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泰山医学院为例

2016-11-21 06:52张博文成淑萍楚存坤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志愿大学生服务

张博文,成淑萍,楚存坤

(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泰山医学院为例

张博文,成淑萍,楚存坤*

(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提高大学生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调查泰山医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与参与程度、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意愿大小等,并针对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大学生;志愿服务;地方高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3次给成就突出的志愿服务团队回信,力求志愿服务活动全民参与,坚持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1]。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直接途径[2]。但就目前大多数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存在诸多业务开展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志愿服务活动无法面向大多数学生,大部分是在一个组织或社团内部的固定人员中开展,使得志愿服务队伍的力量、影响力相对局限。本文计划通过调查泰山医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请教专家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改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新思路,现介绍如下。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医学院的在读大学生,涉及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家庭背景。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对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调查者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听取学生对新型志愿服务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在17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39人,占22.9%,女生131人,占77.1%;18岁及以下38人,占22.4%,18岁以上132人,占77.6%。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调查者请被调查者填写调查问卷,同时与部分被调查者沟通,在调查汇总的同时倾听大学生的想法,不断发现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缺陷,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2 调查结果

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23个问题来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情况,主要从6个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研究,分别是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情况、参与程度,参与志愿服务意愿的大小,了解志愿服务的途径,影响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和动机,网络报名的需求程度。下面对这6个方面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2.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情况、参与程度(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情况、参与程度

志愿服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大有裨益,当代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益处,参与的人数在不断上升,服务的内容逐渐增加,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3]。

从表1可以看到,对志愿服务一般了解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2.4%,而且有62.9%的大学生对于社团了解的数目是1~2个,说明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对各个社团组织的志愿服务有所关注,但只有5.9%的学生对志愿服务很了解。在调查者的随机访谈中也发现,虽然有些学生对志愿服务有所了解,但当问及“您认为志愿服务是什么?”的时候,好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同时调查发现,虽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志愿服务有所了解,但是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人数只占总数的40.0%,超过58%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或基本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由此看来,很多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志愿服务,即使认识到也没有参加志愿服务的想法。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以下问题:有关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没有到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待提高。

2.2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的大小(见表2)

表2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的大小

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每个人的参与意愿都是不同的。而每个人参与意愿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高达82.4%的学生不愿意长期参加志愿服务。调查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用过多的时间来参加志愿服务。当代大学生对待志愿服务的态度都是积极的,超过80%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助于个人成长。在随机采访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很有意义,并且愿意报名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项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从“是否愿意长期参加志愿服务”这一题来看,志愿服务的长期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3了解志愿服务的途径和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见表3)

从“了解志愿服务的途径”调查结果中发现,通过海报、传单以及相关组织得到志愿服务信息的大学生比例均接近50%,而通过相关网站了解有关志愿服务内容的大学生只占15.3%。当今社会网络发展迅速,而调查发现网络的发展并没有对志愿服务起太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不太清楚如何从网络上获取有关志愿服务的信息。在“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中,占比最多的就是时间因素,72.9%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的时间与个人生活或工作的时间冲突,也有40.0%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的组织因素造成的。在组织因素这个方面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其中51.2%的学生认为活动类型单一且形式化;22.4%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不够完善;28.9%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14.7%的学生认为缺乏专业性;28.2%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的信息交流不畅通,无法进行及时沟通。

表3 了解志愿服务的途径和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

2.4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与动机(见表4)

表4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与动机

在“参与志愿服务利己还是利他”一题中,90.0%的学生选择了“利己也利他”,选择“纯粹利己”和“纯粹利他”的学生分别占1.8%和5.3%,还有2.9%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志愿服务有清楚的认识。利己动机可以分为3种情况[4]:(1)可以增加个人资本,有助于增加自己未来找工作的竞争力;(2)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活动与职业都需要较广的人脉,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认识更多的人,从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3)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充实自己的心灵,由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感觉越来越空虚,通过志愿服务可以消除一些人心中的空虚和寂寞。利他动机主要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什么”一题中,75.8%的学生选择了“锻炼完善自我”,67.6%的学生选择了“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帮助他人”,62.3%的学生选择了“实现自我价值”,57.6%的学生选择了“开阔眼界、交朋友”。在对“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进行调查时发现,超过60%的学生是为了“服务社会”,37.6%和30.0%的学生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和“加深交流”,2.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还有1.8%的学生“没有具体的目的”。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以及社交为志愿服务的动机和目的的。

