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首《忆江南》

2016-11-19 08:41彭才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忆江南首词徐州

彭才华

自古以来,写江南的诗文不计其数,这首27个字的词作,大概是流传最广的。

宋人惠洪在其《冷斋夜话》里说:

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的确,明白晓畅是白居易作诗的一贯追求。作这首词时,白居易已67岁了,同样沿袭了“老妪能解”的诗风。这首词27个字,个个好懂,明白如话。这一句最是经典: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真是简洁明快,那明艳的画面,那绚烂的意象,如在眼前,叫人心生向往;再加上那工整的对仗,那复沓的音韵,读来朗朗上口,齿颊留香。所以,教学这首词,这一句成为绕不过去的精彩。玩味节奏,想象画面,反复诵读,都是极常见的教学环节。

然而,白居易的诗词,真的那么好懂吗?或者,我们真正读懂了这首词作,读懂了诗人白居易吗?如果我们不能坚定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从何处开始?要往哪里去?

也许,我们该重新读读《忆江南》。

重新读,我们的目光当然不能直扑那一句经典,那样只会让我们仍然迷失在它绚丽的色彩里,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需要“升起警觉”,从第一个字就开始慢慢地读,细细地想。

于是,咱们读——“江南好”。这三个字,可以拆为两个词:江南,好。“江南”的含义,无外乎两种:广义的江南,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也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狭义的江南,当然需要联系白居易的生平来理解,更多学者认为这里指的是江浙一带那一片水乡。

接下来就是那个“好”,容易理解吗?白居易的诗风就是明白如话,所以,这里的“好”嘛,就是与“差”相对的“好”。

打住!如果你这样读下去,就注定了这一次重读仍然空手而归: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个熟悉的、平易的、明白如话的“好”,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且让我们在这个“好”字上面作些停留,停留……于是,脑海里就会冒出一个问题:

即使追求“老妪能解”,非得用这个“好”?有很多字可以代替它啊,例如秀、美、俏、靓、丽等等。用这“好”字,既非押韵,又显“俗气”,为何用它?

这个“好”,不是那么好懂啊。这个时候,我们要以婴儿般惊奇的目光,重新打量起这首词来。为什么白居易这样写?我们得去问问他啊。

于是,自然而然地,我们会去搜索了解白居易与江南的那一段生命纠缠。

白居易真正在江南的时间其实并不长,然而,江南的山山水水却如烙印一样刻在他的生命里。最早是在十一二岁时,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徐州别驾,白居易也从河南来到了徐州。可是当时徐州一带遭遇兵乱,战火不息。为避战乱,白居易来到了江南。可以想见,从战乱之地漂泊而来,美丽而宁静的杭州,对于少年的白居易意味着什么。后来,则是中年以后的事了。生性耿介正直的白居易因积极上书议政,却不被唐穆宗采纳,有才而不能用、无处用,可以想见白居易有多么苦恼和郁闷;加上朝廷中朋党倾轧,仕途险恶。于是,他主动请求外放。最后,穆宗同意把他放到杭州做刺史。此时,白居易已年届半百,又一次外放他乡,不禁感慨万千:

退身江海应无有,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可以庆幸,等待白居易的,真的是一个美丽的江南,那个使无数诗人画家抒写、描画不尽的江南。从此,在这里,他热情吟咏那西湖的山水、吴地的风光;在这里,他勤政爱民,不知留下多少造福百姓的政绩善举;在这里,他结下多少友情,无论是布衣平民,还是贤士僧人;在这里,他远离党争,身心独善,闲适而超然……

如此,江南在白居易的心里,岂止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关于江南的回忆,除了景色,分明还有那里的人,那里的事,那里的情啊!

如此,每忆起江南,白居易岂会只说江南秀、江南美啊!要表达他对江南的情感,似乎哪一个字都不全面,哪一个字都不够淋漓。或许是左右权衡了一番,也或许是完全不假思索,一个“好”字,终于夺笔而出,落在了江南之后。

且让它“俗”吧,此刻唯有这“好”才好!

如此,我们才对结尾句“能不忆江南”有切入生命的理解和领悟。走遍大江南北,看过无数风光,却唯有这方土地,让他魂牵梦萦。写下《忆江南》时,诗人已是垂垂老矣,身处“花寒懒发鸟慵啼”的洛阳,他知道江南恐怕只能是个回“忆”了。我们这才明白,这重重的反问里,有多少深情难诉:能不忆江南?

于是,教学这首词,不仅要在想象里再现江花江水的艳丽色彩,不仅要在吟诵里咀嚼巧夺天工的整齐对仗,还要绕到词句的后面,争取与诗人打个照面,问个心事。然后,让学生在心里轻轻感叹:

江南好,真好!

猜你喜欢
忆江南首词徐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高申作品
神回复
忆江南·客居怀思
忆江南·晨游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忆江南·纪念建军九十周年
宋高宗的眼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