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指马鲅土池生态养殖试验

2016-11-22 08:22张克烽
水产养殖 2016年9期
关键词:鱼苗水温成活率

张克烽

(泉州市水产技术站,福建泉州 362000)

四指马鲅土池生态养殖试验

张克烽

(泉州市水产技术站,福建泉州 362000)

四指马鲅俗称午鱼、马友、牛笋,属于马鲅目、马鲅科,主要生活在浅海及河口附近,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食用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2013—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东石贝类养殖场开展四指马鲅土池大面积混养花蛤试验,并取得良好成,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晋江东石贝类养殖场开展。

1.2 清池消毒

放苗前排干池水,曝晒20 d以上,清除过多淤泥。池底混养花蛤地段整畦,添沙、翻松耙平,用100 kg/667 m2生石灰进行干法消毒,然后进网滤水浸洗3遍。

1.3 施基肥培育生物饵料

在进水前堆施经发酵后的干鸡粪50 kg/667 m2,然后注水0.6~0.8 m,以后视水色情况,追施单胞藻激活素或复合肥,繁殖饵料生物,保持池水透明度35~40 cm。

1.4 苗种来源与放养

四指马鲅苗种来自广东;花蛤苗、篮子鱼苗来自晋江东石。选择大小均匀、无病、无伤残、活力强的鱼苗、贝苗。

1.4.1 花蛤2013年6月25日放养240个/kg的蛤苗,投放密度5万粒/667 m2。

1.4.2 四指马鲅2013年6月30日放养全长2~3 cm的鱼苗6 000尾/667 m2,鱼苗放入池前用淡水浸泡25~30 min消毒。

1.4.3 篮子鱼2013年7月28日放养规格为

1000尾/kg的篮子鱼苗500尾/667 m2。

1.5 养殖模式与理化因子

2013—2014年在66.7 m2露天小土池和3 m2/个的室外小水泥池放养全长2.5 cm的鱼苗,密度6尾/m2(不同密度组除外),进行试验。

1.5.1 四指马鲅生长和成活率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①水温组:在66.7 m2小土池放养400尾鱼苗,2013年7—12月每天6:00和14:00测量水温,得出日平均水温和月平均值,每月撒网取样检查,称量四指马鲅体质量,观测其成活情况。②比重组:在4个小水泥池中,用井水和卤水调配为比重1.000、1.003、1.015、1.030的4个梯度组,培育半个月,计算四指马鲅成活率。③密度组:在小水泥池中,设密度为6、9、12尾/m23个试验组,养殖1个月,测量四指马鲅生长情况,计算成活率。

1.5.2 不同换水方式的养殖试验在条件相同的2个小水泥池,采用添水、增氧、定期换水与关水、添水两种不同养殖方式,养殖1个月,比较四指马鲅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1.5.3 饲料与四指马鲅生长和存活的关系①设鲜杂鱼、膨化饲料两个不同饲料组,投放体长6.4 cm的鱼苗,养殖1个月,计算投饲量,比较四指马鲅生长情况。②设置2个试验组,同时放养密度和体长均相等的鱼苗,养殖5个月,测量四指马鲅的体质量和体长,计算成活率及饲料系数。

1.6日常管理

1.6.1 饲料投喂按“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方法投喂。放苗2 d后,开始投喂卤虫等浮游动物,并逐步过渡投喂鱼浆、鱼浆拌面粉、杂鱼和膨化饲料等;日投饲量按鱼体质量5%~10%;每天投饵2~3次,时间分别为清晨、中午和日落前。

1.6.2 水质管理每天添水10~20 cm,每15 d换水1次,换水量为20%~30%,进入7月份气温升高,提高池内水位至1.5 m以上。定期施放光合菌,适时开增氧机,保证池水良好。

1.6.3 鱼病防治采取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及时清除残饵,每月用漂白粉1 g/m3水体全池泼洒消毒1次。病害季节在饲料中添加0.1%的鲜大蒜汁预防肠炎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无重大病害发生。

