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时机、风险与应对

2016-11-19 11:46胡平平
克拉玛依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应对时机

摘 要: “一带一路”是在区域贸易集团化、解决中国出海和能源供应问题以及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提出,这一战略构想秉承了开放、包容、互助、合作和共赢的理念,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和中东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国际社会广泛好评、国家间合作和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等基础,针对这一构想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国政治博弈、小国政治担忧和国内省市间无序竞争的风险进行探讨,提出管控风险的思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科学内涵;时机;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4.03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胡平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时机、风险与应对[J].克拉玛依学刊,2016(4)22-27.

“一带一路”构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应对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时期,重提丝绸之路的构想不仅能提升我国经济活力,而且还能增强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泥潭。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背景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并于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共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2]这一构想是对自西汉以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化,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合作共赢的新举措,是一次伟大创举。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3]2014年11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4]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确定为优化发展战略格局。[5]如今,全国各省市都提出要加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当中,并积极制定一些政策措施。“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项目,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要把“一带一路”作为当前和今后关于中国国家发展的伟大战略来着手。

(一)解除区域贸易、多边贸易集团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威胁的需要

在全球新形势下,区域贸易、多边贸易得到加强,为低迷的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也有不少区域联盟组织是为抗衡中国崛起而建立的,如:以美国为主导的TPP、美国—欧洲筹建的TTIP、俄罗斯主导“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等一系列新的贸易自由化国际组织,东盟国家也提出加快建立经济一体化以及印度在南亚极力促成南盟自由贸易区的一系列区域贸易联合都没有中国的参与。更为甚者,有些区域贸易自由化就是针对中国设定的,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受到威胁,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中国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与周边国家、大国的贸易环境,同时也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可以说,“一带一路”意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使之成为促进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改善区域内国家关系的着力点。

(二)突破以美日主导的“第三条岛链”封锁以及马六甲海峡之困的需要

美日为了防止中国的快速崛起,巩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倡导在太平洋到印度洋之间建立所谓的“第三岛链”来封锁中国的出海口,这是中国远洋贸易运输的威胁之一。其二就是马六甲海峡之困。现如今在东海主权问题和南海冲突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唯一出海口的马六甲海峡对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显得尤为重要,也侧面突出马六甲海峡对中国外贸运输产生的困扰更为凸显。在未来不可控的地区冲突情况下,中国为了解决自身贸易进出口运输通道瓶颈限制、加强贸易自主权,“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构想能够消除地区与地区之间合作的屏障,加强与中亚、中东、欧洲等国家的经贸往来。同时,这一构想旨在打通西部与中东地区的贸易通道和西南部海上通道,解决“第三岛链”和马六甲之困的威胁,增强中国的贸易运输能力和提高中国能源运输安全。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刺激政策吸收期”三期重叠的困扰,仅仅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已经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需要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此,中央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为了顺应新常态的需要,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主要就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动力不足及经济转型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绿色、持续和平稳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是在这样的国内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战略构想能够转移国内关注的方向,带动一大批企业走出去,引进外资和高科技,带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保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科学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基于国内外时势发生重大变化而提出的,因此我们要基于时代背景和中国发展战略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科学内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逐步实现了中国崛起梦想。对于中国的崛起,虽然中国政府一再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仍然有人认为中国必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当中,走一条大国必争、强国必霸之路。中国为了进一步证实坚持走与邻为善的和平道路,主动提出与美国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多边外交与和平外交;与此同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破除中国强大必将走称霸之路的神话。因此,从时代背景角度把握“一带一路”的科学内涵,就是通过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和新的国际合作机构,形成与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机构功能互补,推动世界局势朝着更加和谐方向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复苏。所以说“‘一带一路不是一种对抗战略,而是一种合作战略,它是开放的、互助的。”[6]29

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强调以东部为中心,忽视了西部的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西部发展缓慢,从而东西部发展不协调。“一带一路”的构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缩小东部和西部的差距。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目标的确定是在2015年博鳌论坛前后,其标志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和国务院发布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李克强和张高丽等政府要员做具体阐述。张高丽副总理在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把握重点方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若干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点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畅安全高效运输通道。”[7]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8] 因此,从战略目标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包容性平台,是强调在新形势下如何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伟大构想,其目的是加强与各沿线国的通力合作,构建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和中东国家的经济合作交流,并且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为原则,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三、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所具有的历史时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加强国际间的经贸合作,为促进各国、特别是中亚国家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中亚各国都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一定的认同感,都积极参与共同制定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相对接的政策措施。中国提出这一构想是沿袭中国古代所开辟的“丝绸之路”路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和广泛参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南亚时期提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时,中亚和南亚各国纷纷给予好评,并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5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时提出:“哈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拉动经贸、交通和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9]在南亚,也有很多国家提出要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并在其国内积极出台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匹配的政策。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合作伙伴,2014年5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时提出:“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方愿为加快实施有关项目提供便利,希望双方加强电力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10]

(二)为构建“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打下政治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积极外交政策,中国与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到目前为止,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包括与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斯里兰卡、阿富汗等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信任,促进了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可以说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为承袭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奠定文化基础

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中原与西域人员往来、贸易互通的丝绸之路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丝绸之路愈加兴盛,各种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西域各国通过丝绸之路纷纷来唐访问交流,出现了“万国来贺”的盛大场面。明代随着造船业的发展,郑和船队顺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非洲东南部的某些区域。从秦汉以来,中国不断开展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人员往来、商品贸易等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各国或多或少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中国文化,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可以充分利用原来古代丝绸之路建立的文化认同,减少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文化障碍。

四、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面临的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对临海、周边国家乃至区域外国家在经贸合作、政治信任、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方面都是有益的重大举措。但是,由于“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众多、制度复杂、能源资源不一、实施期限长久,因此在构建这一构想时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将会面临着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的风险与挑战。

