010
2016-01-08)
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GNS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