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会 储东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本文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供需两侧并着重从供给侧角度,分析江苏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特征,尝试提出“十三五”时期培育和激发新动能的具体方向和对策建议。
一、江苏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基本特征
1.江苏经济发展旧动能弱化
传统产业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一是部分传统工业行业产值增速明显放缓。2010年,江苏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达19.7%,2015年下降到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年度增速由25.3%回落到9.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由28.7%回落到7.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43.4%的增长转为-8.7%的下降,其余传统产业产值增速总体也呈现回落态势。二是高耗能和原材料行业产值增速明显放缓。2010年以来,江苏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速同比大幅回落,2010年~2015年增速累计下降22个百分点;受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因素影响,2010年~2015年全省原材料制造业产值增速累计下降21.3个百分点。三是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主要有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与需求矛盾较为明显。四是部分传统服务业发展放缓。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下降,2014年三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降至7.8%、6.9%、6.6%。
传统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发展动能衰减。一是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效率下降。2010年~2015年,全省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1.88、1.84、1.68、1.64、1.55、1.52,即每元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GDP由1.88元减少到1.52元,边际效益下降态势明显。同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低于10%。二是低成本无限劳动力供给局面打破。2005年~2010年,江苏就业人数每年平均增加75.7万人。2011年江苏劳动年龄人口到达5989.7万人的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13年~2015年增加均低于1万人。三是能源、土地、环境约束压力加大。2010年~2014年,江苏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已达17.3%,2015年预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但节能降耗空间的缩小和能源指标约束逐步加强的矛盾共存。目前,全省土地开发强度为21%,超过国际宜居开发强度标准(20%)。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表明,目前江苏是大气容量一般超载的地区,环境容量空间很小。
传统消费热点增势趋缓。2010年,全省汽车、金银珠宝、食品饮料烟酒、服装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8.4%、40.2%、19.5%、23.1%,2011年和2012年增速放缓,2014年进一步降至6.6%、-2.9%、8.5%、9.3%,2015年,汽车销售额增速继续回落到4.7%,服装类回落到8.2%,金银珠宝和食品饮料类消费增速虽略有提高,但增速仍然较低,传统消费热点增速逐年下降。
传统投资领域增长潜力下降。制造业投资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2010年~2014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为25.8%、21.5%、19.4%、17.5%、10.4%,2015年微提到10.9%。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62.8%下降到2015年的46.2%;高耗能行业投资明显回落。2010年,全省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3.7%,2015年为4.8%,总体呈现下降态势;房地产投资明显回落。2010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达28.9%,2011年为29.5%,2012年迅速滑落到11.5%,2015年则同比下降1.1%。
外部需求呈现常态性萎缩。近年来,全省对外贸易增速大幅回落,外部需求呈现常态性萎缩。从进出口总额增速看,2010年高达37.5%,2011年回落到15.9%,2012年~2014年保持个位增长,2015年则同比下降3.2%;出口增速最高的2010年达到35.8%,最低的2013年仅增长0.1%,2015年下降0.9%;进口增速2012年则出现3.3%的下降,2015年下降6.7%,幅度进一步扩大。
2.江苏经济发展新动能孕育的态势
高新技术持续涌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近年来,江苏已经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科研载体,比如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雨花软件园、宜兴环保装备产业园、昆山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都已成为江苏新技术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2015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0%,比2010年提高6.4个百分点。
新产业加快发展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省新兴产业销售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快于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7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业、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4个、2.3个、34.4个、8.7个、12.5个、16.5个、3.4个百分点。二是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提升。2010年以来,全省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占比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到2015年分别提高0.8个、0.6个、1.6个、0.4个百分点。三是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2010年以来,全省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到2014年比2010年提高2.2个、1.7个和0.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站上3000亿新平台,达到31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2.9%提高到2015年的5.0%以上。旅游总收入8145.8亿元,连续九年居全国第一位。服务外包执行总额311.3亿美元,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50.7%。
新业态孕育成长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2014年末,全省10.4万家“四上企业”中,有10.2万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互联网,占受调查企业的98.6%。二是依托“互联网+”的购物、专业店等多元化商业模式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限上无店铺零售企业年末从业人员、销售额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5.9倍和19.5倍;限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法人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年均增长22.1%,增速快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个百分点。三是部分享受型消费逐步成为消费热点。随着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居民消费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2014年,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移动电话为34.6辆、231.4部,比2010年分别增加20.8辆、48.1部;城镇居民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2010年的3.1倍、0.8倍和1倍;农村居民医疗保健、交通通信人均消费支出均为2010年的1.3倍。
二、江苏培育和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具体方向
未来几年,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和发展,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将在供需两侧不断孕育和壮大,我们不仅要精心培育,更要不断地有效激发,使之充分释放。
1.从新产业供给侧来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江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较好,201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业销售收入达8478亿元;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销售收入达2161亿元,增幅高达41.9%。“十三五”时期江苏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预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将是2014年的2倍左右,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江苏围绕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海工装备等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大力发展产业带动性强的战略性产品。2014年,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3307亿元,同比增长20.0%。“十三五”时期,江苏将推进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将保持15%左右的增速,规模将翻一番左右。
节能环保产业。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11大类产业中有2000多个系列化产品,是中国环保产业中品种最多、成套率最高的省份。2014年,江苏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300亿元,增速达14.9%。“十三五”时期,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环保产业会有爆发式增长,江苏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万亿元,比2014年翻一番左右,节能环保产业将增添经济增长新动能。
文化产业。近年来江苏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伴随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等行业迅猛发展,到2020年江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5%,成为创意设计强省;预计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达6%,比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之一。
健康产业。江苏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未来对健康服务业的需求规模很大。2020年江苏将建成一批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预计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左右,比现在翻一番左右。
2.从新业态供给侧来看
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时期,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互联网交易总量将稳步提高,预计2020年江苏主要网络交易平台交易可达1万亿元左右,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左右,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商业模式经济。根据江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态势,结合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预计到2020年江苏将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500家以上,小企业创业基地等1000家,集聚创业人才30万人以上,扶持60万名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就业300万人以上,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3.从生产要素供给侧来看
