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樱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浅议大学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陈樱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本文在分析了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翻译能力
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简称《要求》)。《要求》中明确翻译能力的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而在2013年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也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单句翻译转变成段落翻译,分值也又原来的5分提升至现在的15分。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说明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翻译,这项英语学习中的基本能力,不但没有被削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是加强了。实践证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他们的后续教育和未来工作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但是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是如何进行的?教学效果又是如何?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笔者愿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
目前,非英语专业开设翻译课程的学校几乎是没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培养要求也不够具体,使得授课教师在实践中难于操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疲于完成教学进度从而忽略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课文讲授中对文章的处理大量地集中在语篇讲授上,对文章中的句子翻译仅仅是一笔带过,而忽视了翻译基本理论和技巧的传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基础知识传授与翻译训练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客观上产生了翻译教学的教授流于形式。翻译教学未被给以应有的重视,也未有统一的、规范的教学计划,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二)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知识的匮乏
翻译教学中,增强英汉对比的内容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相异之处。“倘能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 (而不是形式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历史原因,翻译实践中,他们就会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译语意识,遵循译语表达习惯,排除原语干扰,选用译语中最优化的表现方式,传递原语,提高译文质量。”翻译中误读误解严重。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也会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信仰等方面背景知识的了解,在翻译实践中,学生往往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来表达,因而在翻译中造成很多的误解。如“whiteelephant”不是“白色的大象”,而是“无用的东西”。A white elephant一词是来源于印度,由于印度人是很崇拜大象的,对于大象尤其是白象视若神灵,印度规定,白象是不可以宰杀、干活的,拥有白象的人家要好好的养着它,不可以虐待它,直到它死去,所以人们将白象视为一种累赘。当学生遇到这样的词汇和语句时,如果不知道其出处,是很难做到准确翻译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增加一些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并时刻提醒学生语言文化背景对于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三)配套翻译教材缺乏
现在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翻译知识、翻译技巧。虽然大多配有翻译练习,但是这些练习基本上都属于语法练习,很少有提及翻译方法和技巧的,尤其是一些基本的翻译观念和翻译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多开展一些有关非文学类文本的翻译训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翻译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将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应加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实际英语语言能力应用中以及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中翻译题所占的比重的加大,足以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课程的重视。
(二)系统介绍翻译理论知识,增加实用性材料的翻译练习
对翻译教学而言,翻译理论指导性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减少实践的盲目性。给学生适当介绍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如翻译的定义和标准、直译、意译、等值论等,使学生对翻译理论有所了解,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及速度,使其翻译实践更为科学。
(三)更新教材上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应从教材上更新内容,对翻译教学有所兼顾。每单元练习中应系统地适当增加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的翻译知识,同时配备短语和长句翻译练习。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外语知识的传授适当增加科技、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对一些新兴专业、高新技术词语进行翻译练习尤有现实意义。
(四)加强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承载并反映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有人说,“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Kramsch,1999:Preface)。翻译教育家王佐良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翻译的最大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王佐良,1997:34)。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导入,注重学生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解决翻译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激发翻译兴趣
翻译课程应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翻译是再创造,翻译工作者除了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三、结语
总之,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接受这个新挑战,脚踏实地地开展翻译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翻译水平。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OUP,1993.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 (5).
[5]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6]魏令查.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2001,(3).
[7]杨瑞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内江科技.2001,(6).
[8]张永喜.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反思[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7,(1).
陈樱(1986-),女,陕西长武人,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