2.5网络报名的需求程度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志愿服务在互联网中并没有得到大力推广。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调查者对大学生如何看待在网上报名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70.6%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网络报名方式方便、快捷,并且能够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的平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通过网络途径参与志愿服务非常期待。

3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志愿服务的具体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信息闭塞,交流不充分

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基本上是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社联及各个社团来进行的,活动信息仅通过发传单、互相通知的方式传播。而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这种方式可传播范围很小。

3.2信念十足而动力不足

调查中发现,信念十足而动力不足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在个人访谈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但真正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却很少。有些学生参与过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总是用各种理由推脱,究其具体原因,都是笑而不答。与专家探讨发现,这种现象和个人的价值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利益原则”逐渐在社会中得到认同,而“集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的传统价值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5]。

3.3组织管理不完善

志愿服务活动能否成功运行及长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6]。在志愿者的招募方面,高校内部很多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经常出现重复招募或遗漏志愿者的现象;在资金申请运作方面,来源单一,仅是向学校申请,缺乏向社会及企业申请经费的观念和能力;在项目培训方面,几乎没有大学生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在激励制度方面,随机性较大,或者根本得不到相应的激励。这些管理的漏洞都会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动摇志愿服务者的热情,最终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的低效运行。

4 改进对策

4.1拓宽志愿服务信息的发布渠道,扩大志愿服务范围

在发布渠道方面,除了学校团委、各社团的内部通知、发传单等方式外,还可以多利用网络来发布信息。网络具有信息扩散速度快、学生易于交流等优点,所以建立志愿服务网站是有效的方法。在志愿服务网站,可以实现社会团体、组织机构与学校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便于各方交流,能汇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可以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项目、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从社团组织、学校组织扩大到整个社会,比如边区支教、敬老院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社团应多与学校沟通,争取学校多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在资金的申请上,尽量简化审批程序,以缩短申请时间。

4.2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多方位合作

在法律保障上,政府应制定有关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保护志愿服务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志愿服务有法可依、志愿者权益受到应有保护[7]。政府尽量多举办志愿服务宣传讲座,让更多人去尊重、认可、参与这项活动,同时也能让志愿服务者更乐于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在资金支持上,政府最好能设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资金的申请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此外,社团还可以向社会企业、团体宣传志愿服务,争取获得资金、物品、人员的支持,多方位合作才能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最大的效应。

4.3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志愿服务动机,增强情感激励作用,淡化个人利益观

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型服务,在尊重大学生自身权利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向前进,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以传承[8]。在志愿服务中可多树立典型(包括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宣传正能量,增强志愿服务者的自豪感、价值感,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只有营造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才有利于改变部分人“利益至上”的人生观,树立起“奉献、向上、责任、担当”的人生观,实现高等院校培育下一代国家栋梁的目标。

4.4建立积分制志愿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志愿服务模式

社团可以建立志愿服务网站、搭建积分制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积分让有爱心、乐于奉献的普通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从而展示自身、成就自我。通过积分制志愿服务平台,可以弥补组织管理中的不足,将志愿者招募、资金运作、项目培训、激励制度系统地结合起来,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运作效率。完善的运作模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积分制志愿服务平台尚未完善,更合理、高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亟待更多有志于志愿服务的人员参与研究。

[1]仲韦,江涛,卜时忠.扬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与研究[J].市场周刊,2016(1):79-80.

[2]孙志勇,冯译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探析——以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例[J].河北学刊,2015(2):212-215.

[3]兰英,彭林权.试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0-42.

[4]于琳.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以山东大学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09(2):51-57.

[5]赵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式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6]曹科岩,刘岩.关于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23):115-117.

[7]童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法律困境及消解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5(1):117-122.

[8]赵玉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走进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三支志愿者服务队[EB/OL].[2016-5-3].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 2014-12/05/content_5874955.htm?node=5955.

(*通讯作者:楚存坤)

G526.5

B

1671-1246(2016)22-0093-03

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半自助式积分制志愿服务模式”(20151043910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志愿大学生服务
我志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大学生之歌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