1.6.4 适时收捕在水温下降至20℃以下时要及时收捕四指马鲅;花蛤达80粒/kg规格时采用网洗方法收获。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室外小型试验结果

2.1.1 环境理化因子对四指马鲅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水温与四指马鲅生长和存活的关系如表1。试验表明四指马鲅生长和存活与水温密切相关,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0.8~31.5℃,以24.3~28.2℃阶段体质量增加最快,月增重71 g以上且成活率相对较高,达76.5%以上;当水温下降至15.0℃时四指马鲅停食、消瘦、病死率上升;水温连续7天13.5℃时四指马鲅全部死亡。据此认为该地区养殖四指马鲅适宜时间为4—11月,12月—翌年2月进入越冬期,不适宜养殖。②比重:从2014年4个不同梯度比重试验可以看出:四指马鲅属广盐性鱼类,比重在1.003~1.030均能正常生活,但比重在1.000时5 d后发生死亡。③放苗密度对四指马鲅生长和成活的影响:2014年5月进行1个月试验的观测结果:密度6、9、12尾/m2三组,平均个体增重分别为8.0、7.8、7.0 g,成活率分别为88.9%、81.5%、61.1%。以密度12尾/m2的组生长最慢,成活率也低,且生产实践中发现密度高易患病;而密度低的6尾/m2组虽生长快,成活率高,但产量低,所以从生产角度衡量,应以9尾/m2的养殖密度为适宜。

表1 2013年7—12月水温与四指马鲅生长和成活情况

2.1.2 添水增氧、定期换水与关水添水两种养殖方式四指马鲅结果比较添水增氧、定期换水的养殖方式比关水添水的养殖方式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详见表2)。

表2 2014年四指马鲅两种养殖方式情况比较

2.1.3 饲料与四指马鲅生长和存活的关系①试验表明以鲜杂鱼为饲料,四指马鲅平均月增重43.2 g/尾,而投喂蛋白质含量43%的膨化饲料其体质量月增加仅29.2 g/尾,投喂鲜杂鱼的四指马鲅生长快。在1个月试验中,两饲料组四指马鲅成活率无差别。②试验放养体长2.5 cm(体质量0.55 g/尾)的鱼苗,养殖5个月,成活率61.1%,平均体长达30.3 cm,体质量259.35 g/尾,每池平均产量2.85 kg,平均摄食量22.18 kg,饲料系数7.8。试验中发现投喂前后使用增氧机,可促进鱼的食欲与消化能力,提高生长速度。

2.2 四指马鲅大面积土池混养花蛤

2.2.1 养殖结果2013年6—12月在一口14×667 m2的露天土池放养四指马鲅8.4万尾,花蛤70万粒,篮子鱼7 000尾。该土池月平均水温15.5~31.5℃,比重1.018~1.024,pH值8.0~8.6,水色黄褐色,浮游生物以舟形藻和角毛藻为主,经过5个多月养殖,共收获商品鱼和蛤18.582 t,其中四指马鲅11.298 t,4.344万尾,平均260 g/尾,成活率51.7%;花蛤7.084 t,56.67万粒,平均80粒/kg,成活率81%;篮子鱼0.2 t,平均0.125 kg/尾,成活率22.86%。平均亩产量1 327.29 kg/667 m2,其中四指马鲅807 kg/667 m2,花蛤506 kg/667 m2,篮子鱼14.29 kg/667 m2。上述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实现总产值97.254万元,每亩平均产值6.947万元/667 m2。

2.2.2 结果分析在该试验中,投喂的饲料和鱼浆不仅可作为四指马鲅的饵料,而且残饵及其四指马鲅、篮子鱼的排泄物又可肥水,繁殖饵料生物,为花蛤提供饵料;花蛤摄食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净化水质和底质,为四指马鲅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其病害的发生,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同时篮子鱼吃食浒苔,可以减少浒苔对花蛤的危害。

10.3969/j.issn.1004-2091.2016.09.005

2016-05-14)

猜你喜欢
鱼苗水温成活率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提高果树成活率的方法探析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大联大:最先感知“水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