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章
内容摘要:语文这门学科承担着实现情感教育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徳”、“智”教育的重任。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体会文章的情感流露,提升小学生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形成良好的品德。作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展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教育的研究,以期与各位专家和学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简介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
每一个人都拥有情感,小到几岁的幼儿,大到上百岁的老人,情感能够陪伴人们的一生。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如喜、怒、哀、乐等。所以,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积极的情感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其成长,甚至会因为情感的消极而使其发生犯罪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刚刚学习的阶段,对外界事物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此时对其进行情感培养所产生的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应当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反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而来的,文章所包含的情感也都是较为积极向上,是作者由心而发的。在不同的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都是不同的,有的是对自然美景的感叹、有的是抒发个人爱国主义情怀、有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等。对这些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流露出个人情感。正因为语文教育的这种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最为合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进行情感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拥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也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只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较为传统的,主要体现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训练时,教师还希望通过反复练习以提高其对文章内容和含义的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枯燥,极容易使学生失去耐心,从而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排斥语文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即使教师强行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较差的,无法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
人在成长过程中,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读书的影响,通过对书中人物的情感进行分析,并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对其成长产生一定影响。小学时期的学生,其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同时其还处于一个发育成长期,不管是在心智上,还是在个性上都十分不稳定,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对很多事物都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评判。但如果这些一旦形成了,想要再改变便很难。所以,应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其能够正常健康的成长。教师通过对语文教材阅读文章的情感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完成学生的个性培养。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不断进行课改的背景下,很多教育方法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教育形式,情感教育便是这些新教育形式中的一种。然而,并非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了解和实施情感教育,需要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情感教育并将其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枯燥和无聊,使语文教学不再以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体验。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将以往教师的权威形象变得更加亲切,使学生不再怕老师,更加愿意听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缓解语文学习压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较难,除了小学生自身拥有很多问题以外,最主要的是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较多且零散,而课堂教学时间又较短,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难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文章中的知识和内容,从而无法消化语文知识,这使得学生如果想要学好语文,所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并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适应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不适应的学生而言很难跟上语文教师的教学节奏,长期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课上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师讲课的速度,缓解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压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1.通过教材深掘,点燃情感触动
能入选小学生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饱含教育意义,富含情感因素。在教学时时,教师深掘教材,将教材中能引起情感触动的文字着重讲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将学生的视角带到作者的层面,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大海中永生》讲述的是在我国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将骨灰撒进大海时,人民的不舍与悲痛的心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低沉和悲痛的语调朗读,让学生沐浴在文章悲伤基调的情感中,感受民众对小平爷爷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逝世的悲痛与留恋之情,深深体会“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這句话,着重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到邓小平同志的博大胸襟与高尚情怀。
2.经过情景铺设,抒发淋漓情感
对于毫无生气的文字只有将学生置身于文章的情感之中,才能引发学生的触动,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某篇课文时,要经过情景的铺设将学生与课文进行情感联系。目前多媒体手段是现阶段教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的形式,能够将抽线的知识用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在该课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视频展示小女孩一次次划燃火柴时的幻想场景,使小女孩饥寒交迫的现实与幻想的美好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以更好的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然后还可以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首歌曲,使学生在低缓的旋律中,在带有淡淡感伤与哀愁的歌声中,与原文相对比,以更深刻的凸显出小女孩那惹人怜爱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3.注重朗读技巧,领悟真情实感
阅读可以分为朗读与默读两种形式,其中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必不可少。由于小学语文教材都是选自古今中外留存的经典之作,
文辞优美,语言富含艺术力和感染性,通过饱含深情地朗读,有助于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世界,引起共鸣,有助于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在情感。
例如,在朗读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望岳》时,该诗的创作正值诗人20多岁,对未来充满憧憬,且胸怀壮志、雄心勃勃,学生在反复朗读时,应着重体会诗人当时的豪情壮志的气概,尤其是最后一句的朗读,在“一览”的后面应稍微停顿一下,以突出“众山小”这三个字;又例如,在朗读《苏武牧羊》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低沉、平稳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苏武留胡十九年那忍辱负重的情感,体会到期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贵精神。
4.引导自主思考,带动情感抒发
学习应该是“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产生的教学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教师应改变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状况,在阅读教学时,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爆发点,带动情感抒发。
例如,在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时,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花》、《空山灵雨》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许地山先生的代表著作;在学习杜甫的《望岳》时,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杜甫的《春望》、《北征》、《三吏》等作品,这些优秀的诗文既富含了文学价值与情感教育价值,而且通过按照创作时间依次阅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了解杜甫这一生的坎坷与颠沛流离,从而更深刻体会到《望岳》的创作情感与背景。
5.突出形象感知,渲染丰富情感
由于小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还不够完善,使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无数文字的组成,毫无情感,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意投入到课本的学习中,理解每篇课文字里行间的含义,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直观地感受每篇课文的情感。
例如,在《過零丁洋》教学中,该诗文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文中前六句是对诗人过去以及现状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当前处境的危险与孤苦伶仃,而最后两句则是整个诗文情感上的升华与总结。在该诗文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不容易体会到诗中所饱含的深刻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文章的内在美,并更好的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学生体会到文中作者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之情,体会到作者那崇高的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目前学生阅读教学效果不高的现状,教师可以采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材深掘,点燃情感、情景铺设,抒发情感、注重技巧,领悟真情、引导思考,带动情感、突出感知,渲染情感等方法来提高阅读的情感教育性。
(作者单位:吉林长岭县三团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