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2016-11-21 13:04邓桂萍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翻转课堂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科课程中普遍使用的项目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难题,结合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构建了一种基于“云空间+项目教学”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某一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调节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云空间 项目教学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3-02

一、当前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的难题

实践表明,工学结合、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它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把大的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再把小项目分为系列的子任务或情境,每个任务相对较小、内容单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完成一系列的子任务过程中渗透理论与技能的学习训练,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教学法打破了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对抽象思维不强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通过分析总结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多,课堂时间不足。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很多教师将理论学习时间大大缩短,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学习及职业发展,这是不可取的。

二是需要分组教学。每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子任务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同时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场地有限仪器设备有限,要求把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分组的合理性也就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

三是教学过程难以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监控,课堂课前课后都要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还要实时指导、解疑答惑和实施评价,特别对于课堂的45分钟对于教师来说有分身乏术的感觉。

四是生产环节难以模拟。项目的选取都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每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有生产场地、相应的生产设施或实验设备,还要耗费一定数量的加工原材料,但学校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使得有些生产过程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为项目教学带来难题。

根据项目教学在高职工科课程中的实施情况,设想为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及教学条件下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利用效率,理论与技能齐头并进,可考虑结合当前发展迅速的信息化教学潮流,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理论学习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完成,课内则主要用于对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就是颠倒了传统的课堂上教学、课堂下做作业的方式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实质上是将翻转课堂融入项目教学,这将能很好的解决上述困难。

二、基于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

针对高职课程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根据翻转课堂的特点,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将课程的学习分为课前知识储备、课堂讨论实践、课后巩固总结三个阶段,构建一种新型的“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开发或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空间,包括视频、动画、教学课件、同步练习、单元测试等内容和形式,课前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布置任务,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设计好课堂做好课堂安排。学生则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检验学习效果,进行知识储备,对存在的疑惑进行记录,可以在线交流,也可放在课堂集中讨论。

课堂实践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对课堂进行组织,对于课前学习存在的理论问题,可采用小组协作与探究的方法,对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问题可采用发现教学法、同伴教学法,问题疑惑在课堂解决;在之后安排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查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如果是项目评价或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则起到组织点评的作用。学生则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同学、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进行项目实施完成情景任务,进行自评互评、 PPT汇报及作品展示。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角。

课后总结评估阶段。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在试题库中发布进阶练习或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将拓展训练内容发给学生,以加强巩固本次任务,实现拓展提高;收集整个项目的相关资料,分析项目实施的教学效果,对项目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学生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获得相应的拓展任务训练信息,独立完成或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做到举一反三;根据自评互评及师评的意见建议对项目进行完善,并撰写总结报告,同时对教学的实施提出意见。

2.教学实施

本研究以学习《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的通信1501班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23人。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以“串联稳压电源”项目为例实施基于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A组采用传统的项目教学,B组采用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根据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从教学的实施过程、实施结果两个方面来实证检测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课前要求B组学生必须登录世界大学城空间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相关的视频动画、教学课件,完成项目的相关知识储备,对于A组学生则没做相应的要求。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梳理,之后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的实施,教师实时提供个性化指导,项目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及自评互评师评。课后学生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完成项目拓展训练,进行项目的改进完善及撰写总结报告。A组学生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完成课堂教学。通过实验对比,发现A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时间明显不够,教师的解决方法是要么缩短理论学习时间,要么是要求学生牺牲课后时间完成任务。

3.教学效果分析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分析

根据对A组学生实施基于的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来分析,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明显的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调查结果显示,34.8%的学习者认为对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非常有帮助,52.2%的学习者认为对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有一定的帮助,13%的学习者认为对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帮助不大。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成绩分析

项目完成后,A、B两组学习者通过学习,提交各组完成的作品,根据评价表统计作品成绩,另外为考核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增设理论考试得出理论成绩,综合后作为学生的总成绩。经过统计分析得出,A组成绩优秀(90分以上)的学生占21.7%,成绩良好(80-90分)的学生占69.6%,成绩及格(60-80分)的学生占8.7%,明显高于B组的成绩。

(3)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基于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及对比分析,34.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希望以后继续采用该教学模式;43.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希望以后继续采用该教学模式;21.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不明显,无所谓以后采用哪种教学模式。从教师的观察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在理论知识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调节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理论基础、动手操作、沟通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理论学习放在课前,节省出来的课堂时间则主要安排讨论课前学习时遇到的理论问题或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操作问题,或者让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课堂有足够宽裕时间的进行项目的实施。在课堂中内化、深化,问题在课堂中解决而不是留在课后,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保障感,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基于云空间+项目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项目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但要普遍应用还需要学校提供政策及硬件设施,营造氛围大力支持;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准备丰富的立体教学资源及清晰的课程导航,精心组织课内外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

参考文献:

[1] 邓桂萍,宋烨.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

[2]卜彩丽,孔素真. 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2.

[3] 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4] 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5]邓桂萍. 翻转课堂在高职实施的现状、难点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5,9.

[6] 董奇,黄芳.职教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瓶颈及突破[J].职教论坛,2016,3.

项目基金:

本文为2015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PGP双板和云空间深度融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编号:XJK015BXX013,主持人:邓桂萍)” 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翻转课堂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