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6-11-21 00:52罗晓彬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骨板手术过程四肢

罗晓彬

(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骨科,陕西汉中 723000)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罗晓彬

(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骨科,陕西汉中 723000)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2±5.6)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60.5±4.8)mL、手术后住院时间(8.9±2.7)d,对照组手术时间(91.2±1.9)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 (200.6±4.7)mL、手术后住院时间(8.9±2.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临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微创接骨技术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微创接骨板技术;四肢骨折;治疗效果

四肢骨折是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引起此种疾病的诱因较多。一般情况下,患者骨折后,若不及时给患者进行治疗,可引起许多临床并发症、甚至截肢。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尽管对于该疾病治疗的传统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恢复速度慢,且会引起许多并发症。近年来,微创接骨技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1]。为了探讨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微创接骨板技术的临床效果,对从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对其中16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的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48.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47.8岁。患者入院后,医师对患者均进行入院检查,患者检查结果均符合乙肝等相关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住院后,医师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对于高龄或患有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必要的肺功能、CT、彩超等检查进行诊断,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治疗内科疾病,且待内科疾病稳定后,尽快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医师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在骨折处做10 cm左右长的纵形切口,逐层进行分离,直达骨折部;将骨折处进行复位,后用持骨器对骨折部位进行暂时固定,复位理想后用钢板并进行固定。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利用近年来使用较多的微创接骨板技术[2],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在胫骨远端内侧,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做长约5 cm左右的纵形切口,逐层进行分离,直达骨折部,将骨折进行复位;如为粉碎性骨折,必要时可用1~2枚克氏针固定粉碎骨折块;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接骨板插入皮下组织隧道,并用螺钉固定(一般采用4枚螺钉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来我骨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时,对患者手术时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临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诱因较多,主要表现为患者的骨结构出现完全或部分断裂,造成患者出现骨骼和软组织损伤。如果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将会导致出现骨折部位出血,患肢出现肿胀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进一步引起限制患者的四肢活动。

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不仅是进行简单的骨折复位和愈合,更重要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能恢复患者的四肢功能。因此,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成为了其治疗的首要方法。虽然常规的接骨手术能够缓解患者病情,有效的改善患者四肢功能,但是采用这种接骨方法时也会存在一些并发症,会使出现骨血运遭到严重破坏,严重者会导致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给其日常生活带来困难[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也随之发展速度,微创接骨板技术孕育而生,并在四肢骨科疾病中广泛使用。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接骨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骨折局部血运,降低接骨后的并发症,且患者骨折处放入钢板后不会压迫骨面,这样能够避免对骨血运的破坏,降低了骨质疏松等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这种手术后只要把螺钉和钢板之间固定后就行,并且手术后稳定性也较好,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过程中的优势较多,手术时间要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且低于对照组。可见,微创接骨技术在四肢骨科疾病中的效果和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技术效果最好,值得推广使用。

[1] 张明,韦智乐.微创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6):1108.

[2] 乔金环,董巍,吴建伟,等.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18-220.

[3] 刘玉芬,黄志嫦.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380-381.

[4] 张卫.四肢骨折损伤深部伤口污染和感染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29-130.

2016-01-15)

猜你喜欢
骨板手术过程四肢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基于改进迭代最近点算法的接骨板贴合性快捷计算方法
跟踪导练(四)
面向3D打印的钛合金点阵接骨板设计及其仿真
跟踪导练(四)
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跟踪导练(四)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滑丝螺钉取出困难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