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6-11-22 08:34岳荔屹刘巧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测血压动态血压

岳荔屹,刘巧荣

(1.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岳荔屹1,刘巧荣2*

(1.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有效应用降压药,减少靶器官损害。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法,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法,并施以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24 h血压波动曲线、波动幅度、总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能客观反映患者24 h血压实际状况,有效应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

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降低40%的脑中风和15%的心肌梗死危险[1]。定西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临床上主要依靠偶测血压监测患者血压情况,而偶测血压常受运动、饮食、饮酒、吸烟、情绪等因素影响。血压变异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在偶测血压中不能真正反映,并且用药、治疗、观察具有很多局限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患者24 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的方法,是一种无创性血压监测,能较准确地反映血压变异、昼夜节律变化和波动水平及趋势,且无“白大衣效应”,可获得偶测血压无法得到的多项重要指标参数。本文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对照组100例,采用偶测血压法,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监测期间均接受不同种类药物降压治疗。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2例,年龄25~86岁,平均58.5岁。纳入标准: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心肌疾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标准: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2]。

1.2.2血压监测方法 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法;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并施以个体化护理、治疗干预措施。观察组监测间隔时间设置为:日间(6:00—22:00)30 min一次,夜间(22:00—6:00)60 min一次,记录时间为24 h[3]。有效记录次数必须在总血压记录次数的90%以上,动态血压监测仪每次使用前均进行自动校正,当误差<0.05时,可正常使用。监测全过程必须让患者知情同意。在电脑中输入患者信息,并固定好袖带,袖带一般固定在左上臂,下缘距肘窝2 cm,松紧度以能容纳两横指为宜。上肢保持静止放松状态,充气时,应注意停止活动,保持手臂不动,直到测完放气为止,以提高精确度。避免压力管扭曲、打折或受压,不要随意移动袖带,避免袖带松动或脱落影响测量结果,夜间睡眠时尽量保持平卧位,以便获得准确的血压监测数据。监测期间鼓励患者记录生活日记,有利于分析血压变化的原因。最终得出24 h血压昼夜均值、血压昼夜变异性及负荷值。

1.2.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由于多种原因ABPM的正常参考值国际上还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比较公认的参考值见表1。规定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节律(即血压昼夜节律正常),<10%为非杓型节律。夜间血压均值比日间血压均值下降>10%为杓型节律,血压负荷值≤10%则正常,>10%血压负荷增重。判断标准均依据我国颁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白天平均血压≥135/85 mmHg,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

1.2.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表1 ABPM正常参考值(mmHg)

2 结果

两组血压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血压波动曲线明显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人数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4 h血压波动幅度: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幅度异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4 h血压总平均值正常人数也多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1)血压受神经、体液多种因素调控,如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等,这些物质的活性在清晨明显增高是导致血压晨峰现象的主要原因。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多表现为夜低昼高,24 h呈节律性变化:清晨醒后数小时内血压迅速升至峰值,半夜至凌晨降至谷值。通常夜间血压下降值大于白天血压的10%,呈杓型曲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规律与正常人相似,仅平均血压水平高于正常人,部分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值小于白天血压的10%,呈非杓型曲线。晨峰现象和血压的变异性是血压的两个重要特征。多项临床研究和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猝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均好发于清晨。此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增大更易造成靶器官损害,在24 h平均血压相似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变异大者靶器官(心、脑、肾)损害程度更严重;非杓型曲线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也较杓型曲线患者严重。因此,高血压药物应根据人体血压昼夜节律生物变化合理服用,持续有效地控制24 h血压,使非杓型曲线向杓型曲线转变,这是预防和限制靶器官损害的关键。同时血压平稳、变异度小,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表2  两组监测结果比较(例)

(2)首先要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护理。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任何精神刺激都会使血压升高,如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因此,针对患者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帮助其调节负性情绪,训练自我控制能力。高血压患者饮食应清淡、富含维生素,每餐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每日食盐摄入量在6 g以下,少吃动物内脏;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劳逸结合,起居规律,一、二级高血压患者不宜做重体力劳动,血压持续升高伴有心、脑、肾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ABPM的患者,告知其在监测过程中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但不能剧烈运动,避免生活习惯改变带来测量误差。安抚患者,使其保持稳定情绪,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和病情变化,防止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做好急救准备。

(3)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无创血压监测手段,能客观反映患者24 h动态血压实际水平,与常规偶测血压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能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发现血压波动规律,并及时施以干预措施,控制血压升高[4]。因此,血压的良好监测和控制,是降低心脑等脏器损伤率的重要保障[5]。许多预后研究显示,动态血压监测能比传统偶测血压更好地预测临床转归[6]。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高血压诊断、预测靶器官损害以及评价降压药疗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且该方法经济实惠,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通过ABPM掌握患者血压升高的时段规律,为偶测血压者提供最佳测量血压时间。偶测血压随机性强,较难真实反映患者病情,对于无条件进行ABPM的患者,在观察期间应尽可能有规律地按照相应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时间段测量。有文献报道[7],6:00—8:00、12:00—13:30、15:00—18:00为最佳血压测量时间,这与ABPM测量结果相符,因此,应重点关注这3个时间段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控制血压。老年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因此,睡前(21:00左右)测量一次血压非常必要,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了依据。

(5)动态血压监测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合理用药、选择合适药物种类的可靠依据。合理服药时间取决于药物的类型和剂型,《时间治疗学》与《高血压病用药指导》中合理的服药时间是:长效类缓释剂应在清晨起床后即刻服用,使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的时间与血压升高期相吻合,从而发挥降压作用;短效制剂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制订服药间隔时间,使患者的血压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如短效降压药,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00之前。也就是说,在血压高峰出现前0.5~1 h小时给药效果最好,不可在睡前或更晚服用降压药。临床观察发现,动态血压监测改变了传统药物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意义,既能使白天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又不使夜间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 h血压的目的。同时,也证实了这种服药方法比均衡给药方法脑中风发生率低50%~70%[8]。

(6)动态血压监测改变了传统药物服用方法,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常有忘记服药的情况,建议患者将每天的药量分装在小药袋内,注明服用时间,如发现漏服及时补服。有些患者认为血压正常了就停药,高了就服药,对此应做好高血压知识宣传教育,让患者懂得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血压大幅波动对身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高血压用药提倡因人而异,体现个体化用药原则。因此,根据个体血压节律变化特点,找出患者血压出现高峰与低谷的时间,选择作用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调整剂量、服药时间、给药次数、间隔时间,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

目前,对于“白大衣效应”引发的高血压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其发生机制是否与高血压易感基因有关,如何使诊断标准更准确和分层更细化,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防治,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1]何川,燕纯伯.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关于高血压防治意见[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25(5):401-40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Head G A,Me Grath B P,Mihailidou A S,et al.Ambulatro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Aust Fam Physician,2011(40):877-880.

[4]钱茜.一次性无菌纱布在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838.

[5]黎瑞仪,金卫宏.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3,34(6):1160.

[6]董淑清,路凯剑.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7,17(4):2838.

[7]陈娟,曹琴,施美丽.高血压患者血压测量时间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3,8(9):567-568.

[8]臧小英.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1.

(*通讯作者:刘巧荣)

R544.1

B

1671-1246(2016)21-0149-02

猜你喜欢
测血压动态血压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动态
先排小便再测血压
爱焦虑的人别自测血压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测血压时别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