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付弦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肾性蛋白尿25例
吴付弦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目的:观察黄芪及丹参注射液注射双侧肾俞、脾俞穴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黄芪及丹参注射液注射双侧肾俞、脾俞穴,每日1次,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0%)明显优于对照组(60%),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及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双侧肾俞、脾俞穴治疗肾性蛋白尿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中药注射液 穴位注射 肾性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迁延日久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萎缩、肾功能减退,因此蛋白尿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与转归。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肾俞、脾俞穴注射黄芪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治疗肾性蛋白尿2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50例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诊断标准。
1.2病例分组
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5.8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4.1年。按随机数字表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平均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内。
1.3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发表的拟定标准进行诊断[1],诊断要点:(1)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肾功能逐渐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情况;(2)尿检查异常,常有长期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3.5g/24h,血尿(相差显微镜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可有管型尿,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等表现;(3)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4)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方可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质饮食,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减轻肾脏硬化,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黄芪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双侧肾俞、脾俞穴,每日1次,2组穴位及2种药物均作交替使用。注射穴位局部用碘伏消毒,左手按压穴位,右手持注射器推进或上下提插,待探得酸、麻、沉、胀等得气感后,回抽如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推入,每穴每次注射药物2mL。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3天再进入第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1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以上。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无效:临床表现或尿蛋白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监测指标为24h尿蛋白定量及尿常规检验。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2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一个常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此属“精气下泄”,病位在脾、肾二脏,肾性蛋白尿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脾肾气虚,以及因虚而导致的肾络瘀阻、水湿浸渍之标实。因此以补虚泻实为中医治则,以补肾健脾、活血利水为治法。我们在治疗中充分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选穴原则,脾俞、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乃是相应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之要穴,取脾俞穴意在扶土祛水湿,理脾助运化,取肾俞穴具有补益肾精、滋阴潜阳、强肾利尿的作用。更用黄芪及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为补气良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在肾病领域广泛应用,有增强和调整免疫功能以及防治或逆转蛋白尿的作用[3];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肾血流量,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善肾功能[4];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纤维生成,明显降低TGF-β1表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减轻肾小管损伤,抑制肾小球系膜和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转型等,抑制系膜外基质增生而阻止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5]。丹参注射液为祛瘀要药,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本草便读》曰“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丹参药理作用广泛,具有促进纤溶,抑制凝血,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尤以微动脉为甚,改善微循环,使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显著增多[6];丹参还有抗炎、促进组织修复等功效,它能够抑制肾小球的炎性反应,对减少肾小球硬化起保护性作用[7],从而达到改善肾功能、抑制蛋白尿的目的。孟晓伶[8]认为,虽然黄芪和丹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不同,但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采用中药穴位注射,不仅具有药物的效能又具有针刺的特点,药液滞留于穴位可较长时间地维持良性刺激,穴药配合,起协同作用,比单一药物或针刺疗效要好,共奏补肾健脾、祛瘀利水、调和阴阳气血之功,从而达到降低蛋白尿的作用。且该法简单易行,临床观察无毒副作用,适合运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
[3]祁中华,林善谈,黄宇峰.黄芪改善糖尿病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47-149.
[4]李玉清,杨春霞.自拟益肾固本汤加减治疗血尿为主IgA肾病5O例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8):451-453.
[5]黄文政.肾脏病中医药现代研究的若干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8):487-490.
[6]高学敏.中药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48;1090-1091.
[7]李静.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肾性蛋白尿30例[J].中医药信息,2009,26(1):38.
[8]孟晓伶.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585.
(2015-10-2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