(一)在国际层面,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和博弈

现如今,大国纷纷在“一带一路”周边提出地缘战略,以增强自身在地区的影响力,这也是地缘政治博弈必然出现的结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国家众多,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中国的国家战略在某些方面会与“一带一路”周边个别国家的国家利益有冲突。最为明显的就是与以美日为主导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冲突。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主导的TPP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形成压力。美国还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利用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扶持日本等盟国牵制中国,实施“以邻制华”政策。日本加强对亚太地区的关注,积极展开对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各国的外交,增强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日本要做新亚欧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缘政治的操盘手”,[11]这些都是日本对中国实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威胁。

(二)周边小国的政治担忧和因政局不稳导致政策延续性不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的国家众多,其中有许多是一些小国或者政治局势不是很稳定的国家,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壮大有着本能的担忧。中国加大对外输出政策容易被误解成“对外扩张性政策”等类似的各种因素使得区域内有些小国对“一带一路”战略难免会有些担忧。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因其本国阶级斗争和宗教问题导致本国政治局势不明朗。有些国家采取的是政党政治,使得国内政治斗争严重、党派林立和政局不稳,导致国家的国内外政策缺乏有效的连续性,特别是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例如,“吉尔吉斯斯坦一方面宣布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方面又于2013年12月宣布退出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增加了项目的协调难度。”[12]76这些因素都是建设“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挑战。

(三)国内各省市地方政策出台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覆盖的范围广泛,几乎涉及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关联众多省份。有些省市“把‘一带一路建设理解为新一轮的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和分配利益蛋糕,把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本地的地位,获取更多的资源倾斜,而不是从如何更好地发挥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把‘一带一路工作落到实处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表面而轻实际,重眼前而非长远,重宣传而非深耕”,[13]70纷纷出台看似利己实则是害人害己的政策。但是,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整体规划和各省市功能定位尚不确定,有些省份自己定位和规划难免会趋同,引发各省之间的无序和恶性竞争。比如,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五、抓住时机、管控风险,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工程,牵涉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省市之间各方面利益的整合,需要中国与各个国家进行说服、沟通和协调工作,与国内各省市之间进行协调。在分析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时机的同时,也应重视一些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产生威胁的因素,我们应该要抓住时机、管控风险、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平稳实现。

(一)积极加入、利用其他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带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虽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受到以美国为主导的TPP、美国—欧洲筹建的TTIP、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等一系列新的贸易自由化国际组织、东盟国家提出加快建立经济一体化以及印度在南亚极力促成南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组织的威胁,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经济体的既有合作机制进行抗衡。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战略关系,其首要目标就是与周边国家建立牢固的地缘战略伙伴关系。要使“一带一路”得到参与国甚至大国的长期理解与支持,并且不受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政权变更的影响,首要前提就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战略上有深度合作。[14]因此,中国应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各国和南亚各国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金砖国家等国际合作组织,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更加合理、更加公正方向发展。

(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平等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机制,需要几个乃至几十个国家的参与和合作。各国的认同和支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基础,中国要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必须加强与区域周边各国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力图取得各国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认同和支持。在与各国平等交流合作的时候要突出强调“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和平、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各国间的政治互信、经贸往来、人员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区域内有些小国可能会担心中国强大后走强国必霸之路,中国在与各国之间平等交流的同时要尽力消除他们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努力宣传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全方面、多渠道动员国际社会的加入;其次,在对周边国家进行动员时,要合理解释和说明“一带一路”,切实做到预期与收益相匹配;再次,建立与国际社会话语权相一致的国际理念,从而更好地宣传“一带一路”的思路、价值和意义;最后,努力促成民间学者交流、文化交流、青年交流、媒体交流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

(三)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联合各省市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既要从理论层面论证,还要做好顶层设计。中国政府要不断加强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理论探讨,能够在理论层面论证这一构想的可行性,同时要加强制度上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牵涉国家众多,各国国情不一,因此,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各国国情,尽快制定和出台整体规划蓝图以满足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其次,中央要明确各省市区的资源整合、功能定位,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产业协调共同发展的大格局。再次,政府要加快形成各省市信息和道路的互联互通,避免出现各省市为了得到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进行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针对各省盲目竞争和投资的情况,国家应该出台能够统一各方的指导思想,明确各省市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位置。最后,各省市要根据国家出台的整体规划和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坚决避免出现资源闲置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六、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提出的,具有重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远超古代丝绸之路的内涵,而是赋予新的开放、包容、互助、合作和共赢的理念,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国家众多、区域广泛、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国家利益不均等重大问题,因此必定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诸多风险和困难。但是中国作为主要的倡导者,有必要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加强理论层面深入研究,制定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处理好各省市之间的协调关系,避免出现地方之间的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9-8(1).

[2]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3-10-4(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4]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gx.people.com.cn/cpc/n/2014/1201/c179665-23066752.html,2014-12-1.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2-12(1).

[6]张蕴岭.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J].视点,2015(2).

[7]张高丽.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良好开局[EB/OL].http://sd.people.com.cn/n/2015/0202/c356086-23763781.html,2015-2-2.

[8]李克强.要把“一带一路”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EB/OL].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1660.html,2015-3-5.

[9]杜尚泽,郝洪.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指出深化中哈战略合作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14-05-20(1).

[10]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3(1).

[11]庞中鹏.日本,“亚欧新丝绸之路”的不可能性[EB/OL].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world /2013-11/4545624.html,2013-11-08.

[12]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

[13]周方银.“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J].国际观察,2015(4).

[14]阎学通.“一带一路”的核心并非交通设施[N].国际先驱导报,2015-6-19(18).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应对时机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