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工作,既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现实的重要工作,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向实践转化的突出问题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当前,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相脱节的主要原因,在全省高校57.7%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看来,与高校、宣传思想主管部门领导和理论工作者思想认识有关。一方面,部分高校和宣传思想主管部门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重视不够,没有提上应有的议程;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理论工作者,仅把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看作是个人的事情,喜欢关起门来搞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工作是应尽的社会责任,这就容易导致理论研究仍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和主需求之外,出现理论研究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现实状况。
政策举措尚待落实。当前,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难的原因还在于缺乏相应的组织形式,缺少导向性政策举措,使得此项工作仍处于某种自发状态。虽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具体落实,集中表现在开展工作的实际投入不足。
推介渠道有待畅通。当前,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不足也与缺乏推介渠道和平台有关。据许多高校理论工作者反映,不是主观上不想向实践转化,而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与途径。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能够搭建有效的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更多的转化载体,以提升理论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贡献度。
转化机制亟待完善。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不充分,还与现行的转化机制不完善有关。一方面,目前高校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机制普遍比较缺乏,不能正确评价和引导转化推广工作,严重影响了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工作的经常化和持续化。有的虽然建立了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工作机制,但因不配套不协调,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转化的评估标准也不规范统一,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转化工作的实际成效,这也容易导致转化效果不显著。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对策建议
做好转化工作的顶层设计。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和宣传思想工作主管部门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并制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发展规划,对马克思主义学术创新研究、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工作给予实质性和经常性的帮助和指导,形成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整体优势。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对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有投入才有产出”、“理论研究成果不转变为现实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理念,以出台有关引导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投入政策,支持理论工作者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与成果应用转化,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的综合指导作用。
搭建转化工作的平台保障。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重要载体。一要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管理机构或组织形式,积极构建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平台,有效整合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资源,协调处理转化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二要建构转化工作运作方式,形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工作的经验交流机制,推介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激励高校理论工作者深入实践、潜心研究、指导工作、推进发展。三要运用成果展示会、信息发布会、转化工作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做好理论研究成果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有机衔接和有效转化,通过建立高效的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信息咨询平台,疏通成果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渠道,实现对理论研究成果的人才、项目和经费等的合理组合与优化配置,以此制定并出台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转化工作评价指标,构建科学评价和考核机制。
创新转化工作的落实机制。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现实落脚点。一要围绕转化工作制定“出人才、出成果、促转化、出效益”的相关规定,积极引导理论工作者根据国家和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理论研究,以增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引导理论研究成果的服务对象,即要以解决治国理政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和服务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而不是单凭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或引用率作为评价标准,目的在于能使更多的理论工作者能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并做出更具原创性和独到性的研究成果。三要构建转化工作创新激励机制,这不仅要注重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先进典型,以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还要支持高校理论研究工作者申报相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项目与奖项,提升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
拓展转化工作的实施路径。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支撑。一要凸显转化工作的主任务。要把学习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转化工作的基本路径,激发理论工作者自觉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江苏“两个率先”的宝贵经验,彰显科学理论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威力。二要筑牢转化工作的主渠道。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与现实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三要抓好转化工作的主阵地。要通过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导高校理论工作者拓展研究视域,强化问题意识,认真审视和剖析当代社会思潮,敢于发声亮剑,努力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精品力作,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积极作用。四要服务转化工作的主战场。要积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开展理论研究,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思路,为推动江苏“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思想来源和精神动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提供鲜活的素材资源和智库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本文系苏州大学姜建成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