创新驱动助推经济发展。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预计到2020年全省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左右,比2014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左右,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企业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数提高到90人,提高10个人左右。“十三五”时期,随着全省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催生“新人口红利”。当前,江苏正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根据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预计到2020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300万人,年均增长5%左右;人力资本总投入达14500亿元,占GDP比例达到17%,比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712万人,增加135万人左右。“十三五”时期,随着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新人口红利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资源利用效率攀升提高要素产出水平。“十三五”时期,江苏要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0%,加快形成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模式和方式,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将减少,集约节约发展将提升要素供给效率。
4.从新消费需求侧来看
新型城镇化是扩内需最大潜力。目前,江苏有大量在城镇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人虽然在城镇但户口没有落在城镇,也没有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据测算,未来五年全省约有1800万农业转移人口需要真正实现市民化。按照每年消化225万的规模,每年公共成本支出大约新增2250亿元左右,同时新增最终消费规模360亿元左右。
服务类消费。近年来,在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费得到满足后,江苏居民消费呈现出品质化、个性化新特征,文化、旅游、养老、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以养老产业为例,预计到2020年全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实现全覆盖,养老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将比2014年提高6张左右,养老产业投资空间仍然较大。
信息消费。“十三五”时期,江苏将大力促进制造业企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及信息内容服务企业深化合作,推进信息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积极培育、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预计2020年全省信息消费规模可达1万亿元左右,是目前规模的三倍左右,信息消费将成为新消费增长点。
5.从新投资需求侧来看
工业技改投资。“十三五”时期,全省将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以汽车、电子、工程机械、数控加工、食品、医药等领域为重点,研制开发一批满足行业需要的专用机器人,根据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方案,结合近年来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情况,预计“十三五”时期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加1500亿元左右,是2014年的1.5倍左右;“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5%左右,占工业投资比重将达到55%左右。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江苏将大力培育网络服务平台,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十三五”时期,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将保持15%以上的增速,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投资规模可达1000亿元左右,比现在翻一番左右。
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资。目前,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正向着高速、互通、联运、快捷方向推进,将形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根据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到2020年江苏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基本覆盖县级节点,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快速铁路通达80%县城,都市圈轨道网络有效支撑通勤同城化,通江达海的千吨级航道网基本建成,港口、机场、铁路客运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预计到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可达1万亿元左右,比现在翻一番左右。
绿色领域投资。“十三五”时期,全省将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工厂、绿色数据中心,推动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到2022年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创建成为生态园区。预计“十三五”末全省水力、风力、核力、太阳能等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规模可达2000亿元左右,规模比现在翻一番左右。
6.从新外部需求侧来看
服务贸易。根据“十二五”以来全省服务外包发展势头和年均增速,预计“十三五”时期全省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总量有望达1000亿美元左右,保持全国领先。同时,江苏将建成50个省级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将逐步形成,服务外包产业将成为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十三五”时期,江苏将大力实施“优进优出”计划,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预计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仍将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对外投资。“十三五”时期,江苏将推动企业更大步伐“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信息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国际合作,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推进境外产业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境外合作载体,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根据近年来对外投资年均增长情况,预计2020年对外投资可达150亿美元左右,规模将翻一番左右。
三、加快培育和激发江苏经济发展新动能的
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江苏应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和“五大重点任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提升,更大力度发展品牌经济
品牌经济是以商标品牌为主要载体、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经济发展形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减少低端供给,抛弃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发展品牌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抓手。江苏是全国的品牌大省。“十二五”期间,国内有效注册商标已达52万件,是“十一五”末期的1.79倍。但与江苏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比、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相比、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江苏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企业自主品牌拥有率偏低、高知名度高价值品牌较少、品牌集聚扩散效应有限。因此,江苏必须更大力度发展品牌经济,推动特色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尽快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培育商标密集型产业,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加快形成品牌聚合示范效应,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2.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突出创新发展理念,在制造业内部加强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产品价值链上下游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现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高起点规划实施一批高水平的新产业基地,实现新兴产业在空间、资源等方面有效集聚。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增强传统产业产品的时尚度和耐用度,进一步挖掘传统产业的发展潜力。积极稳妥地处置一批“僵尸企业”。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得益彰,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江苏实体经济较强,虚拟经济偏弱。在培育激发新动能的过程中,要通过虚拟经济嫁接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信息化水平。支持基于互联网开拓市场、供应链管理及创新服务的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虚拟经济的杠杆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降低交易成本,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更多投向能够提升产业层次、带动产业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改造项目,切实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4.硬环境与软环境优化互补,协同支撑经济发展
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构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顺畅衔接,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网络强省战略,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江苏建设,发展分享经济,大力培育网络服务平台,提高平台的集聚效应和市场价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努力营造高效、便捷、法治的营商环境。
5.东西南北区域协调共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宏伟战略在国内外的顺利推进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有序展开,江苏区域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南中北三大区域,而要开阔视野,放眼全球,走跨区域开放合作之路,实行“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南北共进、东西合作”,形成“东西南北”齐发力之势。放大向东开放优势,释放向西开放潜力,谱写全方位开放新篇章,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加快推进苏南现代化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以创新资源集聚为特色的创新发展机制,统筹完善产业布局,做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高端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挥苏北、苏中后发优势,加快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同时,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重大行动,加快形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李宝会:江苏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储东涛: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